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简史 少儿科普 (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著;严维明,陈邕 译 新华正版
  • 万物简史 少儿科普 (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著;严维明,陈邕 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物简史 少儿科普 (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著;严维明,陈邕 译 新华正版

少儿科普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3.95 4.9折 49 全新

库存189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著;严维明,陈邕 译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49579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75页

字数415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1570854

上书时间2023-12-18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部 寥廓的空宇
章 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第二章 欢迎光临太阳系
第三章 埃文斯牧师的宇宙
第二部 地球的大小
第四章 事物的测定
第五章 敲石头的人们
第六章 势不两立的科学
第七章 基本物质
第三部 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第八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
第九章 威力巨大的原子
第十章 把铅撵出去
第十一章 马克老大的夸克
第十二章 大地在移动
第四部 处境危险的行星
第十三章 砰!
第十四章 地下的烈火
第十五章 美丽而危险
第五部 生命本身
第十六章 孤独的行星
第十七章 进入对流层
第十八章 浩瀚的海洋
第十九章 生命的起源
第二十章 小生物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生命在延续
第二十二章 多灾多难的生命进程
第二十三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二十四章 令人惊叹的细胞
第二十五章 达尔文的非凡见解
第二十六章 生命的物质
第六部 通向我们的路
第二十七章 冰河时代
第二十八章 神秘的两足动物
第二十九章 永不安分的类人猿
第三十章 一个星球,一次实验显示信息

内容简介:

万物简史(修订本)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图书,作者比尔布莱森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到笔下,帮助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本书结合科学目前的重大发现,以故事的形式勾勒了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再现了科学发展目前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从宏观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建构,一到微观的夸克粒子理论创立;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从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提出,到人类基因工程的实施;从冰川理论的出现,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探讨本书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和深邃哲思,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精当的阐释。一位美国读者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我不再对感到恐惧”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后定居英国,曾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2005年,他被任命为英国久负盛名的杜伦大学校长,并且被众多大学授予荣誉。2006年12月,为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他大英帝国官佐勋童(obe)。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精彩内容:

        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观察这个奇观。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仅有的空间是它一面扩展一面创造的空间。
    把奇点看成是一个悬在漆黑无边的虚空中的孕点,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是错误的。没有空间,没有黑暗。奇点四周没有四周。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去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去存在。我们甚至无问一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像个好主意那样,还是一直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合适的时刻的到来。时间并不存在。它没有产生于过去这一说。
    于是,我们的宇宙从无到有了。
    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用言语来形容,奇点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想象的空间。这充满活力的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已经有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100亿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量锂(大约是1000万个原子中有1个锂原子)。3分钟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都产生了。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这都是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间里形成的。
    这个重大时刻的确切时间还是个有点争议的问题。宇宙到底是在100亿年以前形成的,还是在200亿年以前形成的,还是在100亿年到200亿年之间形成的,这个问题宇宙学家已经争论很长时间。大家似乎越来越赞成大约137亿年这个数字。但是,我们在后面将会进一步看到,这种事情是极难计算的。其实,我们只能说,在那十分遥远的过去,在某个无确定的时刻,由于不知道的原因,科学上称之为t=0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于是踏上了旅程。
    当然,有大量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还有大量的事情我们现在或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知道而其实并不知道。连大爆炸理论也是不久以前才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很流行,是一位名叫·勒梅特的比利时教士兼学者首先提出了这种设。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这种理论才在宇宙学界活跃起来。当时,两位年轻的电天文学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现象。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作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1965年,他们在美国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实验室,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线,可是不断受到一个本底噪声——一种连续不断的蒸汽般的咝咝声的干扰,使得实验无进行下去。那个噪声是一刻不停的,很不集中的。它来自天空的各个方位,夜夜,一年四季。有一年时间,两位年轻的天文学家想尽了办,想要跟踪和除去这个噪声。他们测试了每个电器系统。他们重新组装了仪器,检查了线路,查看了电线,掸掉了插座上的灰尘。他们爬进抛物面天线,用管道胶布盖住每一条接缝、每一颗铆钉。他们拿起扫帚和抹布再次爬进抛物面天线,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后来在一篇中称之为“白电介质”的、用更通常的说是鸟粪的东西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他们的努力丝毫不起作用。
    他们不知道,在50公里以外的普林斯顿大学,一组以罗伯特‘迪克为首的科学家正在设寻找的,是这两位天文学家想要除去的东西。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于苏联的天文物理学家·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设:要是你观察空间深处,你会发现大爆炸残留下来的某种宇宙背景辐。伽莫夫估计,那种辐穿过茫茫的宇宙以后,便会以微波的形式抵达地球。在新近发表的一篇中,他甚至提出可以用一种仪器达到这个目的,这种仪器是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天线。不幸的是,无论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小组的任何专家,都没有看过伽莫夫的。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听到的噪声,正是伽莫夫所设的。他们已经找到了宇宙的边缘,或者说至少是它的可见部分,远在大约1400万亿亿公里外。他们在“观望”批光子——宇宙中古老的光,果然不出伽莫夫所料,时间和距离已经将其转变成了微波。艾伦·古思在他的《不断膨胀的宇宙》一书中提出一种类比,有利于大家理解这一发现的意义。要是你把观望宇宙深处比作是在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100层上往下看(设100层代表现在,街面代表大爆炸的时刻),那么在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那个现象的时候,已经发现的远的星系是在大约60层,远的东西——类星体——是在大约20层。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把我们对宇宙可见部分的认识推进到了离大厅的地面不到1厘米的地方。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