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张旧书单 散文 俞晓群 新华正版
  • 那一张旧书单 散文 俞晓群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一张旧书单 散文 俞晓群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9.62 6.9折 43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27042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175页

字数117千字

定价43元

货号xhwx_1200854813

上书时间2024-01-0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是有名出版人俞晓群追忆书香前辈、抒发出版情怀与爱书之情的散文集。作为一个爱书、懂书的出版人,俞晓群在这本书中将过往的藏书记忆、阅读经验与自身的出版经历、前辈旧事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一幅隽久、美好的书香绘卷。

目录:

序言:“穿帮”的愉悦
那一张旧书单
新老年沈昌文
天上的馅饼
陈昕印象
出版: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动机
大师的纠结
书香忆,忆是董桥
董书的迷恋
迷失在读书
读之初
感恩幾米
皇帝的新衣
美因河畔的梧桐树叶第十次黄了
删改的艺术
身段低的出版家
朝阳之美,还是落之美?
找寻传统与个的记忆
淘民国童书杂记
西方人如何看待孔子
心中的刘杲
ok,死在营销王手上
一百年,四六开
阅读的前生今世
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周振甫:一篇文章和一封来信
后记

内容简介:

沈昌文、张元济、莫言、董桥、畿米借由一个个名字,有名出版人俞晓群追忆书香前辈、抒发出版情怀与爱书之情,写下一段段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作为一个爱书、懂书的出版人,俞晓群在这本书中将过往的藏书记忆、阅读经验与自身的出版经历、前辈旧事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一幅隽久、美好的书香绘卷。

精彩内容:

    那一张旧书单
    找寻出版的关键词
    从事出版业久了,脑中塞满千奇百怪的东西,有一种乱糟糟的感觉。自我解嘲,所以才是“杂家”么。心里却想,这样的行业,出人才难,出钱财难,让人尊重都很难。学识,商业,见识,修养……都不见出类拔萃之处。杂杂了,哪里够得上“家”呢?说归说,我还是很爱出版行业的。也是无奈,三十年过去,不爱都来不及了。
    我有时深夜无眠,常用的办是找一个喜爱的词汇,反复默念,比如阅读、阅读、阅读……郊游、郊游、郊游……迷离之中,书香四溢,绿草如茵,大脑的紧张得到缓释,睡去了。那天又出现失眠的状况,想一个词汇吧,哪一个令我青睐的出版关键词,反复诵读,能让我轻松下来,安然睡去?
    作者――难啊,比找金子还难;好书――难啊,比找银子还难;――更难了,连上帝都没有办……我越想越精神,干脆坐起来不睡了,这样的难题,几宿也想不明白!那些前辈是如何做得好、得好、睡得好的呢?读吧: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陈原、沈昌文……这些让我叨念不已的名字,我该怎么做,才能够接续他们的理想?我该怎样做,才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睡眠?想着想着。终于,我找到一个让我安静下来的关键词:书单、书单、书单……
    此时,我的呼吸均匀了。我甚至套用起那旬名言:“书单是个纲,纲举目张。”喃喃自语,有了昏昏睡意。睡梦中,中国百年出版,一张张让人感奋的书单纷纷飘来,像春露,像暖阳,像微风,像瑞雪……没有它们,何谈出版?有了它们,出版才有了意义。我们才有了编书的依据。
    书单的界定
    此处“书单”,是指人们为了选书而开列的书目。由于选书的目的不同,书单又有“读者书单”与“编者书单”之分。一般说来,前者的目的是为自己阅读所用;后者却是为别人阅读提供可以选择的书目。所以后者的含义更复杂、更丰富,它集、商业、投资、个人好恶、群体热点等多重因素于一体,具有很强的预判与风险。出版人终忙忙碌碌,都在忙什么?条分缕析,是在找寻那一张所谓好书单――可以承载的书单,可以让读者喜欢的书单,可以的书单。
    其实编者的书单,或出版人的书单,还未成“书”,它更应该被称为“选题单”。它的提出大约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专家的,它更注重的纵向分析;二是来自出版方的判断,它更注重的横向比较。纵横交错,*终构成选题的出版依据。
    本文记录的“书单故事”,有对出版者产生影响的读者书单,但是主要在“选题单”。其中有些例子选自我的读书,有些例子选自我的工作记。我觉得,以本文的题目为发端,我们可以编一本很好看、很实用的书,使阅读者产生更多的遐想,去选书,去读书,去编书,去做书……
    光绪皇帝的书单
    戊戌变前,张元济先生在*衙门供职。他说光绪皇帝喜欢读“新书”,经常通过署转来书单,让他采购。所谓“新书”,主要是一些译介西方的著作。但那时此类书很难买到,张先生四处借阅,还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呈送给光绪皇帝。百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曾经在同一分别召见康有为与张元济二位。张先生回忆,光绪皇帝对他说过一句话:“外交事关紧要,翻译必须讲求。”没想到,这一些经历竟然成为张先生后来一生所为的伏笔。
    南洋公学译书院的书单
    一八九八年十一月,戊戌变的血迹尚未千涸。张元济先生带着朝廷“革职永不叙用”的大辱,离开京城,来到上海。经李鸿童举荐,出任刚刚组建的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他到任时,书院已经出版八种译自文版的兵书《本军政要略》、《战术学》、《军队内务》和《作战粮食给予》等。这是一张实用主义的书单,张先生建议改弦易张,开拓更宽的译书领域。
    他开出的**张书单是请严复先生译亚当?斯密《原富》。他建议为严复先生支付百分之二+的版税,这也是中国*早实行版税制的实例之一。为此,译书院出资两千银元。几乎是译书院当年百分之二十的开销。到一九?四年离开译书院,加盟印书馆之前,张先生主持译书院开出书目六十七种,正式出版不少于三十六种,有《中等格致读本》、《政群源流》、《万国通商史》、《英国文明史》、《美国宪史》和《万国政治史》等。
    严复的译书单
    据严复先生书札记载,在张元济先生主持译书院期间,曾经多次与严先生讨论翻译的事情。一八九九年,严先生在给张先生的回信中写道:“(张元济问)门类以政治、律、理财、为断,选书*难。有何善策?”对此严先生作了认真回复,这些都成为后来张先生进入印书馆,组织出版“严译名著丛刊”的基础。
    严译*重要的书单,包括八部著作:亚当?斯密《原富》、赫胥黎《天演论》、斯宾塞《群学肆言》(即《社会学研究》)、穆勒《论自由》和《逻辑学系》、甄思《社会学史》、孟德斯鸠《论》和杰方斯《形式逻辑》。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