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冯友兰 新华正版
  •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冯友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冯友兰 新华正版

中国哲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0.15 6.2折 49 全新

库存96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5692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40页

字数228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1825427

上书时间2023-12-2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 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 孔子的个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阶段: 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 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 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 庄子

第十一 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 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 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和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 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 新道家: 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 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禅宗: 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 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 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 理学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 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经典。

作者简介:

冯友兰,哲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生前长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有冯友兰全集行世。

精彩内容: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说,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优选的成,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人世的哲学”。从人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人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人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接近对了,或接近错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问死的意义,孑l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优选》)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接近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人世的。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人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是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相当于的佛、西方的圣者的精神成。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其修养的成说;“外王”,是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优选的精神成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p7-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