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心理学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心理学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新华正版

心理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1.25 4.3折 49.8 全新

库存5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3468464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44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xhwx_1202740832

上书时间2023-11-0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这本书汇集了精神分析学派开创者弗洛伊德晚年的三本重要作品,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弗洛伊德晚年成熟的理论,我们出版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地、顺畅地理解弗洛伊德后期的一整个思想体系。书中内容全面、结构严谨,译文语言凝练、行文流畅,不仅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者的参用书,也适用于想了解心理学和弗洛伊德思想的普通读者。

目录:

快乐原则

章/003

第二章/010

第三章/018

第四章/026

第五章/038

第六章/049

第七章/071

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章导论/077

第二章勒邦所描述的集团心理/080

第三章其他人关于集体心理活动的论述/093

第四章心理暗示和力比多/100

第五章两种人为组成的集体:和军队/106

第六章其他问题和研究线索/114

第七章自居作用/120

第八章爱和催眠/128

第九章聚居本能/135

第十章集体和原始部落/142

第十一章自我的等级划分/150

第十二章附录/156

自我与本我

序/171

章意识与无意识/173

第二章自我与本我/180

第三章自我与超我(自我典范)/190

第四章两种本能/202

第五章自我的附属关系/211

附录一弗洛伊德重要论著/225

附录二意义深远的名句/227

附录三弗洛伊德生大事记/229

内容简介: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重要的著作:跨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部论著分别于1920、1921、1923年发表,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二元对立,集体中的“力比多联系”以及人格结构三分等理论,在内容上具有承接,共同构建了弗洛伊德后期思想的框架,同时也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走向了成熟。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里比多”(libido)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同时也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柱。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学三论自我与本我等。

精彩内容:

        节选一:
    有时爱不过是本能为获取直接的满足而进行的对象情感贯注。目的达成之后,它烟消云散了。这是人们中的普遍的、感的爱。然而,力比多的情况不止这么简单了。它需要确保对刚刚烟消云散的的重燃有准确的预判,毫无疑问,这使它成为了对对象的持续情感贯注的原动力,并且是在冷静的间歇期中“爱”上对方的原动力。
    ……
    众所周知,在青春期涌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极为强烈的带有直接目的的冲动。在某些糟糕的境况下,它们以一种感觉流的形式与那种延续下来的“亲切”的情感划清界限。所以我们眼中出现如此一副景象,它的这两个方面很容易在一些文学流派的笔下被赋予典型意义:一个男人会对一个自己敬重的女人产生炽热的感情,但却不会对她采取任何行为。与此相反,他只会与那些他所轻蔑和鄙夷的女人打情骂。不过更常见的情形是,这个青春期的会处于在某种程度上的并存状态,也是达到一种纯洁高尚的爱与感肮脏的爱的中和状态。他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着此类特,即无抑制的本能与被抑制的本能互相
    融合并影响彼此。同赤裸裸的感相比,对任何人的爱的深度可以通过这种爱中含有多少受抑制的本能来加以判断。
    一直以来,我们都对爱的世界中的过誉现象感到诧异。在这种现象中,被爱者能够程度地享有不被挑剔的,她的特点都优于未被爱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凌驾于她被爱上之前的特点之上。如果说感的或多或少被压抑或禁止,那么会出现此类错觉:正是由于精神方面的闪光点才使她被感地被爱上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她在感方面拥有吸引力才会使精神的闪光点出现。
    ……
    这种过誉和这种爱的程度越深,越能准确地阐释这幅景象。此时,追求直接满足的趋向或许已经沦为次要的东西,譬如一个青年炽热的情感时常会处于这种状态。自我逐渐卑微,对象愈发高贵,直至自我的爱接近贯注到对象上,于是会自然而然地导致自我的沦丧。换句话说是自我被对象接近吸纳了。在的爱的现象中,都带有卑微、自恋受控以及自我贬低的特征。在特别的情况下,它们只是得以加强,并伴随着感需求的退居幕后而登上神坛。
    在那些不和谐的、无得到满足的爱情中,这种情形易出现。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的满足都能够降低过誉的程度。这种自我对对象的“献身”已经可以等同于对某种信仰的崇高献身了,随着自我“献身”的出现,自我典范本应具备的功能丧失了效用,它所引发的
    批判作用也荡然无存。对象的行为和要求都是正确的、不容批判的,为这个对象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受良心道德审判的。为了不切实际的爱情,一个人可以变得心狠手辣,不惜触犯律。以上的整个状态一言以蔽之:对象已然成为了他的自我典范。    ……
    爱与催眠颇为相似,两者的相同点极为显著。在这两种状态下,主体无论是对催眠师还是对所爱的对象都具有相同的卑微顺从,相同的言听计从,相同的缺乏批判的思想,而其自身的创造力同样处于停滞状态。毫无疑问,催眠师已然处于自我典范之地位。不同的是,在
    催眠过程中,都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强烈。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用催眠现象来剖析爱的现象比其他方更加客观可靠。催眠师是二的对象,在一种梦境般的体验中自我感觉到了催眠师可能作出的要求和结论。这个事例让我们想起了的自我典范的某种功能,即检验事物真实的功能。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说原先检验事物真实的心理能力是自我的真实的保障,那么自我会将一种知觉当作真实之物。这种特别的现象是由靠前缺少目的不受抑制的冲动所引起的。催眠中与催眠师的关系类似于在爱情中某人的献身,只不过其中
    并无的满足罢了。但在实际的爱中,这种满足只是作为将来或许会出现的一种目的而被暂时压抑起来并处于次要位置。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