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山行旅 经济理论、法规 罗卫东 新华正版
  • 书山行旅 经济理论、法规 罗卫东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山行旅 经济理论、法规 罗卫东 新华正版

罗卫东,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和经济伦理学等。代表作《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

54.78 7.2折 76 全新

库存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卫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1543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68页

定价76元

货号xhwx_1202706408

上书时间2023-12-2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跟随当代有名经济学家,走进浩然书山,体味治学苦乐

目录:



竺可桢为什么?

大学的建筑该是啥样

怎样选大学?

关于文科繁荣和发展的六点思

为什么要读经典?

读书“六心”

好社会何以可能:《道德情论》导读

从《道德情论》的汉译谈谈研究型翻译

国民财富还是财富:《国富论》导读

“人”之品格:《学术与政治》解读

经济学入门阅读的篇文献

人类的启蒙永无止境

启蒙运动的多副面孔

亚当·斯密的启蒙困境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苏格兰渊源

市场经济成长的“理想类型”:读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

激情还是利益:阿尔伯特·赫希曼《激情与利益》读后

历史主义经济学远去的背影:《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序

自然观念与现代经济学的起源

奥地利学派vs洛桑学派:西方经济学的世纪对垒

经济科学能做实验吗?

雄狮的光荣与梦想:马歇尔教授的成功和失败

天才与时势:读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传》有感

斯密经济学的当代传人:罗纳德·科斯

科学与爬树:一本有趣又有益的科学家自传

文德昭示何可期:刍议《中国通识:人与现代》

野百合的春天:《奶酪与蛆虫》读后感

神保町的书店

学术心路三十年(1978—20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经济学家罗卫东教授的学术随笔集。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有作者对大学的思,对学术经典的解读,还有作者治学、从教几十年里读、编、校、译书的过程中所感、所思、所想,凝聚着一位热爱阅读的学者多年的读书思索和学术心路历程,文章都离不开一个主题词——书。可以说,本书是他行旅书山的游记。

作者简介:

罗卫东,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长、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伦理学等。代表作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策划主持启蒙运动经典译丛苏格兰系列启蒙运动研究译丛等。

精彩内容:

        竺可桢为什么?
    如果没有竺可桢校长这样一面的镜子,我们也许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竺校长提出的那些办学理念,我们似乎不仅能够理解,而且也都能够做得到:会想办延揽名师、会关心、会向争取资源……该做的也都做了,但人们似乎都不怎么买账,还是张闭竺校长好。
    记得是2010年3月14,我代表学校去上海参加浙江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纪念竺校长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暨史料捐赠会。为了方便那些病休的老校友,会议地点选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两院院士陈吉余、戴立信、潘镜芙、干福熹放弃双休的休息,赶到这里。他们都是老耋老人,体弱多病,其中倪式如校友是两个儿子陪着坐轮椅来的。听着他们对往事的叙述,很多年轻人都不由得热泪盈眶。其实,作为普通的,人们记住竺校长的,除了那些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更多的是竺可桢长校的国立浙江大学为他们的一生带来的变化。
    我们的大学,其存在的根本理由是培养高水的人才,为民族、为、为社会、为世界培养具有高尚情怀和很好能力的人才。在贵州遵义办学时期的浙江大学,被世世代代铭记的不是当时有多少科研经费、有多少篇、有多少奖励,而是在艰苦卓绝的办学环境里,大家同心同德、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不遗余力维护大学的尊严,给提供优选的教育。以竺可桢为代表的学校为此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
    这些老校友的发言,不论是像陈吉余、戴立信这样在科学上取得很好成的院士,还是杨竹亭、阿章这样在其他岗位上奉献一生的老校友,谈得多的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竺校长居然请来了那么多载入学史、史和教育史的名家;他到处争取经费,倾学校之力建设实验室和图书馆,给他们提供了当时所能有的优选教育,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西迁时期的浙大提供给的,不仅是名师的学识,还有名师追求真理、不计利害、求实奉献的高尚情。老校友们热爱浙大、热爱竺校长的理由,一句话,是浙大给他们提供的精神动力和知识动力让他们受益终生。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为重要。”
    这是竺校长精辟的论述。大学的问题,并不是办学的物质条件问题,而是竺校长反复重申的师资素质的问题。我们讨论师资水的时候,优选的问题是忘记了,在造和培养人才方面,教师应该具有何种素质。我们常常更多关注引进人才的科研表现,承担过多少项目,有多少,获过多少奖励,等等。而竺可桢时代的浙大所关心的是教师能够给带来什么:他的学术水是否足够胜任?他的精神境界是否合教育的要求?这是两条优选的标准,是关于教师素质的质的规定。其他诸如是“土鳖”还是海归,在行内名气大小都不是主要的。
    竺校长看重的教授,几乎都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有真才实学,二是有不计利害追求真理的品质,对科学有信仰,不是急功近利、蝇营苟之辈。典型的如束星北先生。当时的浙大有多少这样的教授,不求名不求利,沉浸在追求真理的事业之中,以自己对科学的极大热诚感染和着的人生追求和知识趣味!
    竺校长的之处在于,他身处云遮雾障的复杂情境以及山穷水尽的恶劣条件下,仍然恪守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一大学的根本职责,为此殚精竭虑,东奔西走,争取必要的支持,甚至为此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正因如此,才得以吸引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来到遵义,来到湄潭,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环境中,创造了浙大历的辉煌。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