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家书 散文 梁启超 新华正版
  • 梁启超家书 散文 梁启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梁启超家书 散文 梁启超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4.96 4.6折 32.8 全新

库存4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71986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64页

字数183千字

定价32.8元

货号xhwx_1201866800

上书时间2023-12-22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庭中极为罕见。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文史馆馆长;长子梁思成,有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梁思永,有名古学家、中科院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参与淞沪;次女梁思庄,有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有名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有名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早年读南开大学,后参加;五子梁思礼,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2、传统家风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精英家庭的立身之道。身为父亲,梁启超对子女品格上的教育是一样,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质,磨炼他们的意志,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方上,他因材施教,兼顾每个子女的特点。除了传统家风,梁启超还注意培养孩子的职业观、理财观、爱情观、家庭观等,尤其是家庭观的培养,言传身教,谆谆告诫。所以九个子女,不仅拥有健康的思想体魄、渊博的知识,还具有健康的家庭观,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关于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百余封家书。本书编选了梁启超1898—1928年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兼顾孩子特点,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的交流,既包括品格、意志的磨练培养,也包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比如理财、家庭、爱情、职业等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注重对家庭的教育,除了跟子女通信沟通,还与妻子通信交流,这种相濡以沫共同经营家庭的智慧,为子女做出了表率。4、梁启超的经典三问梁启超曾说:“我们生在这种混浊社会中,外界的诱惑和压迫如此其厉害,怎么样才能保持我的人格,不与流俗同化?人生不有忧患痛苦的时候,这种境遇轮到头上,怎么样才能得精神上的安慰,不致颓丧?我们要做成一种事业或学问,中间经过许多曲折困难,怎么样才能令神志清明精力继续?”时移世异,人们所疑惑、痛苦的根源,似乎仍不外于此。

目录:

关于修养
    003致李蕙仙(1899年2月2)
    004致李蕙仙(1899年3月24)
    006致梁思顺(1912年12月20)
    007致梁思顺(1913年1月15)
    008致梁思顺(1913年4月29)
    009致梁思顺(1915年8月23)
    010致梁思顺(1916年1月2)
    011致梁思顺(1916年2月8)
    012致梁思顺(1916年2月28)
    014致梁思顺(1916年3月20-21)
    016致梁思顺(1916年7月14)
    017致梁思顺(1919年12月2)
    018致梁思顺(1921年5月16)
    019致梁思顺(1923年5月8)
    022致梁思顺(1923年5月11)
    024致梁思成(1923年7月26)
    025致梁思成(1925年12月27)
027致梁思成(1926年1月5)
029致孩子们(1926年2月18)
031致梁思顺(1926年6月11)
032致孩子们(1926年10月4)
034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4)
035致孩子们(1926年10月7)
037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9)
038致孩子们(1927年1月2)
042致孩子们(1927年1月27)
044致孩子们(1927年2月6-16)
050致孩子们(1927年2月28)
053致孩子们(1927年3月9)
055致孩子们(1927年3月10)
057致孩子们(1927年5月5)
063致孩子们(1927年5月26)
066致梁思顺(1927年7月3)
068致孩子们(1927年11月23-12月5)
075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2)
077致梁思成、林徽因(1928年4月26)
080致梁思顺(1928年5月13)
083致梁思顺(1928年6月19)

关于读书
    089致梁思顺(1912年12月5)
    091致梁思顺(1913年1月17)
092致梁思顺(1913年1月23)
093致梁思顺(1913年2月7)
095致梁思顺(1916年5月3)
096致梁思成、梁思永(1916年6月22)
097致梁思顺(1921年5月30)
098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
099致梁思成(1923年5月)
100致孩子们(1925年7月10)
105致梁思顺(1925年9月24)
106致孩子们(1927年8月29)
111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9)
112致孩子们(1928年2月13)
116致梁思永(1928年4月3)

关于职业
    119致梁思顺(1916年10月11)
    120致梁思顺(1921年7月22)
    121致梁思成、梁思永等(1922年11月23)
    122致梁思顺(1923年11月5)
    124致孩子们(1926年2月27)
    126致孩子们(1926年9月14)
    131致梁思永(1926年12月10)
    132致孩子们(1926年12月20)
    134致梁思永(1927年1月10)
    137致梁思永(1927年4月21)
186致孩子们(1927年10月29-11月15)
190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3)
193致梁思顺(1928年2月2)
194致梁思顺(1928年4月28)
196致梁思顺(1928年10月12)

关于爱情
    201致李蕙仙(1898年9月15)
    203致梁思顺(1923年1月7)
    204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9月29)
    205致梁思成(1927年12月18)
    207致梁思顺(1928年5月5)
    208致梁思顺(1928年8月22)

