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真可抵岁月长 散文 季羡林 新华正版
  • 天真可抵岁月长 散文 季羡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真可抵岁月长 散文 季羡林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8.06 5.3折 52.8 全新

库存15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47563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72页

字数175千字

定价52.8元

货号xhwx_1202716278

上书时间2023-12-2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①凡有华语处,阅读季羡林。季羡林是华语散文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字干净而饱满深意,率真而不乏睿智这一本书,他用干净赤诚的文字书写干净的心灵,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②知名画师椿氿手绘精美彩插随书附赠2023年二十四节气12联治愈历。③助力写作。收录忘我的童年清塘荷韵月是故乡明马缨花等教材试卷阅读名篇,解决写作难题,助力写作。④收录季羡林童年和求学的完整经历。书中章节根据时间线,收录季羡林童年回忆和他小学、初中、大学、出国留学、归国的完整求学经历,全面读懂一个“心之所向,身之以往”的季羡林。⑤季羡林研究会审定。季羡林研究会审定,大程度保留作品原貌,精审精校过程中,仅对个别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地方做了修订,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⑥白岩松、林青霞、臧克家、张中行诚意。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白岩松给我优选启发的作家是季羡林,写文章不要很多的成语或者很艰难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真的真情写出来。——林青霞羡林为人朴素、易;工作努力、大小不涓;学有专长,谦逊自尊;对人对事,诚恳扎实,如细雨沁入泥土。——臧克家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实,三是有深情。——张中行⑦写给每一个在俗世中挣扎依然不羁的灵魂。天真抵挡了时间,愿每一个在俗世中挣扎依然前行的灵魂,都能在时光的洗炼中,将生命活成一件赏心乐事。

目录:

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记北大1930年入学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在北的准备工作

二年生活

德国活回忆

贰 人生孤旅,天真以渡

听雨

黄昏

寂寞

马缨花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月是故乡明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清塘荷韵

叁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爽朗的笑声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肆 世间百态,皆因有情

两个乞丐

老人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wala

我的女房东

我的老师们

留在德国的

西谛先生

伍 岁月无痕,山河无恙

哥廷根

西贡二月

下瀛洲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忆内瓦

深圳掠影

海上世界

陆 时光静,人间有趣

我的家

上海菜市场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晨趣

槐花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春满燕园

大放光明

内容简介:

人生难得的清醒,便是告别复杂回归简单。用天真的眼光看人、看事、看世界,才有好奇,才得自在,才能抵挡岁月的漫长。季羡林的一生“丰富而天真”,这份天真,不是单纯,更不是无知,是一种尝尽生活滋味后的选择,是阅尽世间沧桑后的至真至纯。本书精选季羡林46篇经典篇章,通过季羡林干净朴素的文字,看到凡生活中处处流露的纯净和欢喜。当我们用天真的眼光去观望世界,会发现春雨很动听,塘荷很美,人间有真情,生活无腻事。天真抵挡了时间,当你天真无拘,如此醒觉地活在当下,生命自是一件赏心乐事。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专享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有名的国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谦逊、真情、纯真,却不乏睿智,有独特的天资和出众的勤奋,可以说是一位凡朴实的大学问家。他的文字清新简朴,实又饱含深情。

精彩内容:

        贰 人生孤旅,天真以渡
    听雨
    从一大早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接近的俗人,但能否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抄它一下:
    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同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接近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优选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的、白的小花,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
    贰 人生孤旅,天真以渡
    人间自有真情在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园花寂寞红》,讲的是楼右前方住着的一对老夫妇,男的是,女的是德国人。他们在德国结婚后,移居中国,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哪里想到,一夜之间,男的突然死去。他天天侍弄的小花园,失去了主人。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凄凉、寂寞。
    我每天走过那个小花园,也感到凄凉、寂寞。我心里在想:到了明年春天,小花园将益颓败,月季花不会再开。连那些在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