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史子集基础知识手册 历史古籍 乔继堂编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史子集基础知识手册 历史古籍 乔继堂编著 新华正版

历史古籍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6.33 5.9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继堂编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10014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3009494

上书时间2023-09-26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该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经籍以及相关代表人物、思想流派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经籍概况。

目录:

"/ 经  部 / 
“经(书)”的概念3 
经部沿革的大概情形4 
经部各类的大体情况4 
“六经”和“五经”5 
“十三经”等名目的形成6 
《周易》的概况7 
《周易》书名的含义8 
《易经》的内容和形式9 
卦辞和爻辞10 
《易传》的概况10 
《易传》“十翼”11 
《尚书》的概况12 
《尚书》书名的含义13 
《尚书》之今文、古文、伪古文本13 
《尚书》的“六体”14 
《尚书》被视为帝王教科书15 
《诗经》的概况15
 《国风》的内容与风格16 
《雅》的内容与风格17 
《颂》的内容与风格18 
《诗经》的“四始”18 
《诗经》的“六诗”“六义”19 
《诗经》的赋、比、兴19 
何谓“三家诗”20 
何谓“毛诗”21 
《毛传》和《郑笺》21 
《毛诗序》22 
《毛诗序》中的一段论述23 
《诗经》的兴、观、群、怨23 
何谓“三礼”24 
《周礼》的概况25 
《周礼》的体例与内容25 
《周礼》的历史褒贬26 
《仪礼》的概况27 
《仪礼》的内容27 
《仪礼》对后世的影响28 
《礼记》的概况29 
《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的异同29 
《礼记》的内容30 
《礼记》在“三礼”中的地位31 
《春秋》的概况31 
《春秋》书名的来历32 
何谓“断烂朝报”33 
何谓“春秋笔”33
《春秋》“三传”34 
《左传》的成书及地位35 
《左传》解说《春秋》的特点36 
《左传》的史学、文学价值36 
《公羊传》《穀梁传》的成书及地位37 
《公羊传》《穀梁传》解说《春秋》的特点38 
何谓“四书”38 
“四书”建立的修养体系39 
《四书集注》的特点与影响40 
《论语》的概况40 
《论语》书名的由来41 
何谓“三论”41 
《论语》形式上的特点42 
《论语》的主要内容43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43 
《孟子》的概况44 
《孟子》的内容45 
《孟子》与《论语》的异同46 
《孟子》遭删削的原因46 
《大学》的概况47 
《大学》经、传的内容47 
《中庸》的概况48 
《中庸》的思想内容48 
《孝经》的概况49 
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49 
《孝经》的思想50 
《尔雅》的概况51
《尔雅》的体例与内容52 
《尔雅》的价值53 
何谓经学54 
何谓“经学开辟时代”54 
两汉经学全盛的表现55 
今、古文经的区别56 
今文经学的发展状况56 
古文经学的发展状况57 
白虎观会议的概况58 
《白虎通义》的内容与影响59 
刘歆在经学目前的贡献59 
熹石经的由来及其内容60 
马融对经学的贡献61 
何谓“经神”“学海”61 
何休对今文经学的贡献62 
郑玄对经学的贡献62 
魏晋经学的特点63 
王肃对经学的贡献63 
南北朝经学的南学、北学64 
唐代经学走向统一64 
《五经正义》的编定背景65 
《五经正义》的特点与影响65 
孔颖达对经学发展的贡献66 
宋学的产生和发展67 
《十三经注疏》所收的历代注疏67 
元明经学成甚少的原因68 
汉学及其特点69
乾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69 
乾嘉汉学的吴派和皖派70 
清代今文经学71 
何谓纬书72 
何谓“七纬”72 
何谓小学73 
何谓六书74 
造字之 :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74 
用字之:借、转注75 
古书汉字注音之76 
何谓韵部78 
训诂与训诂学78 
形训、义训、声训的异同79 
字书、韵书、训诂书的区别80 
我国古代知名的字书80 
《说文解字》的概况82 
“说文四大家”及其著述83 
《康熙字典》的概况83 
我国古代知名的韵书84 
我国古代知名的训诂书85 
《释名》的概况86 
《经典释文》的概况86 
《经籍籑诂》的概况87 
/ 史  部 / 
“史(书)”的概念91
史部沿革的大概情形92 
史部各类的大体情况93 
何谓正史94 
何谓纪传体95 
《世本》对纪传体创立的影响96 
“二十四史”等名目的形成97 
《史记》的概况98 
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98 
司马迁写《史记》的资料来源99 
《史记》为纪传体史书的鼻祖100 
《史记》史笔的特点101 
《史记》乃“无韵之《离》”101 
班固其人及《汉书》102 
《汉书》的发展与创新103 
《汉书》志的价值103 
何谓“班马”“史汉”104 
《东观汉纪》的概况105 
范晔其人及《后汉书》105 
