• 制造消费者 消费主义全球史 经济理论、法规 (法)安东尼·加卢佐 新华正版
  • 制造消费者 消费主义全球史 经济理论、法规 (法)安东尼·加卢佐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制造消费者 消费主义全球史 经济理论、法规 (法)安东尼·加卢佐 新华正版

29.64 4.4折 68 全新

库存10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安东尼·加卢佐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13715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44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657296

上书时间2024-04-0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 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速度战胜了距离

商品带来了幻觉

品牌让产品重生

第二章 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

城市化和百货商店的出现

商店陈设的

“逛街”概念的兴起

一门“让人上头”的学科

第三章 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

资产阶级物质及其重要功能

符号价值以及同与不同的张力

附庸风雅者、丹迪主义者和波西米亚艺术家:原始消费者的三种形象

商品的潮起潮落

第四章 商品的幻影:图像在常生活中的入侵和扩散

从精神自足到理想社群

从商店到杂志

从动态影像到白梦

从图像投影到“自我项目”

第五章 消费心态:商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集体秩序和集体精神

年轻人的出逃

消费心态及其成功因素

的正常化

卷土重来的束缚

第六章 社会工程:意识管理与商业秩序合法化

纵人群,建立受众

用公关来讲故事

和时期的公关宣传

第七章 符号工程:广告的力量与弱点

大规模催眠的幻想

广告或联想的艺术

资本现实主义及其作用

第八章 家庭中的消费主义:封闭的住宅与消费分工

家的变化

母亲——全家的消费管

孩子——家庭的证据和指南针

第九章 新消费精神:漫长的60年代和市场的重振

青年与从众焦虑

压抑与自我探寻之间的斗争

对成规的反抗带来经济价值

新消费精神的广告语言代谢

第十章 超级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未来

注释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短短两个世纪,世界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靠前便利、高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机器”。本书从18、1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作者简介:

    安东尼加卢佐,法国让莫奈大学讲师,在coacti实验室主持“消费和市场新策略”项目的研究。

精彩内容:

    在消费社会里,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类商品,而这些商品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亲友所生产出来的,因此,要满足这一体系,必须要有全球化经济和现代化的市场基础设施。只有在获得这样的支持后,商品才可以持续不断地推出,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往世界各地。因此,要想讲好消费的历史,我们要从经济基础开始说起。经济基础是商品流通的保证,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大量商品得以在市场上流动,从而催生了拜物、符号工程和品牌推广这些概念,并终改变了人与物的关系。
    速度战胜了距离
    虽然“消费社会”的概念在1纪末才真正出现,但是它其实早已有了雏形。在1800年,整个世界还是一个巨型的农民社会。,即使在富裕的,农民也占人的绝大多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通常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品。农民们通过耕种获得粮食,收集石头、木头和黏土建造房屋,自己缝制衣服,制作工具。尽管社群中也存在分工,比如有人负责种地、有人则担任工匠,但这种分工仅在极小的范围里存在。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产出很低,几乎没有剩余产品,因此也不可能从事商业活动。当时世界上所有地区基本都是如此,各地都有无数固定且彼此孤立的社群。尽管这些小社群有时也需要从较远的地方获取一些制造工具所需的矿石或者饮食中所需的盐,但是大规模的货物流通是不可能的,因为距离太远、运输速度又太慢。
    和现在我们熟悉的沥青马路不一样,当时的道路既不整也不坚固,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通行。在雨季时,路上处处是泥潭,行人和马车经常陷入其中,甚至因此致死。谢西(checy)教区登记册记录了1738年一个孩子因为从车上掉进泥坑里而的案例。在冬天,大雪和河流汛期也使村庄里的人们寸步难行。夏天时,车辆行驶在干燥的道路上常会扬起漫天灰尘,令人难以呼吸。夏天的道路为颠簸,车辆和乘客都备受折磨。路上坑坑洼洼,稍有不慎车轴会坏掉。在这种条件下,驾驶员必须极为谨慎地驾车,导致速度极慢,和走路没什么差别。那时候,人们出行面临着各种困难。要避跌下车,避路上的陷阱,在恶劣天气和黑夜出行时要当心迷路,还要着强盗拦路打劫,等等。为了克服旅途上的路障,人们还需要靠一些蛮力以及牲畜的帮助。在比较滑的道路上,车队和运货马车可以通行,但是在路不好走的地方,人们常常要靠牲畜来驮运货物。
    极大的运输难度导致商品流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高得离谱。相比之下,那些重量轻、价值高的商品更容易流通一些,因为它们在运输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并不会过于显著。不过,像铁、煤和钢这类材料,虽然不易运输,但对于生产又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解决这些材料的运输问题,人们想到了利用自然条件的方法,比如借助风和水来完成运输,比如沿河或者沿海岸行船,这确实解决了一些重型货物的远距离运输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和陆路运输一样,仍然会受到自然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像高原或低谷地区难以使用陆路运输一样,水文地理条件不理想的地方也很难使用船运,有些地方甚至接近没有河流经过。此外,河流运输对河流的流量和河床的稳定都有要求,在湍急的水流中行船是危险的,在过于缓的水流里行船则需要使用牵引装置。如果是海运,风向成了决定因素。在不同的风向下,一段行程可能会短至几天,也可能长至几个月。运输的困难不仅使货物和人力难以流动,也使得信件的派送十分缓慢。经商的人无法及时传递订单,也很难沟通商业活动或收集信息。这种情况下,运送商品既危险又昂贵,过程也极为烦琐。
    到了1纪初期,世界大体上仍然是零散且缺少交流的。现代概念的“市场”尚未形成,当时“市场”这个词还只是单纯地指沿街买东西的地方。虽然社会分工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但绵延几公里的市场依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的驱动作用。在1纪初,步行还是常见的交通方式,常人买东西的范围基本不会超过步行的距离。有时,农民们要背着几十千克的货物走上几公里,只为了到市场上出售自己采摘的果实或少量盈余的农产品。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