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之都 伦敦的优雅与不凡 外国历史 (英)西蒙·詹金斯 新华正版
外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55.75
6.3折
¥
8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英)西蒙·詹金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0997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468页
字数316千字
定价89元
货号xhwx_1202320432
上书时间2023-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朗蒂尼亚姆
第二章撒克逊人的城市
第三章中世纪的大都会
第四章乔叟和惠廷顿时代
第五章都铎王朝的伦敦
第六章斯图亚特王朝与内战
第七章复辟、灾难、恢复
第八章“荷式”勇气
第九章汉诺威的黎明
第十章黯淡时期
第十一章摄政时代:纳西风格初现
第十二章邱比特的设计之城
第十三章改革时代
第十四章新都市的诞生
第十五章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走向成熟
第十六章慈善与
第十七章鼎盛的爱德华时代
第十八章战争和后续
第十九章无序发展
第二十章战争中的大都市
第二十一章地产大繁荣
第二十二章摩登城市
第二十三章衰退年代
第二十四章大都市的复兴
第二十五章孤注一掷
第二十六章浮华构造
后记
伦敦历史大事年表
作者的话
参文献
内容简介:
从古罗马人建立的殖民城镇朗蒂尼亚姆,到撒克逊人与丹麦人争夺的伦迪威克,再到的伦敦,这座岛国的首都度过了中世纪的黑暗与野蛮,品尝了殖民时代的崛起与辉煌,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衰落,从令人陌生的商业城镇一步步成长为举世瞩目的金融中心。岁月不断刻画它的面貌——由小巷和庭院组成的中世纪迷宫、随时代而来的亚风格广场与豪宅、帝国气象的维多利亚排屋,新千年高耸入云的天际线;历史不断塑造它的品格——火灾、瘟疫、轰炸都不曾击垮这座城市,反而让它淬炼出专享的气质,古怪、随、多变。人们似乎早已忘却了它的本来面目,但当薄雾散去,它已宠辱不惊,伫立在那里,带着专享的优雅与不凡,静静地注视着流淌而过的泰晤士河。本书的作者汇集了伦敦历目前的关键事件、人物和趋势,创造了一幅无与伦比的城市肖像。基于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巧妙结合决定伦敦面貌的建筑思潮,向读者展示,两千多年来,金钱和权力之间的如何成了的伦敦。
作者简介:
西蒙詹金斯,英国历史学家、家、专栏作家、书作家。他曾出版17部图书作品,内容涵盖历史、政治、建筑等,英格兰简史是其全新力作。詹金斯爵士于英国牛津学,修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后为卫报泰晤士报标准晚报金融时报赫芬顿邮报等撰写专栏。2004年元旦,詹金斯由于其对新闻业的杰出贡献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称号。自2008年起,詹金斯爵士被委任为英国信托会(thenationaltrust)。
精彩内容:
父亲河,泰晤士河
大多数城市的兴起与水都有着不解之缘。靠近河流、湖泊或海洋的地方,会出现贸易,人们在岸边的高地定居下来,开始进行交易。早在伦敦建立之前,人类出现在泰晤士河谷,开沟挖渠,大兴土木,狩猎动物,种植庄稼,制作陶器和金属物品。但他们的活动都依靠泰晤士河,与其息息相关。
泰晤士河并非一条静的溪流。实际上,它曾经湍流不息,潮起潮落,相当于现在的两倍宽,源源不断地从内陆流向大海。起初,和大多数河流一样,它也被视为神圣的,化身为有着飘逸头发和胡子的老者,形象和海神类似,老者的名字是“泰晤士之父”。“泰晤士”这个词很可能来源于凯尔特语,意思为暗黑无边。像恋人会向喷泉池掷硬币以求好运一样,人们也把罐子、斧子、刀剑拿来祭祀河里的神仙。在我人生的某个转折时期,我记得自己走在滑铁卢大桥上,俯瞰桥下的河水,像出于原始本能一般,我将一枚硬币投进了水里。
史前时代,尚不存在“伦敦”这个名字,这里只有一座双峰山。感知其地势起伏的优选方式是在晚上骑自行车。从伦敦塔的西侧开始骑行,经过的塔丘和东市场,一路都处于个山峰的上升段;地势在加农街发生改变,出现一路延伸到泰晤士河的陡峭下坡。加农街显然是双峰之间的低谷区域,从这儿跨过老沃尔布鲁克河道,地势再次上升,直到第二个山峰峰顶——那里矗立着圣保罗大教堂。从卡特巷开始,地势再次下降,道路逐渐与河流交汇。
穿过大教堂,沿鲁德门山的地势陡然走低,老弗利特河昔流经于此,之后人们还在此修建过排污水渠,但如今也已经弃用填埋。在舰队街,地势稍许变高,一直到因大片鹅卵石而得名的河岸街。罗马帝国灭亡后,撒克逊人在这里建立定居地,命名为伦迪威克,并设立了奥德维奇岸,差不多是文特花园的位置。在特拉加广场,我们既可以下行探索威斯敏斯特的沼泽地带,也能向上沿着干草市场前往苏豪区的高地。我们也许无目睹伦敦的旧貌,但可以用双腿试着去感受。
伦敦博物馆的一张史前时期景观图显示,在猛犸象、犀牛、野牛和熊的遗骸中,发现了燧石斧、动物骨骼和人类头骨的痕迹。距离此处很近的“人类居住地”位于阿斯克桥、斯坦斯、卡苏顿和希思罗这些土壤更加肥沃的上游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些区域出现了简单的田间农业,其中包括泰晤士河以南的南华克地区。一面做工精良的青铜时代盾牌在巴特西出土,意味着这里很可能是人们早期的渡河之地。
铁器时代晚期,一些起源不明的部落似乎将泰晤士河作为彼此的分界线。这条河本身亦是北海与不列颠内陆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天然通道。至于伦敦的得名,历目前大概有十几种说。可信度很高的两个,都和凯尔特语有关。一个说是来源于凯尔特语中的“lond”,意思是荒野;还有一种说是出自凯尔特语中的“plowoni-da”,意思是急流。中世纪历史学家蒙茅斯的杰弗里(ceoffrey ofmcmmouth)将伦敦的创建追溯至罗马帝国,宣称伦敦是由特洛伊战争英雄埃涅阿斯(aeneas)的后代布鲁图斯(brutus)一手建立的。伦敦也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同腓尼基公主欧罗巴(europa)联系在一起。
罗马统治下的城市
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在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两次率兵入侵不列颠,但都没有到达伦敦。次入侵,仅在肯特郡登陆后撤回了。第二次入侵,规模庞大,战舰达800艘,为历次横跨海峡战役中战舰数量之很,这一纪录一直到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才被打破,当然,罗马入侵和诺曼底登陆的方向截然相反。这一次,恺撒大帝击溃了由凯西努拉维斯(cassivellaunus)指挥的不列颠军队,跨过了泰晤士河,到达现在的米德塞克斯郡。不过,渡河地点无从查找,恺撒的进攻似乎也只是为了炫耀其实力强大。之后,他既没有在不列颠建立统治基地,也没留下军队,而是直接撤回了高卢。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