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畔杂写 杂文 李天扬 新华正版
  • 河畔杂写 杂文 李天扬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畔杂写 杂文 李天扬 新华正版

杂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2.68 6.5折 35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天扬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5986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页数166页

定价35元

货号xhwx_1201879819

上书时间2023-12-25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不俗与不羁  秦绿枝
访人
  饶宗颐:我的学问之根在上海
  张林岚:书生本
  冯其庸:看尽龟兹十万峰
  钟叔河:感谢你读我的书
  阮仪三:古镇保护逢良机
  樊锦诗:让我摸摸我的青春
  谢春彦:感情磁场水墨生涯
  崔如琢:跻真端合指中求
  徐秉方:喜见毗陵步后尘
  王运天:文物出版一杂家
  赵刘芭:难忘那好看的笑
  宋军:“逃离都市”营造“理想国”
  邵琦:扫清四维尘俗气
  王旭东:敦煌的未来是国际化
  丁亚琳:做一个安安静静写字的女子
论事
  透过那一扇扇直棂窗
  孙儒倜和李其琼的一辈子
  垂向大地的杨柳
  丰子恺旧居难题不该无解
  拆梁林故居,吃了什么“胆”?
  梁林故居,不该成“乌龙”
  保护建筑需要怎样的“保护衣”?
  好好记住外白渡桥的这一次
  水源头村的源头
  家谱和家族史的意义
  接过小丁那把讽刺的
  从“家学”到“逃学”
  兄弟是靠不住的
  聂马精神
  送别“守望者”
讽世
  应该读读张中行
  《丧乱帖》上无藏印
  陈燮君与丁和
  别把摄制组当回事
  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学华语
  回到《三国》
  今为古用
  陈凯歌的“绿与黑”
  吃饱了
  虎
  陈寅恪不能当老师
  郭德纲的肚子
  《读书》之累
  我的两位老师
  霸道
  贱的秘密
  怀念罗志华
  宋子文的功过
说书
  的新闻史文本
  认认真真写人生
  文人自况
  这一条苏州河
  难得清醒
  越来越稀缺的民视角
  绕不过去的沪乡


内容简介:

原先,李天扬的职业是版面编辑,写稿是业余。2008年起,改任部主任,写稿成了主业之一,不过,也是以时事为主。李天扬只出过一个集子,叫河畔居随笔,是“联合时报”的专栏的选集。收入本书这些涉及“”的稿子,大多数,也算是业余写作,不过,倒是他个人很钟爱的。这些文章,都未结集。其中有几篇,被别人编进集子,比如众说钟叔河。全书分成四辑:访人,是写人物的;论事,是将散落于各处作者自己满意且符合本书要求的文章集于此;讽世,是晚报专栏“新民随笔”之选,李天扬四十岁那年参与写这个专栏是他写作之始,有点感情,所以专列一辑,因都是带有批评的,故取此名;说书,是书评文字。

作者简介:

李天扬,笔名江砚,1988年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报社华东分社编辑,现为新民晚报不错编辑、部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获上海韬奋奖。著有河畔居随笔微三百等。

精彩内容:

    饶宗颐:我的学问之根在上海
        这个6月,九十五岁的饶宗颐先生格外地忙。
        6月22,在主礼“饶宗颐馆”开馆仪式;
        6月28,出席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饶宗颐教授上海书画展”;
        6月29,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后先发售莅临杭州西泠印社。
        真可谓行程满满,成果满满。
        在学界,向有“南饶北季”之说。“北季”,即季羡林先生。季先生曾撰文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季先生之自谦,众人称誉。那么,季先生外,还有谁能当得起“大师”、“泰斗”、“国宝”之称呢?恐怕,唯有“南饶”饶宗颐先生了。许嘉璐教授有言:“饶宗颐先生在当代是专享的丰碑!”
        海上因缘
        6月27上午,我来到西郊宾馆,有幸定制采访了饶宗颐先生。饶公面容清瘦、神采奕奕、谈笑自若。
        此次“上海书画展”,名《海上因缘》。我便从这四个字问起。饶宗颐先生确认,这名字是他亲自起的。我好奇,饶公与上海,究竟有什么样的因缘?
        饶公的学识,博大精深,他于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词学、经学、楚辞学、古学、潮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却不知,他在诸多学术领域,均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饶宗颐先生告诉我,他与谢稚柳先生是故交,正是因为几十年前,谢先生给他看了一个关于敦煌的手卷,激发了他研究敦煌的兴趣。他说:“那时候,我还没去过敦煌。而谢稚柳先生已经在敦煌学研究上颇有心得了。”
        跟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合作很多的,要数上海博物馆的老馆长沈之瑜先生。两位先生的合作领域,是甲骨学。1982年,沈、饶二位先生共同发起编写《甲骨文通检》。沈先生逝世后,其遗稿《甲骨文讲疏》出版时,饶公亲自为书题签,并作《金缕曲》追念,词中言道:“向壁虚词庶可,经艺本根共系。犹记得,沪滨联辔,绿醑黄花屡尽兴,每念君,抚卷漫屑涕。”沈先生之女沈建华后来也在甲骨文研究上协助饶公工作。他说:“她帮了我很大的忙。”忆及沈先生,饶公深情地说:“他是我很好的朋友。”
        上海博物馆的另一位老馆长马承源先生也是饶宗颐先生的老朋友。两位的合作研究领域,则是楚简。当年上博入藏的一批楚简,正是发现于古玩市场。马先生曾说:“这批战国竹简的发现,其意义比新造一座博物馆还要大。”而饶、马二位的研究,揭开了先秦、战国目前的许多不解之谜。历数了在各个学术领域与上海的关系之后,饶公提高了声音说:“我的学问之根在上海!”    身为书画大家,饶宗颐先生还跟上海的书画家唐云、谢稚柳、钱瘦铁、刘旦宅等,都过从甚密。而“海上”二字,意蕴深远。上海独特的地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和创作趋向。所谓“海上画派”之意,亦在此。有意味的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便是“海上画派”的一代宗师。如今,出任西泠印社社长的饶公,在他的“上海书画展”开幕之后,便驱车赴杭,踏访孤山,不也是一段“海上因缘”吗?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