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改变历史 下卷 佐餐衍变影响的文明进程 中国历史 罗格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物改变历史 下卷 佐餐衍变影响的文明进程 中国历史 罗格 新华正版

四印刷 精美装帧

39.79 5.1折 78 全新

库存4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格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78933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76页

字数252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2623777

上书时间2023-05-0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本书作者长期研究饮食历史,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等,对食物背后隐藏的历史脉络予以梳理,专业强;2.角度新颖,本书将食物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解读;3.只有了解食物,才算真正了解中国历史。某一种粮食作物的传入、发展和演变,都会对一个王朝兴衰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左右历史走向。

目录:

古人吃野味的上半部和下半部

香油,令樯橹灰飞烟灭的魔鬼

一粒盐成为扭转大唐的命运之轮

爱吃羊肉的赵宋官家,终吃空了社稷

豆腐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白菜发动的弑“君”之战

郑和带回的胡椒,引发了全球“通货紧缩”?

辣椒,命运之神给明王朝后的红灯

一猪肉见证明清如何陷入“内卷化”

茶,禁锢帝国的“绿藩篱”

茶叶和罂粟的兵戎相见

一粒花生见证中国从衰弱到觉醒

蔗糖:“人间海伦”引发的“世界大战”

一场狂热和百年“蜜战”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和不同饮食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这对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罗格,本名胡轶笛。现居浙江杭州。于中国矿业大学,在媒体从事采编工作超过十年,现在互联网行业工作。长期在食物历史等方面进行创作。另在哔哩哔哩开有个人视频账号“罗格觅食记”。

精彩内容:

        香油,令樯橹灰飞烟灭的魔鬼
    280 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咸宁六年,庚子)三月十五,东吴末代孙皓站在建业城外躬身献城时,目睹兵甲满江、旌旗遮天、沿长江而下的晋军楼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三分天下的岁月,竟是由 72 年前的长江大火为始,又以 72 年后的长江大火而终。
    此前一年(279 年)的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发兵 20 万人,分 6路进军伐吴。龙骧将军王濬从益州出兵,带水军沿江而下。为了阻挡王濬水军继续前进,吴军在长江水道的险要地带布置拦截战船通过的铁锁,并在江中暗置丈余长的铁锥,希望借此巩固赖以生存的长江防线。
    得悉这道防线利害的王濬,放出超大型木筏,顺流直下带走了江中的铁锥;又将“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的火炬灌入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索阻拦点燃火炬,熊熊大火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铁索熔化成液体而断开,于是,战船毫无阻碍地突破了吴军的长江防线(唐·房玄龄·《晋书·王濬传》)。
    208 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冬天赤壁大火的胜负手,一举逆转。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有意思的是,助王濬舰队突破长江天堑的助燃剂“麻油”,极有可能是我们用来凉拌烹调的“芝麻油”或者叫作“香油”。而它的到来,助推了中国大地上的战争形态进化。而后,也正是由于它的退隐战场,才催化出了中国近世的“餐桌”。
    跨过大陆轴线的陌生作物
    尽管的人类对油脂又喜又怕,但毋庸置疑的是,油脂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当狩猎时代的人们品尝了加热肉类而分泌出的油脂时,舌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初发现和利用的,也是更容易获得的动物油脂。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油脂初被称为“脂”或“膏”。从没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称脂,猪油则称膏(汉·刘熙·《释名》)。另一种烹饪领域的解释是,凝固成固体的叫脂,溶化成液体的叫膏。
    除了烹饪之外,动物膏脂还被用于助燃和照明,秦始皇陵中即“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直到此时,在中国文字中的“油”字,还是“流动、光润”的含义。
    而早在 5000 年前,在喜马拉雅山脉另一端的印度次大陆上,原住民已经把野生的芝麻驯化为一种农作物,并经由印度河流域文明传播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但在向东传播的征途上,它却被喜马拉雅山脉、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丛林挡住了前进的步伐。
    同样,在大汉疆域这一侧,地少人众的矛盾,此时已经显现在少年天子刘彻的眼前。向外开拓更多的土地,使之纳入自己的疆域,是一个相对直接的选择。
    公元前 139 年(西汉建元二年),一个名叫张骞的斥候,带着“远交近攻”的外交使命,从长安出发了。另一边,汉家男儿的兵锋越过长城,推进到了大漠,但这里并非汉家子弟们所属于的风景。地广人稀的草原上缺少树木和水源,不像他们的家乡那样时而飘起雨滴,取而代之的则是风雪。
    一条看不见的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将华夏大地分成了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不同的自然环境造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而农耕与游牧的差异——这里同样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这个传统农耕民族向四方跋涉开拓的征途,受阻于东面和南面的大洋、西面的高山和北面的荒漠。
    公元前 126 年(西汉元朔三年),已经失去联络多年的大汉郎官张骞,终于逃亡回到长安。这一去 13 年,当初出发时百余人的使团,如今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甘父两人。张骞的出使,并没有完成远交月氏、近攻匈奴的外交使命,却带回了西域大夏、安息多奇物的消息。公元前 119 年(西汉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归来后,西汉王朝通往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交通终于被打通,从此联结起了与中国不同的古文明。
    正是在张骞以及后继者们的努力下,这条大陆桥通道的打开,让中国终于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而来自其他文明的陌生农作物,也找到了它们继续扩张的道路:
    葡萄、苜蓿、石榴、芝麻等原产于其他文明土地上的农作物,沿着这条大陆桥纷至沓来。在小麦面粉烘焙成的面饼上撒上芝麻,成了长安街头流行的小吃(汉·刘熙·《释名·释饮食》)。
    从此,新的科技之门被大汉子民打开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