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概论(第3版)/韩琪等 大中专理科计算机 韩琪、陈福中 新华正版
  • 中国经济概论(第3版)/韩琪等 大中专理科计算机 韩琪、陈福中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概论(第3版)/韩琪等 大中专理科计算机 韩琪、陈福中 新华正版

大中专理科计算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5.35 7.2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琪、陈福中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28562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99页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1900583

上书时间2023-12-2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中国经济的发展
  节  中华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节  中国经济未来展望
第二章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节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第三节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章  中国的二元经济与产业结构
  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二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
第四章  中国农村经济
  节  中华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中国的“三农”问题
  第三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
第五章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节  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变化
第六章  中国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发展
  节  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复兴
  第二节  非国有经济的主要企业形式之一:股份制企业
  第三节  非国有经济的主要企业形式之二:个体、私营企业
  第四节  非国有经济的主要企业形式之三:外资企业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业与社会保障
  节  中国的劳动业制度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八章  中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和消费
  节  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节  居民个人消费
第九章  中国财税体制
  节  公共
  第二节  中国的收入和支出
  第三节  体制改革
第十章  中国金融体制
  节  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改革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举措
综合练题
综合练题参
各章主要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教材设计了十章,覆盖中国经济的主要方面,大多数章节都是沿着该章所论述问题在计划经济的过去、转轨过程的现在和进一步改革的未来这一线索展开,使读者了解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中国经济的变动轨迹和方向。

作者简介:

陈福中,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惠园青年学者,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消费金融学、对外贸易与国际产业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及soindicatorsresearch等学术期刊发表10余篇。先后获博士学术新人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学术鼓励奖以及发展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主持自然科学项目1项、人文社科项目1项以及北京市社科联青年人才项目1项,参与重量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精彩内容:

    节  中华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
        1949年中华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序幕。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怎样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开始的呢?
        1949年,中国工农业产值仅46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26亿元,产值140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仅11318万吨,棉花890万担,农业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64.8%,农村人约占人的90%,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很低的农业。刚刚起步的现代在战争中受到极大的破坏,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1949年,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共2858个,职工129万余人,其中生产工人约75万人。在资金91亿元(不包括手)中,国营(包括公私合营企业)70.9亿元,占78.9%。铁路通车里程仅21989千米,机车4069台。公路通车里程80768千米,载货运输汽车32543辆。钢15.8万吨,煤0.32亿吨,发电量43亿度,棉纱180万锭。全年收入仅303亿斤粮食,支出567亿斤粮食,在经济方面,存在着很大困难。由于出现巨额赤字,物价猛烈上涨,市场十分混乱。
        经过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到1952年底,中国经济情况已实现根本好转。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20%左右。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很低的水。其中,1952年的生铁产量仅为193万吨,钢135万吨,发电量73亿度。这三项指标分别相当于本1935年、1933年和1924年的水,落后于本20~30年。如果按人均产量来比较,那更落后了。是在这样的起点上,中国化开始起步,它比先行的资本主义晚了两个世纪左右。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阶段
        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制定了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从那时到现在(2018),已经过去了65年。65年间分成两个大阶段。个是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是市场经济时期。
        (一)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
        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虽然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
        1.“一五”时期(1953-1957)
        以过渡时期的路线从中华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路线和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化和对农业、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指导,以逐步实现“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化和对农业、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为目标,主要措施是集中财力、物力搞好以156项重点工程为骨干的基本建设,正确处理建设与生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的战略是正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是在提前超额完成原定指标后,开始滋长了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情绪。
        2.“”时期(1958-1962)
        该时期提出了“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号,树立了“三面红旗”(路线、、公社),盲目追求不断翻番的高速度和生产关系上的“一大二公”(现代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践证明该时期的经济策略是错误的,欲速不达,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出现重大失调,使工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得不偿失,出现了的大饥荒,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1965)
        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强调农业是基础,要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纠正了“共产风”。短短三年,生产迅速恢复,生活得到改善。但在战略思想上并未接近解决“左”的倾向,以致在形势好转后又重犯“左”的错误。
        4.“”时期及转变时期(1966-1978)
        “”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错误发动和、被和江青两个反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发动这场“大”的出发点是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出了修正主义,党和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这场浩劫延续了十年,1976年10月,以、、等为核心的,粉碎了“”集团。“”指的是江青、、姚文元和四人。十大后,任副,,任、院副理、政治部主任,江青与姚文元任委员。他们四个人结为政治团体,搞宗派活动,企图。1977年8月,在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结束。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实践证明,‘’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者错误发动,被反集团利用,给党、和各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年粉碎“”后,当时的又重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发起“洋跃进”运动,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才拨乱反正,逐步走上正轨。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79年至今)
        这一时期重要的变化是1978年12月18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这是中国经济取得迅展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党和把工作重点转向了经济建设,专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实行改革开放,为经济运行注入益增强的活力;三是纠正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逐步摆脱了“左倾”思想的束缚;四是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结历史经验,明确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基本解决了10多亿人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生活体上达到小康水,使中国在整体上摆脱了经济落后,并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