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铁路,穿越纬度的回望 交通运输 韩玉皓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东铁路,穿越纬度的回望 交通运输 韩玉皓 新华正版

交通运输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3.19 4.3折 78 全新

库存1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玉皓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113283766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20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2540406

上书时间2023-08-08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火车来了

夏寒意从何来

“老臣”赴赶“鸿门宴”

趟火车开进“秦家岗”

大铁路在“卜奎”打了个弯儿

许公景澄与詹公天佑

霍尔瓦特其人其事

让一块石碑“说话”

侨民潮的起与落

第二章·小站往事

这里是格妮娅曾经的家

老树与老人的守望

风萧萧兮岭上寒

“乌金”从这里出矿山

下城子的火车站

沟站系,从“0”公里开始

第三章·重镇走笔

成吉思汗:镇名源于火车站

博克图,一个与“鹿”无关的地方

蚂蚁河畔的《钟声》

巴扬遗落的音符

幽绝扎兰,存天一方

第四章·城市音符

“老站”:harbin

“桥”成了网红打卡地

“大石头房子”的石

说说这片“黄房子”

贵宾楼:历史在这里“旋转”

之约

第五章·血印鉴

守护红之路的“刀尖舞者”

“地包”里烧起的“地火龙”

李敏老人忆战友

“红灯高举闪闪亮”

“铁路工人的保尔”:张林

南花园有座纪念碑

第六章·沐浴曙光

咱们工人有力量

激情点燃的岁月

划破长空的笛声

“给新中国铺下一条前进的道路”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

铁路的批工匠

后一座铜像

后记  当文学遇见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十几年来对中东铁路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徜徉在中东铁路干线,用独特的视角,以漫笔的形式和自己惯的叙述风格,纵横穿插,上下贯通,娓娓道来。既尊重历史,又不追寻于始末,更多的是和人文。作者力图使“老铁路”的“遗产”价值在当今放出异彩,并为今所用,并对特定区域的社会和人群在政治、经济、、历史、生活以及集体记忆中产生长久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玉皓,笔名山野,山东兖州人,1958年10月出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哈尔滨铁路局作协副。当过老师、团委书记、工会、宣传干部、报社副编。曾出版个人文集梦见山里花开时。其散文、报告文学和新闻作品及中东铁路研究史料等先后在报光明报工人报铁道中国铁路文艺黑龙江报北方文学黑龙江林业报呼伦贝尔报广州铁道报上海铁道报济南铁道报哈尔滨铁道报等、省市和企业媒体(新媒体)刊发。

精彩内容:

