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史(第二版)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新华正版
  • 中国制史(第二版)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制史(第二版)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新华正版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4.85 7.1折 49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76498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80页

字数595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1652088

上书时间2024-01-0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编 起源时期的中国制
(远古至夏商西周时期的制)
章 关于中国律起源的传说与事实
节 关于上古无制时代的追忆
第二节 关于中国制起源的猜度和观念
第三节 关于中国制起源的事实追忆
第四节 中国制起源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夏商制与天、神判、天罚
节 夏商政治体制与
第二节 关于夏商制的历史记述
第三节 天与神判、天罚

第三章 西周制与中国律传统的肇端
节 “天命”、“”与“”观念
第二节 西周的律原则和刑事政策
第三节 周礼及其与、刑的关系
第四节 宗制度与西周政治体制
第五节 律形式和主要民刑律制度
第六节 体制与诉讼制度

第二编 争鸣时期的中国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制)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改革运动
节 诸子百家思想与各国政治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成文公布运动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变运动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制的主要内容
节 各国政治体制
第二节 主要刑事制
第三节 主要民事制
第四节 列国关系制
第五节 和诉讼制度

第三编 整合时期的中国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
第六章 秦朝制与集权的确立
节 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 秦朝立概况与出土秦简
第三节 秦朝的刑事制
第四节 秦朝的民事制
第五节 秦朝的与诉讼制度
第六节 秦制与中国律传统主要特质的形成

第七章 汉代制与中国律儒家化的开始
节 治国思想、立概况与律形式
第二节 汉代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节 文景刑罚改革与汉刑事制
第四节 汉代的民事和经济制
第五节 汉代的诉讼制度
第六节 春秋决狱、律章句与律儒家化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制与律儒家化的加深
节 三国制及“八议”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两晋制及“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形成
第三节 南北朝制与律儒家化的深入
第四节 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四编 定型时期的中国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制)
第九章 隋唐代制与中华系的形成
节 隋朝制因袭北朝及其启后意义
第二节 唐初治国理念与立指导思想
第三节 唐立概况、律形式和体例
第四节 唐代刑事律制度
第五节 唐代的民事律制度
第六节 唐代体制和诉讼制度
第七节 唐律的地位影响与中华系

第十章 宋代制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发展
节 宋代立思想与立概况
第二节 宋代刑事制
第三节 宋代民商制
第四节 宋代行政制
第五节 宋代制度

第十一章 辽夏金元制与游牧民族制汉化
节 辽夏金制的主要内容和特
第二节 元代立思想与立概况
第三节 元代刑事制
第四节 元代民商制
第五节 元代行政制
第六节 元代制度

第十二章 明代制与集权政体的加强
节 立思想与律形式
第二节 明代的刑事制
第三节 明代的民事制
第四节 明代的行政制
第五节 明代制度

第十三章 清代制与中华系的衰微
节 清代的立概况
第二节 清代刑事制及其特征
第三节 清代民事制及其特征
第四节 清代制度及其特点
第五节 太天国的律制度

第五编 变革时期的中国制
(清末、民国制)
第十四章 清末制变革运动
节 清末新政前的制变化
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运动
第三节 清末修律与相关律制度的变化(上)
第四节 清末修律与相关律制度的变化(下)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的制建设运动
节 临时的律制度
第二节 北京时期的律制度
第三节 广州、武汉国民的制
第四节 国民的制建设

第十六章 根据地的制建设运动
节 苏区工农政权的制(1927-1937年)
第二节 抗根据地政权的制(1937-1945年)
第三节 解放区政权的制(1946-1949年)
参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把中国制史的五千年历程分为起源时期、争鸣时期、整合时期、定型时期、变革时期等五个时代,注重结中国律传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变迁规律。突出强调每个朝代(时代)中国制发展的主要特或成,并于章节标题中宣明。注重历代的政治体制及行政、监察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之间的整体联系,避用西方“”眼光曲解古代中国体制。增加多章(节)内容,弥补过去教科书在陈述夏以前制、春秋战国时期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制等方面的缺陷。

作者简介:

范忠信,1959年生,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师,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为中南财经政大学律研究院院长,中国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有学术专著、译著九种,一百余篇,其中在会科学、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十余篇,有四篇被译为英文在传播,著作情理与被韩国翻译出版并指定为大学参书。两次获高校人文社科奖,获“钱端升学研究成果奖”。陈景良,1958年生,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湖北省教师,校“51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南财经政大学学院院长、河南大学学院院长。出版当代中国律思想史、中国制通史(“宋卷”副主编)等专著多种;在学研究、中国学等期刊发表五十余篇;参与十余种制史教材编写。曾获图书奖、省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多种奖项,主持人文社科课题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精彩内容:

    中国制史,表面上看,是作为地缘政治共同体的“中国”历代律制度演进的历史。但是,透过外表我们可以看到,它正是这三种展示。
    
我们先看表面的中国制史。
    
中国制史,是中国过去数千年律制度进化的历史。这些律制度,如果用近代西方传来的制概念来描述,可以说包括关于中国基本政治体制的发展史,包括民商事律制度、刑事律制度、经济律制度、行政律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发展史。这样一种划分也许有问题,因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律是按照中国自己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自己的一个特有逻辑的整体。对于这个逻辑整体强行用西方的宪、民、刑、行政、经济、诉讼之类的部门划分来描述,必然导致误读或者歪曲中国自己的这个体系。但是,现在我们的困境是:我们不能用中国传统制的语言概念体系来描述中国制史,因为它们无与西方制概念沟通,目前也找不到在中国律传统和西方律传统之上的第三套解读语言(符号体系)或概念体系。所以,我们在编写教科书时又不能不按照这样的部门划分来组织材料、建构解释框架,否则无谈论中国制史。
    
中国传统社会有自己的社会秩序,不管是理想的秩序还是实际存在的秩序。这个社会秩序,有自己的体系,有自己的框架,有自己的构成。即使不用西方的制语言符号,也可以勉强大致作出描述,只不过这种描述没有按西方部门体系概念来描述那么简单方便明晰罢了。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