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罗万象 文教科普读物 (英)埃德?扬 新华正版
文教科普读物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56.04
6.4折
¥
8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英)埃德?扬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9629210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精装
页数344页
字数316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xhwx_1201963913
上书时间2024-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言 动物园之旅…………………………………………………………… 1
1 生命的岛屿……………………………………………………………………… 5
2 显微镜之眼……………………………………………………………………… 23
3 身体修筑师……………………………………………………………………… 43
4 条款与条件……………………………………………………………………… 69
5 疾病与健康……………………………………………………………………… 93
6 漫长华尔兹……………………………………………………………………… 129
7 互助保成功……………………………………………………………………… 149
8 e大调快板……………………………………………………………………… 171
9 微生物菜单……………………………………………………………………… 189
10 明的世界……………………………………………………………………… 225
注 释……………………………………………………………………………… 239
致 谢……………………………………………………………………………… 277
图片来源……………………………………………………………………………… 281
参文献……………………………………………………………………………… 283
译 后 记……………………………………………………………………………… 339
出版后记……………………………………………………………………………… 343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仍然容易谈菌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作者简介:
埃德?扬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他的作品还常见于美国地理纽约客连线自然新科学家和科学美国人等众多科学媒体。他因出的生物医学报道和生命科学传播工作,于2016年分别荣获迈克尔?e.德贝基新闻奖(michaele.debakeyjournalismaward)和拜伦?h.瓦克斯曼奖(byronh.waksmanaward),他曾经的博客“并不复杂的科学”(notexactlyrocketscience)曾于2010年荣获美国研究院凯克科学传播奖(nationalacademieskecksciencemunicationaward)。埃德曾经在ted发表关于控制意识的寄生虫的演讲,目前已获得150多万的观看量。
精彩内容:
地球已经存在了45.4亿年。这个时间跨度漫长得令人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妨把整个星球的历史浓缩为一年。。此刻,在你读到这一页的瞬间是12月31,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很幸运,人类已于9秒前发明了),人类本身也才存在了不到30分钟。恐龙直到12月26前还在统治世界,然而当天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除了鸟类,恐龙家族全都死于一旦。12月上旬逐步演化出了被子植物与哺乳动物。植物于11月占据陆地。此时,海洋中也出现了大部分动物。植物与动物都由许多细胞组成,而10月伊始,类似的多细胞生物肯定已经存在――事实上,它们有可能在那之前已出现,只是数量很稀少(现有的化石证据较为模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读)。10月之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活物都只由单个细胞构成,不为肉眼所见――不过那时候谁也没有眼睛。自3月的某一刻起,生命初现,而且直到10月,它们都一直维持着单细胞的模样。
请允许我再强调一遍:所有我们熟悉的可见的生命体,所有当我们提起“自然”一词时会联想到的种种迹象,在生命的历史中都是后来者,都是终曲的一部分。而在地球生命的大半段演化进程中,微生物都是专享的存在形式。从这份虚拟历的3月到10月,它们都是地球上的主角。
可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它们为地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细菌肥沃了土壤,分解了污染物,驱动了地球表面的碳、氮、硫、磷循环,把这些元素转换成了可以为动植物利用的化合物,再分解有机体,把这些元素送回各路循环。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成为地球上批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有机体。它们把氧气作为代谢废气排出体外,且较为地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组成。多亏了它们,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富含氧气的世界中。直到,我们呼吸的氧气至少有一半都贡献自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此外,它们还能固着同等数量的二氧化碳。。有人认为,我们正处在所谓的人类世(anthropocene),即一个新的地质时期,因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巨大影响而得名。你也可以用相同的逻辑声明,我们现在依然身处微生物世(microbiocene):该时期始自生命曙光乍现之时,将一直持续到生命消逝为止。
微生物的确无处不在。你能在深的海沟,甚至岩层下寻得它们的踪迹。无论是在热液喷涌的海底热泉,还是在沸腾的地热温泉,抑或是在南极洲的冰层之中,它们都顽强地生存着。即使在云端也能寻见它们的踪影,因为微生物可以充当雨雪形成的凝结核。它们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实际上,“天文数字”都不足以给它们:可以说,你肠道里的微生物,甚至多过银河系中的天体。
在这个世界上,动物起源于微生物,为微生物所覆盖,经微生物而改变。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andrew knoii)曾经说过:“动物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它们从来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自身的演化也在它们之间进行,而且可以说,我们演化自它们。所有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这其中包括所有的植物、真菌和藻类。不论物种间差距多大,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都拥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把它们与其他类别的生物区分开来。这种细胞内的所有dna都包裹在一个细胞核内,这也是“真核”之名的由来。细胞的“骨架”为细胞提供支撑,同时把分子运往各处。细胞还含有形如大豆的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
所有真核生物都共享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追溯到20亿年前的一位共同祖先。在那之前,地球上的生命分属两大阵营(也称“域”):一类是众所周知的细菌,另一类是不为人熟知的古菌(喜欢生活在不适宜的特别环境中)。这两类生命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真核生物那么复杂。
p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