关于家庭
    211致梁思顺(1922年11月29)
    214致梁思顺(1923年1月15)
    215致梁思顺(1923年1月21)
    216致梁思顺(1923年7月26)
    217致梁思顺(1923年8月1)
    218致梁思顺(1923年8月8)
    219致梁思顺(1923年9月15)
    220致梁思顺(1924年2月2)
    221致梁思顺、梁思庄(1925年4月17)
    222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5月11)
223致梁思顺等(1925年约5月)
224致梁思顺(1926年3月7)
225致孩子们(1926年3月10)
226致梁思顺(1926年6月5)
229致孩子们(1926年8月18)
230致孩子们(1926年8月22)
231致孩子们(1926年9月27)
232致孩子们(1926年9月29)
235致孩子们(1926年10月22)
236致梁思顺(1927年1月30)
238致孩子们(1927年2月23)
240致孩子们(1927年3月30)
241致孩子们(1927年4月19-20)
243致梁思顺(1927年6月23)
244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9)
246致梁思达(1928年1月)
247致梁思顺(1928年5月8)

关于择友
    251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5)
    252致孩子们(1926年9月4)
    254致孩子们(1926年9月26)

附录
257  为学与做人

内容简介: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庭中极为罕见。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格特点,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近代目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学、伦理学、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显著,是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人”。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身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堪称中庭教育的楷模

精彩内容:

    致李蕙仙(1899年2月2)
        ――正当多读些书,以待用也。
        蕙仙鉴:前寄一信,想失落。家中事已悉。令四兄得人陪伴,私心稍慰。鄂款既到,家用亦渐可无虑矣。余之心事议论,具于禀帖中,请取观之。……卿近心事如何,无烦恼耶?余归期稍缓,所见之事,亦只得缓之,请卿暂耐可耳。卿来信不信我十一点能睡,真真被卿料着,盖两月以来,早已依旧矣。胡庆能如此尚好,渠若欲求荐地方,则可以荐之。渠现住何处耶?张顺我已收为门生,教渠读书尚好也。令十四兄来书已收。望为我谢之,言我不便写信,恐累他也。令十四兄能来东游善。我等读本书所得之益极多极多。他中国万不能不变,正当多读些书,以待用也。望即以此意告之。
        致李蕙仙(1899年3月24)
        ――志在救世,不顾身家而为之,乞有一跌灰心之理。
        蕙仙鉴:前寄一信,想失落。家中事已悉。令四兄得人陪伴,私心稍慰。鄂款既到。家用亦渐可无虑矣。三月三来书具悉。家中愁闷,此是意中事。然境遇如此,无可如何,惟望善自排遣而已。来同居之说,吾初接来信时亦有此意。因横滨开女学校,欲请薇君为教。故吾之意欲令卿与同来也。惟昨忽接先生来一书,极言美洲各埠同乡人人忠愤,相待极厚,大有可为,而金山人极仰慕我,过于先生。今为大局计,不得不往,故又不能接卿来矣。
        广东人在者五百余万人,人人皆有忠愤之心,视我等如神明,如父母,若能联络之,则虽一小国不是过矣。今欲开一商会,凡入会者每人课两元,若入会者有一半,则可得五百万元矣。以此办事,何事不成?今即以横滨一埠论之,不过二千余人,而愿人会者足二千人,其余各埠亦若此耳。此事为中国存亡之一大关键,故吾不辞劳苦以办之。美洲各埠情形,先生来信详之,可问仲策@取阅也。
        先生与吾,志在救世,不顾身家而为之,岂有一跌灰心之理。望以此意写信告十四哥。并言吾因避嫌不写信与彼云云可也。
        岳母年高,卿之乡思不问可知。今大人及家人皆团聚,卿虽离膝下,亦无不可。惟此时安得有人送卿归宁乎?若再以劳诸令兄,恐甚难,若能有人来接,则归宁甚善也。吾以禀诸大人,惟须卿写信往问定乃可耳。寄来照相一片,衣冠虽异,肝胆不移,贻此相对,无殊面见矣。
        致梁思顺(1912年12月20)
        ――大抵居此五浊恶世,惟有雍乐之家庭,庶少得退步耳。
        得书知添一幼弟,甚喜慰,想母子安耶?祖父命以何名,想有书在途矣。大版《通鉴》不须汝索,已嘱擎一购寄,非久或将寄至矣。王姑娘赏品必给之,但无便人,恐难寄耳。汝母耳?,则俟归来自置何如。读报见米价落,疑必小有所获,但兹事极险,终以戒断为善,可仍常谏汝母也。吾昨夕因得须磨书,烦躁异常,又见国事不可收拾,种种可愤可恨之事,接于耳目,肠如涫汤,不能自制(昨夕大雪,荷丈与汝叔皆外出游乐,吾独处不适,狂饮自遣,今宿酒未解,得汝书极慰耳)。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故念汝不能去怀。几欲东渡月余,谢绝,以自苏息也,大抵居此五浊恶世,惟有雍乐之家庭,庶少得退步耳。吾实厌此社会,吾常念居东之乐也。汝求学不可太急,勿贻吾忧。
        示娴儿。
        饮冰二十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