陈寿其人及《三国志》106 
《三国志》裴注的价值107 
《晋书》的概况108 
《宋书》的概况108 
《南齐书》的概况109 
《梁书》《陈书》的概况109 
《魏书》的概况110 
《北齐书》的概况111 
《周书》的概况112
令狐德棻撰修五朝史112 
李延寿撰修南北朝史113 
《隋书》的概况114 
《旧唐书》的概况115 
《新唐书》的概况115 
《旧五代史》的概况116 
《新五代史》的概况116 
《新五代史》的“春秋笔”117 
《宋史》“四弊”118 
《辽史》《金史》的概况119 
《元史》的价值与不足119 
《新元史》的价值与不足120 
《明史》的概况121 
《明史稿》与《明史》的关系121 
《清史稿》的概况122 
何谓编年体123 
《竹书纪年》的概况123 
《汉纪》的概况124 
何谓“班荀二体”125 
《后汉纪》的概况125 
《资治通鉴》的概况126 
《资治通鉴》“胡注本”如何127 
《续资治通鉴长编》价值如何128 
《续资治通鉴》的概况12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概况130 
《东华录》之“蒋录”“王录”130 
何谓实录131
《明实录》《清实录》的概况132 
何谓起居注132 
《大唐创业起居注》的概况133 
何谓纪事本末体133 
《通鉴纪事本末》的概况134 
何谓“九朝纪事本末”135 
何谓别史136 
何谓杂史136 
《战国策》的概况137 
《国语》的概况137 
何谓会要体138 
《唐会要》的概况139 
《宋会要辑稿》的概况139 
徐天麟其人及《两汉会要》140 
明清两代的会典140 
何谓方志141 
《华阳国志》的概况142 
宋敏求其人及《长安志》142 
《大唐西域记》的概况143 
《洛阳伽蓝记》的概况143 
《元和郡县志》的概况144 
《元丰九域志》的概况145 
记述宋代都城的四部名著145 
《大元一统志》的概况146 
明清两代的志147 
清代地方志148 
顾祖禹及其《读史方舆纪要》149
《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特点149 
何谓典志体(政书)150 
《通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151 
何谓“三通”“九通”“十通”151 
《通志》“二十略”152 
郑樵的“会通”主张153 
《文献通》的概况153 
何谓“续三通”“清三通”154 
刘知几及其《史通》155 
刘知几的史家“三长”156 
钱大昕及其《廿二史异》157 
王鸣盛及其《十七史商榷》158 
赵翼及其《廿二史劄记》158 
《读通鉴论》中的独到见解159 
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160 
何谓目录学161 
《四库全书目》的体例及其成162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概况162 
《书目答问》及其《补正》163 
《中国丛书综录》的体例和内容164 
/ 子  部 / 
“子(书)”的概念167 
子部沿革的大概情形168 
子部各类的大体情况169 
儒家的概况170
儒家的形成171 
儒家的发展情况171 
孔子的生事迹172 
孔子思想的大概内容及影响173 
何谓“八儒”175 
孔门弟子的代表人物176 
孟子及其思想178 
荀子及其思想180 
孟、荀学说的差异181 
墨家的独特之处182 
前期墨家与后期墨家的异同182 
墨子的生事迹183 
墨子的十大主张184 
杨朱及其杨朱学派的思想185 
杨、墨主张的不同186 
道家的形成和发展186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187 
老子的生与思想188 
庄子的生与思想188 
《庄子》内七篇的思想内容190 
《庄子》外篇、杂篇的大概内容191 
关尹及其《关尹子》191 
文子及其《文子》192 
鹖冠氏及其《鹖冠子》192 
《列子》中的寓言193 
家的大概情形194 
家之祖李悝的生思想194
商鞅的生事迹195 
《商君书》的概况196 
申不害及其《申子》196 
慎到及其《慎子》197 
家集大成者韩非197 
、术、势的内涵与影响199 
名家的概况199 
名家之祖邓析200 
惠施的生与思想200 
公孙龙及其《公孙龙子》201 
尹文及其《尹文子》202 
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202 
阴阳家的形成和发展203 
杂家的概况204 
兵家的概况205 
孙武其人及兵书之首《孙子兵》205 
农家的概况207 
许行的生与思想207 
《氾胜之书》的概况208 
小说家的概况209 
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发展209 
《春秋繁露》的概况210 
扬雄的生事迹210 
《太玄》《言》的概况211 
《论衡》及王充的思想212 
刘劭及其《人物志》213 
玄学的概况213
王弼的生与思想215 
嵇康的生与思想216 
郭象的生与思想216 
王通及其《文中子》217 
韩愈的思想主张218 
何谓道统218 
李翱及其《复书》219 
“宋初三先生”及其思想220 
王安石的生与思想221 
周敦颐及其《周子全书》222 
张载及其《张子全书》223 
邵雍及其《皇极经世》225 
理学奠基人二程226 
朱熹的生与思想227 
程朱理学的形成和发展229 
何谓道学230 
何谓新儒学231 
张栻的生与思想232 
吕祖谦的生与思想232 
《近思录》的概况233 
陆九渊的生与思想233 
陆王心学的形成和发展235 
王守仁的生与思想235 
阳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237 
李贽的生与思想237 
黄宗羲的生与思想239 
顾炎武的生与思想240
王夫之的生与思想241 
戴震的生与思想243 
