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岭西边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南来 新华正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27.4
4.6折
¥
5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南来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63865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36页
字数237千字
定价59.8元
货号xhwx_1202384651
上书时间2023-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 何处
二 风和水
三 三个字
四 石塄
五 石梯
六 地窖
七 白烟
八 妇论
九 chuan lang
十 老亲戚
十一 匾
十二 加密锁
十三 呵浪一声
十四 月亮之门
十五 一利一弊
十六 是芍药
十七 安乃近
十八 玉黄
十九 时
二十 啊!摇篮
二十一 派饭
二十二 运动
二十三 “芬芳”
二十四 屁屁开花
二十五 现在开始播音
二十六 小常长
二十七 送饭
二十八 大喇叭
二十九 老头儿
三十 糖罐和遗产
三十一 被锁
三十二 蝎子娘
三十三 “前敌三人组”
三十四 捕蛇者
三十五 巧劲
三十六 揭瓦
三十七 伐檩兮
三十八 柏火
三十九 炸山
四十 坠崖
四十一 伤员
四十二 马骡
四十三 槽头
四十四 草料间
四十五 啪嗒
四十六 出征
四十七 嘚嘚嘚嘚
四十八 洼里
四十九 驾
五十 一铺铺
五十一 犁耕
五十二 狼鬼
五十三 狂牲
五十四 万幸
五十五 响鼻
五十六 寄埋
五十七 地牛
五十八 陪伴者
五十九 要上学了
六十 窝囊废
六十一 尿裤裆
六十二 张老师
六十三 无线电
六十四 警察帽
六十五 一二三
六十六 王老令公
六十七 中心校
六十八 抬水
六十九 生火
七十 鬼火
七十一 河南家
七十二 烧砖
七十三 塌架
七十四 乱子
七十五 突突突
七十六 妹妹
七十七 码面
七十八 后半夜
七十九 窑灌了
八十 裂缝
八十一 我
八十二 寸草心
八十三 录音机
八十四 信
八十五 小集团
八十六 一
八十七 小路
八十八 复读
八十九 塑料碗
九十 倾盆雨
九十一 南到北
九十二 工矿
九十三 之交
九十四 综合厂
九十五 醋意
九十六 旷塬上
九十七 买
九十八 贪吃蛇
九十九 板杖
一〇〇 卤
一〇一 囊囊地
一〇二 骡马大会
一〇三 湖南花
一〇四 吴甲老头
一〇五 想起她
一〇六 战恶犬
一〇七 小主
一〇八 美人杯
一〇九 劁
一一〇 捅棍
一一一 大白失子
一一二 死去
一一三 老臣
一一四 搬迁
一一五 摔了
一一六 磨坊
一一七 庙里
一一八 尖叫
一一九 烟
一二〇 理解万岁
一二一 泵房
一二二 单行线
一二三 毛布条
一二四 留守
一二五 跳槽
一二六 装车
一二七 枣山
一二八 灯笼
一二九 裂纹
一三〇 太美
一三一 果木园
一三二 看阳
一三三 梦仙
一三四 老蓝
一三五 传言
一三六 去者
内容简介:
有了屋檐,山村的院子有了温暖,头的影子会从窗棂上、门角边轻轻地走过,叽叽喳喳的燕子会在檐下静谧处搭一个胖乎乎的小窝,消融的冰雪会顺着瓦楞不紧不慢地滴答滴答有了屋檐,再大的雷雨都会被挡在外面;有了屋檐,收获的谷穗和豆荚都可以静静地躺下,一点儿一点儿地干透,然后轻声细语让她们怀里的宝贝们懒洋洋地进落屋檐之下有爷爷时常的咳嗽和喘息,屋檐之下有妈妈一年又一年轻轻贴上的窗花老宅越来越老,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打扫一次。石条、椽廊、月亮门被风雨剥蚀得碱渍斑斑,玉黄树、李子树早已不再挂果,阳光照在裂纹很深的铭柱上,冷风吹过不再糊纸的窗棂对于我们一年一次的探望,老宅是强打精神,当我们推开残破的大门,当大红的对联贴在墙上,荒芜之上的亲切,破败之中的温柔是让人百感交集这是一部非虚构的小说,作者用136个单元的叙事,描绘了一个北方村庄近三十年的变迁图景。