        夏寒意从何来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中国东北广袤的原野和苍莽的山林,荆棘与树木恣意疯长,碧草和稼禾天地相接,野鹿獐狍在林间跳跃,苍鹰凌空盘旋,直冲云霄。但是,尽管这般夏的景象尚未退去,来自西伯利亚的一阵阵寒风却已经翻山越岭向这亘古荒野袭来。
    在接近绥芬河一个叫“三岔”的山沟里,来了一队金发碧眼的俄国人。他们清一的军人装束,骑大马,挎火,高视阔步,耀武扬威。他们的后边还跟着驮满物资的马队。有的人背着,还没来得及下马,有的人已经开始勘察地形,准备安营扎寨了。从装备上看,这伙人显然是有备而来。站在中间的两个人,一个背着手,腆着肚子,大胡子上翘,很是威严地看着远方;一个拄着枝杈做成的拐棍,漫不经心,一脸自若,征服者的傲慢和自负挂在脸上。
    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却跋山涉水来到中国东北的这片亘古荒野?
    中间腆着肚子的大胡子叫司维雅金,是乌苏里铁路工程师。他们一行是受沙皇的指派,勘测中国三岔至宁古塔的路线,到12月末完成。
    无人知晓他们是从哪里过境的,走了多久才到了这里。望着眼前这富饶的土地、纤尘不染的绿水青山,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入境者们或暗自喜,或开怀大笑,或尽情地醉酒歌舞。鄂伦春族有句谚语说得好:“当饿狼捕捉到了猎物,眼睛是亮的。”
    当然,他们不是批,也不是后一批进入中国东北搞勘测的人马。6月,俄国派遣“察队”沿松花江流域进行察,直至江,取地貌、地质与资源情报;8月,俄国单方面决定西伯利亚铁路经过中国领土,随即擅自派员进人中国东北勘测线路;同时,后贝加尔铁路工程师一行,在海拉尔、伯都讷(今扶余)方向进行勘测;安托路尼阔夫公爵一行,秘密勘测了由粗鲁海图村至齐齐哈尔的路线,经由墨尔根(今江)撤回海兰泡;10月,俄国组织近百人的察队,分四批非越过中俄边界,闯人齐齐哈尔、宁古塔、大兴安岭和辽东湾等地进行勘察。可谓是接踵而至,马不停蹄。
    当时,中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尚在噩梦中的清以为“勘测”不过是“邻居串门”的百姓寻常事罢了,不予理睬或无暇顾及,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岂不知,贪婪者的铁蹄已经踏进中国,大清的土地即将成为强盗们攫取财富的乐土。
    其实,沙俄对中国东北早是垂涎三尺、图谋已久。189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致皇太子的特别谕令中,向全世界宣布了俄国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全境铁路”的决定。当然,这是对外的径,而在俄国交通部的一份调查报告里却明确表明:“西伯利亚铁路向海参崴连接,如果横断中国东北地方,较通过本国领土,可缩短500俄里。”
    于是,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的预谋便以踏勘、测量、规划、设计的行动吹响了前奏曲。
    “老臣”赴赶“鸿门宴”
    随着宫内一声拉着长音的“圣——旨——到——”,刚刚躺下歇息的李鸿章蹒跚地跑到中堂接旨。公公娘娘腔十足:“年三月,为俄君加冕之期,着派李鸿章前往致贺,钦此。”李鸿章赶紧俯首叩拜山呼:“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送走公公,李鸿章一屁股坐在了中堂的太师椅上,生起了太后老佛爷和光绪帝的气来。唉!俄国,自己是不愿去的。年事已高,大病初愈,经不起折腾了。本来朝廷要派湖北布政史王之春赴俄的,可沙俄嫌王之春级别太低,强势指名让他李鸿章去。列强难扛,圣旨难违。于是,李鸿章声音微弱地吩咐下去:“年三月十八,起程赴俄。”
    这圣旨中的年三月是1896年的4月。那么,为什么沙俄非要指名道姓让李鸿章赴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19世纪中期以后,沙皇俄国为了控制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以达到称霸远东的目的,从1891年起开工修筑以车里雅宾斯克为起点,向东直达太洋沿岸港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时的大清国边疆危机四伏,沙皇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以东150多万方公里的领土,并得到了太洋沿岸的重要港海参崴。俄文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东方”。
    恰逢此时,中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大清国一败涂地。本逼迫清签订了辱国的《马关条约》,清已是风雨飘摇。沙俄凭着他们的嗅觉,抓住了机会,以“干涉本退出辽东半岛”为诱饵,在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上,向清索取报酬。而中方很好人选是热衷于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于是,沙俄为李鸿章设的“鸿门宴”开始摆台了。
    经过一番筹划,李鸿章及其一行出了京城,赶往上海,乘国定期远洋客轮出发,赶赴俄国。历时月余,李鸿章一行到了沙俄,又换乘特别快车从敖德萨直达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礼炮、红毯、高官、礼兵……迎接李鸿章的场面盛大辉煌且庄严隆重。沙皇对“老臣”给足了面子,待之以元首之礼,李鸿章一路的劳顿瞬时烟消云散,甩了甩大辫子,抖了抖长袍,施礼致谢。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