《定庵遗著》中龚自珍的思想244 
魏源的生与思想245 
何谓类书246 
《北堂书钞》的概况247 
《艺文类聚》的概况247 
《太御览》的概况248 
《册府元龟》的概况248 
《永乐大典》的概况249 
《古今图书集成》的概况250 
何谓丛书251 
《四库全书》的概况251 
《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的特点252 
/ 集  部 / 
“集(书)”的概念257 
集部沿革的大概情形258 
集部各类的大体情况259 
楚辞的概况259 
屈原及其著述260 
《离》的概况261 
《九歌》的概况262 
《天问》的概况263 
《卜居》《渔父》《远游》等篇的概况263 
宋玉及其辞赋264
赋的形成和发展265 
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265 
赋体正宗:汉大赋266 
贾谊及其著述267 
枚乘及其《七发》268 
司马相如及其辞赋268 
扬雄及其著述269 
张衡及其著述270 
汉乐府的概况270 
《孔雀东南飞》的内容与艺术特271 
曹及其《魏武帝集》272 
曹植及其《曹子建集》272 
建安七子274 
何谓“建安风骨”274 
王粲及其著述275 
竹林七贤275 
阮籍及其著述276 
左思及其著述277 
陶渊明及其《陶渊明集》278 
谢灵运及其《谢康乐集》279 
鲍照及其《鲍参军集》279 
谢朓及其《谢宣城集》280 
庾信及其《庾子山集》281 
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282 
何谓“四唐诗”282 
初唐四杰283 
王勃及其著述284
杨炯及其《盈川集》285 
卢照邻及其《幽忧子集》286 
骆宾王及其《骆宾王文集》286 
陈子昂及其《陈伯玉集》287 
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288 
田园诗的特点及发展概况289 
孟浩然及其诗作289 
“七绝圣手”王昌龄290 
王维及其诗作291 
王维诗“诗中有画”292 
王维“诗佛”之称292 
贺知章及其诗作293 
边塞诗的特点及创作概况294 
高适及其《高常侍集》294 
岑参及其《岑嘉州诗集》295 
李白及其诗作295 
李白“诗仙”之誉297 
杜甫及其诗作297 
杜甫“诗圣”之名299 
杜诗缘何被称作“诗史”300 
韦应物及其《韦苏州集》300 
孟郊及其诗作301 
韩愈及其《昌黎先生集》301 
柳宗元及其《河东先生集》303 
刘禹锡及其诗文成304 
咏史诗在内容上的特点305 
白居易及其诗文成306
白居易“即无全集,已自不朽”的两首诗307 
白居易诗是“易”还是“鄙俚”308 
元稹及其诗文成309 
李贺及其诗歌特309 
杜牧及其诗文成310 
李商隐及其诗文成311 
温庭筠及其词作成313 
南唐二主及《二主词》314 
词的形成和发展314 
词的令、引、近、慢315 
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316 
范仲淹及其诗文成317 
柳永及其词作成318 
晏殊及其《珠玉词》318 
梅尧臣及其《宛陵先生集》319 
欧阳修及其诗文成320 
王安石的散文成321 
苏洵及其《嘉祐集》322 
曾巩及其《元丰类稿》322 
苏轼及其诗文成323 
苏轼词的特324 
苏辙及其《栾城集》325 
黄庭坚及其诗歌成326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327 
晏几道及其词作成328 
贺铸及其诗歌成328 
“词家之冠”周邦彦329
李清照及其词作成 330
陆游及其诗歌成 331
范成大及其诗文特 333
杨万里及其诗文特 333
辛弃疾及其词作成 334
姜夔及其诗词成 336
吴文英及其《梦窗词》 336
文天祥及其诗文特 337
元好问及其诗文成 338
散曲的形成及特点 339
张养浩及其散曲成 339
张可久及其散曲成 340
明代“前七子” 340
李梦阳及其诗歌创作 341
明代“后七子” 341
王世贞及其诗文成 342
归有光及其散文成 343
三袁 344
袁宏道及其《袁中郎全集》 345
张岱及其《梦忆》《梦寻》 346
吴伟业及其诗词名篇 347
方苞及其《望溪先生文集》 347
袁枚及其《小仓山房集》 348
姚鼐及其著述 348
纳兰德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350
龚自珍及其著述 350
黄遵宪及其著述 351
萧统及其《文选》 352
《玉台新咏》的文学史价值 35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概况 354
《乐府诗集》的概况 354
《古文辞类纂》的概况 355
《历代赋汇》的概况 356
李兆洛及其《骈体文钞》 357
《全唐诗》的概况 358
《全唐文》的概况 358
《唐宋八大家文钞》的两种版本 359
《全宋词》的概况 360
《全元散曲》的概况 361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361
钟嵘生与诗歌创作观点 362
《诗品》的概况 363"

内容简介:

该书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编排。经部主要论述儒家十三经、代表人物、思想流派;史部主要介绍各类史书、历史人物、历史常识;子部主要收入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思想;集部主要梳理历代文学家及其诗集、文集;等等。该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阐述精妙,可以满足不同读者对经史子集基础知识的需求,帮助大家提升传统素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