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刑的争议问题研究 法学理论 周杰 新华正版
  • 网络刑的争议问题研究 法学理论 周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刑的争议问题研究 法学理论 周杰 新华正版

法学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4.74 6.6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杰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88626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92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3108842

上书时间2023-12-07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部分网络犯罪的解释与适用论争议问题研究

章“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律适用

一、引言

二、“虚信息”应被解释为“与事实不符的信息”

三、不应将“实质恶意”纳入“主观明知”的判断标准

四、“公共秩序”应被限缩解释为物理空间中的“公共场所秩序”

五、结论

第二章宣扬恐怖主义罪“行刑界分”难题之解决

一、引言

二、抽象危险的实质认定难以解决宣扬恐怖主义罪的“行刑界分”难题

三、恐怖主义物品的独立认定也不能解决宣扬恐怖主义罪的“行刑界分”难题

四、将宣扬恐怖主义罪解释为“目的犯”是解决“行刑界分”难题的有效路径

五、结论

第三章网络时代“诽谤罪”规制范围的调适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诽谤罪的实行行为:“单一”抑或“复合”

三、诽谤罪的行为对象:“他人”含义的限缩

四、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再解释

五、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条件

六、结论

第四章网络虚拟财产的刑保护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否定成立盗罪观点之反驳

三、否定成立非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观点之反驳

四、盗罪与非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条竞合关系

五、结语

第二部分网络犯罪的立论争议问题研究

第五章大数据技术对刑益保护体系的冲击及应对

一、大数据技术对我国刑益保护体系的冲击

二、“数据独立保护”的立论主张及其批判

三、回应大数据技术冲击我国刑益保护体系的解释论方案

四、结论

第六章信息网络时代增设“侵犯隐私罪”的教义学证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刑》保护“隐私益”的路径及其疏漏

三、通过扩张解释“个人信息”的方式强化隐私权的刑保护:可能与局限

四、增设“侵犯隐私罪”的理论证成及对潜在批评的回应

五、结论

第七章网络台不作为的刑事归责:理据、路径及限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网络台不作为刑事归责的“否定论”及其批判

三、网络台的作为义务及其具体来源之证立

四、网络台不作为刑事归责的具体路径与限度

五、结论

第八章信息网络企业的刑事合规及其归责理论的反思

一、信息网络企业的刑事合规

二、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正当根据

三、人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组织缺陷责任论”视野下人刑事责任的认定

五、结论

第三部分跨国网络犯罪的比较与国际问题研究

第九章比例原则下“电子通信数据留存”之限度——《欧盟200624号指令》无效案

一、基本案情

二、条背景

三、要求先予裁决的具体问题

四、对提请“先予裁决”问题的虑

五、判决结果

第十章跨境电子国际立的立场之争与协调进路

一、问题的提出

二、欧美与中俄在跨境电子国际立中的规则之争

三、欧美与中俄对于跨境电子规则持有不同立场的原因探析

四、跨境电子国际立进程中基本价值观念的协调

五、不同场景下跨境电子规则的类型化构建

六、结论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与网络犯罪相关的刑理论与实践中的争议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对当前实践中争议较大的“网络寻衅滋事”、“网络宣扬恐怖主义”、“网络诽谤”、“网络盗虚拟财产”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从刑适用与解释论的角度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主要对于网络时代下与网络犯罪相关的立论争议问题展开研究。重点涉及“网络时代隐私权的刑保护”、“网络台不作为的刑事归责”、“大数据对刑益保护体系的冲击”、“信息网络企业的刑事合规义务”四个专题的研究。第三部分,鉴于网络犯罪的国际化给实践带来困难,文章主要围绕“通信数据留存”与“跨境电子”两个问题,在比较和国际层面上展开分析论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