作者简介:
南来,本名曹廷国,70后,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学新闻,做媒体。通讯、、杂文、散文,或见诸报端,或集于专栏,良言荒腔,自得其乐。
精彩内容:
村里有位老人闲来会向人推广他的研究成果,他说,西岭村的形貌,远看像一只正在爬行的乌龟,哪里是背哪里是尾,哪里优选,哪里人财不旺,一套一套,头头是道。老人的爱村主义价值观系列主要有两个核心论断:一是这个村的人长寿,二是这个村能出大官。长寿一说,倒勉强可以印证,百岁老人有,八九十岁的也曾有好几位。至于大官,从我记事起,三十多年,顶多也出过两个在县城工作的科级股级干部。也许在老人眼里,能吃上供应粮穿上中山装那是大官。
至于乌龟形貌,方圆十里八村大都这个样子,东边是沟西边也是沟,沟底是喜阴的杂粮玉米,梁上是耐旱的小麦谷子。向阳的南坡是窑洞院落一家一户。如果非要说它像龟,那也是只小小龟,因为它只驮着三十来户人家。如果非要说它像龟,那也是只土鳖旱龟,因为腿脚两边只有些潺潺的山溪,屁股后面也只有条名叫石村沟的小河,还得指望着到了夏季山洪才能发发小威。
西岭村如果是个市,是可以分为这样三个区的:上头道、下头道和枣园里。这样的分区很重要,比如,到了饭点,玩耍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回家,大人们除了扯开嗓子喊,还可以向路上的村人打听,村人会说,刚才在哪个区的枣树桑树上好像看见过。再比如,瓜磨刀爆米花的来了村里,喊上几嗓子后嫌累,可以歇在某个“区”的大树荫下等买。七邻八舍因了这点儿“热闹”自然会相传,用“区”定位导航。
一村三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庙宇在下头道区,学校在下头道区;水库在枣园里区,磨坊在枣园里区;百千年的老槐树在上头道区,算粮领钱的家在上头道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手头逐渐有了点活钱,孩子们也天长大,大人们不得不为儿子们娶妻另过盖房修舍,于是新区出现了。尽管有了新区,也有个大气的名字——坝里,但这老三区仍然是二环以内,村的心脏。
我家的庭院在上头道区,是西岭村仅有的三处有模有样的四合砖院之一。二风和水
晋中盆地的南缘,太岳吕梁两山狭路相逢,隔水而峙,两位大腕同时亮出了肌肉,怒目而视,寸步不让。西岭村所在是东边的肱二头。有了“肌肉”,宅院变得有了“势”,依山而建,藏风向水,不再是盆地里的大院那样展展躺在大地上,而是成了半卧半躺。这一卧,起了,故事多了。
和周围的村子相比,西岭村算是特别。别的村大都直接建在峁顶塬上,唯独我们,进村出村都得爬坡下坡、大起大落——村子接近是在一处山坳之中。虽然确实是避风向阳,但出来进去都得一公里的上再一公里的下,确实很不方便。但据老人们说,那些年常常是兵荒马乱,这样的“大起大落”恰恰是天然的一处屏障。想想也是,比起发展经济来,安全和稳定当然永远是压倒的优选。不过,那些入出的村庄,也没听说过多遭了多少强盗兵匪、赖皮流氓,西岭村也没听说因为窝了这么一下躲过了哪一次的浩劫和苦难。恰恰是这一块龟卧枕藏、僻静幽寂的宝地,在后来的某年人迁屋毁、田荒树萎,满身疤痕地衰没在茫茫大山。
我家的庭院应该是在“乌龟”前腿的位置,坐西北,面东南。20世纪80年代,“新区”没有开发的那些年,院子背靠的是一个大的山包,山包上都是田地,种玉米种高粱,收谷子打核桃。小的时候,我家的一块自留地在窑背的山包上,母亲清早蒸上馒头以后,还能到自留地里干活儿,因为绕上去用不了五分钟。有时候地里的活儿太缠手,她会在窑背上喊姐姐她们添火或者端屉。院子前面是一条深沟,名叫井沟,当然沟里是有一井的,这井也是早些年村子里专享的生活用水供应地。虽然后来建了水库,再后来有了自来水,但在我小学的时候,这井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应急功能。沟里有井,可见地下水是相当丰沛的。山管人丁水管财,从上讲,我家的院子背山向水,显然当时是讲究过的。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