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着 散文 何夏寿 新华正版
  • 记着 散文 何夏寿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记着 散文 何夏寿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3.43 5.2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夏寿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85258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页数200页

字数11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1787355

上书时间2023-12-2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拜坟岁
住街头
铅笔头
哥哥
姐姐
推手
师弟
笑死
小蓝
结业祝词
小胖
可可
贝贝
现在想来

接机
借钱
酒吧
车祸
“挖地人”
开班
童话
戏友
香山
坐飞机
语文乐
戏说
祝家庄
约定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教师何夏寿暨爱满教育后又一本散文力作。作者以自身曲折而传奇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回忆了生命中亲人、同事、甚至陌路相逢的过客的历历往事。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他们如何用爱与智慧帮助“我”一直走在教育的旅程上。这些故事中读来感人至深,不仅传递着朴素可贵的真情,也渗透着作者的教育情怀和理念,启迪我们思。

作者简介:

何夏寿,有名教师,师德教育专家,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名师导师,“文学金近奖”常务副秘书长,绍兴市上虞区文学教育研究会会长。现任浙江省上虞区金近小学校长。戏曲倡导者,长期致力于文学、民间文学、戏曲的实践研究,发表了200余篇研究,著有爱满教育民间文学大课堂中华戏曲语文读本记着等。应邀赴各地上课(讲座)500余场次。语文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等刊物封面人物。曾获文学教育名师、第二届语文教师文学课堂比赛特等奖。

精彩内容:

    拜坟岁
        我第23次走进鞭炮和礼花写成的早晨。满天的烟味,一圈一圈地荡漾着过年的欢乐。
        过年头,即使地上龙宫,天上月殿,我也不去的。古人有言“父母在,不远游”。算住在坟墓,父母还是我的父母。每年这天,我来到父母坟前,不放鞭炮,也不燃礼花,只是静静地坐在父母身边,坐在这个鞭炮和礼花铸的童话里。
        我知道母亲喜欢鞭炮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只要一听到鞭炮响,不管忙什么,会丢下手头事,静静地侧耳,随后不无欢喜地说:“哦,是个好子”。于是,她会去街上买几只小鸡小鸭,养在家里生蛋给我们吃;还吩咐我们多写几个字,多背一阵书,沾一沾好子带来的好记。
        那时候我还小,大概十来岁的样子。有一次,我问母亲:“你怎么知道是个好子的呢?”
        “喏,放炮仗,不是结婚是上梁。这个子是人家瞎子先生拣的,能不好吗?"母亲喂着鸡崽说。
        在我们家乡,正月初一那天,每户人家的儿子女儿,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去看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母亲,都要放鞭炮或是礼花的,唯有我,从来不放。这是母亲的意思。
        那一年,我23岁。也是这样的好子――大年初一。我去看父亲。那时,我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已经5年了。那天很冷,我戴着一双红的手套,给父亲放炮仗。我用打火机点燃了炮仗的引线。瞬间,一条红的“蚯蚓",唰地蹿进了红烛似的炮仗里。我等待着炮仗像小鸟一样,从我手里起飞,随即响起兴高采烈的“砰――啪"声。可是没有。等了不少时间,我将捏着炮仗的手,缓缓地缩回来,正想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突然“腾"的一声闷响,炮仗在我手里炸开了,我霎时感到右手一阵钻心的痛。一看,手套成了撕破的渔网,无名指正滴着血。
        回到家,母亲一边用棉花擦着我的手,一边数落父亲死了管自身,也不自己的小人(孩子)。完了,母亲说:“我要是百年之后,你去拜我坟岁,不放炮仗。”
        “那也是我自己没有经验。"我说,“多放几次不会出事了。”
        “多放也有失手的时候。”母亲擦了下眼睛,“我也不喜欢听炮仗,很吓人。”
        “你不是说‘子好,炮仗响’吗?”
        “正月初一,你不放炮仗也是好子的。”母亲见我还要争辩,不高兴了,“叫你不要放不要放!”
        我答应母亲痛改前非,向不良惯有效告别。母亲很高兴。为怕我旧病复发,以后每年我去给父亲拜坟岁时,母亲要拿出那只她替我珍藏的伤残手套,警示我不忘历史。为此,母亲还以给哥哥多几块压岁钱的方式买服务,监督我。
        我终于养成了不放鞭炮的惯,直到。
        每年这个时候,我是静静地坐在这个劈劈啪啪、热热闹闹的子里,陪伴母亲。
        我不知母亲那一个世界的年龄是如何计算的。如果和人间一样,我的母亲今年也是23岁了。我也不知母亲那个世界,是如何择业的。如果和人间一样,我想母亲做了老师。
        我23岁的时候,有一次受了的气,回家发脾气:“教小孩真气人,我下辈子再也不当老师了。”
        母亲用一把梳子整理着我的头发,笑着说:“那么多小人都叫你何老师,连你骂过的小人也一样叫你,尊敬你,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事啊?下辈子我要让我娘给我读书,我当老师去!”
        母亲,如果我算得没错,23岁的您应该师范,可能要去参加新教师培训。对了,母亲,如果你们培训完后,有人提议去爬个山玩个水的,不可向管理山水的人要钱哦。否则,人家会笑话你的。
        在我23岁的那一年,我们去县城听课。听完课后,恰好是星期天。带队说:“万卷书要读,万里路也要行,明天我们去爬龙山(我们县里的一座名山)。”我们高兴得差点死过去。那一次,我居然没跟母亲请。其实我想是想到的,可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快递,这个临时信息没传过去。
        那次,我们从龙山回来,直接到学校上课了。同事陈娟英对我说:“你快回家一趟,你母亲急疯了。昨天,她来我家问你去哪里了,问了五次呢。”
        母亲也真是的,我都23岁了,还会把自己丢掉吗?陈娟英说她也是这么对母亲说的:“我还说,他们难得去一趟县城,可能培训完后,趁着星期天,去爬龙山了。"
        还没等我说,陈娟英忽然咯咯地笑起来。我问她笑什么。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