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十三朝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 西安十三朝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安十三朝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0.69 4.2折 98 全新

库存18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554101919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51页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0892109

上书时间2023-12-1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西周礼乐文明之邦
周人兴起
从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
王权与政治制度
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
思想
自然知识与艺术
西周的衰微及王东迁
附录:西周一览
秦创造世界的帝国
秦人祖先之谜
早期秦人的传说
襄公始国的前前后后
穆公霸西戎
春秋末至战国初的秦国
商鞅变
秦王扫六合
短命王朝
社会实业与风貌
附录:秦国国君一览
秦朝帝王一览
西汉开拓进取的英雄时代
楚汉相争
西汉初始
文景之治
雄才大略汉武帝
昭宣时代
汉末荒政——元、成、哀、时期
思想、学术
文字与教育
文学与史学
艺术概览
科学技术
附录:西汉帝王一览
新朝昙花一现的王朝
引子——从王政君的发迹史说起
王莽的政治钻营
代汉三部曲
托古改制
对周边地区的战争
新朝败亡
余音——制定“元始之制”与兴造大型礼制建筑以及飞行试验
附录:新朝帝王一览
东汉曾经迁都长安的朝代
光武明章之治
自和帝朝开始的外戚、宦官轮番
黄巾被后的混乱政局
迁都经过
与外部世界的交往
三位代表名人
附录:东汉帝王一览
西晋暂都长安旋告灭亡之国
司马氏代魏与实现统一
晋前期社会
八王之乱
暂都长安与西晋灭亡
附录:西晋帝王一览
前赵胡、汉分治的历史时代
前赵的建立
前赵的灭亡
附录:前赵帝王一览
前秦短暂的北方统一时期
前秦定都长安
苻坚的统治政策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与前秦瓦解
附录:前秦帝王一览
后秦复兴关陇,振兴
姚苌建立后秦
姚兴复兴关陇
刘裕北伐与后秦灭亡
附录:后秦帝王一览
西魏短命过渡的小王朝
西魏的建立
西魏制度
北周取代西魏
附录:西魏帝王一览
北周关陇集团称雄的时期
北周统一北方
雄才大略的周武帝
权臣专权与北周灭亡
附录:北周帝王一览
隋朝结束分裂,统一
隋朝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
营建大兴城
隋文帝之死
隋炀帝其人其事
隋王朝的灭亡
附录:隋朝帝王一览
唐朝繁荣昌盛的大帝国
唐朝前期的历史
唐太宗与天可汗
贞观君臣与贞观之治
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
混乱的中宗、睿宗时期
励精图治的唐玄宗
安史之乱与盛世的衰落
宦官专权与南衙北司之争
牛李党争与藩镇割据
唐朝的典制
宏伟壮丽的长安城
宫廷乐舞与游艺
开放的社会风气
繁荣的事业
兼容并蓄的政策
社会俗与生活
奉迎佛骨的活动
唐末农民
长安城的毁灭与唐朝的灭亡
附录:唐朝帝王一览
后记

内容简介:

西安十三朝是由史学专家、教授黄留珠、杜文玉合作编著的一部通俗史学读物。其采用比较自由的漫话形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在西安建都的西周、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迁都西安的东汉和暂都西安的西晋等十三个王朝的历史。全书突出的特点:一是名家撰写,起点高,品味高,绝非戏说之类,而是科学、严肃的通俗历史著作;二是配有大量文物图片和线图,与文字互为补充,图文并茂地复活历史;三是广泛吸纳近期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作者本人的研究见解,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西安十三朝不仅适合普通民众型的一般读者阅读,而且可为专家学者、各级提供有益的参借鉴,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有此一书在手,千余年的西安都城史将尽收眼底。本书还可用作馈赠礼品,典雅大方,意蕴深远。

作者简介:

黄留珠,男,1941年8月出生。西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现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文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唐代军事史。

精彩内容:

    从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
    
姜太公其人其事
    
辅佐周文、武两王的重臣姜太公,姜姓,名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在古文字里,“姜”与“羌”声同形似义近,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姜姓是与周族共处关中的古羌族。
    
姜尚祖先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又名吕尚。他曾肉售酒,大半生怀才不遇,到老年整坐在岐山西南兹泉的源头钓鱼,恰好被周文王发现,拜为太师,尊为太公望,意谓是周先祖太公所盼望辅佐子孙的圣人。
    
姜太公积极佐周,出谋划策,发展国力。当年文王罹囚禁之难而被赎回,他是主要谋划人之一。及文王末年,出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据司马迁讲,亦是“太公之谋计居多”。武王即位后,尊姜尚为师尚父,并娶其女邑姜为妻,双方结为姻亲。
    
伐纣前夕,武王卜卦不吉,群臣畏惧,唯太公力排众议,主张出师,为武王所采纳。在伐纣之役中,他担任全军前锋,以4万多甲士击败17万商军,功居。人们歌颂道:“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京彼武王,肆伐大商。”意谓勇敢的师尚父,像山鹰般迅疾飞扬;辅佐武王,很快伐灭大邑商。后太公因功受封于泰山渤海问的薄姑氏故地,建立齐国。
    
太公治齐,顺乎民情和风俗,兴鱼盐之利,促工商发展,民众纷纷归附,短短五个月便初见成效。于是他回成周向周公报政,受到高度称赞。武王逝后,周公辅政成王,武王弟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决计东征,并命太公亦预征伐。太公遂以齐国为基地,出兵叛,再立大功,齐国因此也成为称雄东方的。
    
由于姜太公非凡的经历和辉煌的业绩,他成为传奇英雄。早在战国时便有人依托其名,写出一部兵书叫做《六韬》。民间有关他的传说非常之多,尤其明代章回小说《封神演义》更把他描绘成了的众神之首。
    
伐纣之役
    
周武王姬发,继承父亲文王事业,以岳父姜尚为师,弟周公旦为辅,迁都于镐,图谋东进。即位第二年,便观兵盟津(即孟津,今属河南),作了一次伐纣的试探阅兵演。当时众多仇商的诸侯“不期而至”,要求伐灭商纣,但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于是下令还师。
    
两年后形势急剧变化。纣王腐化更甚,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大小官吏及不少民也沉湎于酒。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奴隶逃亡,百姓怨望,“如沸如羹,小大近丧”。在纣王高压之下,忠臣比干被剖心,贵族箕子被逼佯狂,纣兄微子被迫出走,大批贵族纷纷叛商奔周,殷商统治集团分崩离析。而周边邦国不断反叛,尤以淮河流域的东夷抗争剧烈,优选统治者不得不把军队主力包括不错的“三百六十夫”调去征讨东夷。
    
武王看准了这是一个灭商的好时机,遂下定决心,大会诸侯,发动伐纣之役。当时集师计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并联合蜀、庸、羌、鬃、鲈、微、彭、濮等部落与方国共同兴兵。武王亲作《泰誓》,激励部众。又举行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状,鼓励全军决一死战,《尚书?牧誓》即周公代武王所作的誓词。甲子,双方在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决战。当时商军主力远征东夷,纣王仓促应战,虽然临时拼凑了十多万军队,但士气低落,皆无战心,以致阵前倒戈,战斗很快以周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都城登上鹿台而死,商亡。
    
灭商之后,武王对殷遗民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笼络,如封纣子武庚于殷,释放被纣囚禁的箕子和百姓,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府库散发财物、粮食赈贫救饥,以及宣布保留殷人的氏族组织和归顺的氏族首领的社会地位等等。另一方面则监视控制,其主要的措施是设立三监,即把原来的商王畿分为邶、卫三国,由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统治,以监控武庚。
    
p9-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