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 第9部 增补版 历史、军事小说 当年明月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朝那些事儿 第9部 增补版 历史、军事小说 当年明月 新华正版

1644,后的较量。国民史学读本,持续风行十余年,3000万册,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

22.53 5.0折 45 全新

库存147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1605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04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2465502

上书时间2023-05-0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持续3000万,连续十余年各大图书榜单入选“新浪图书风云榜”佳图书入选网“终身五星级佳图书”多次斩获“很好书大奖”喜马拉雅同名书籍音频节目播放次数达5.3亿次

目录:

章杀人

第二章坚持到底的人

第三章阴谋

第四章斗争技术

第五章投降

第六章纯属偶然

第七章第二个猛人

第八章突围

第九章一个文雅的人

第十章孙传庭

第十一章传奇

第十二章天才的计划

第十三章选择

第十四章没有选择

第十五章结束了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崇祯二年到明亡十六年间的历史。辽东关外,纵有锦州――宁远――山海关之固若金汤,依然屡遭侵袭!六省直隶,灾难频繁,张献忠,李自成,军如同蝼蚁,灭之不绝!大明臣子,努力不够?崇祯王朝,气数将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近300年的统一之后,大明王朝迎来了生命中的后时刻,内忧外患,纷争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终究拆无可拆,补无可补,纵使崇祯千般努力,终难扭转乾坤。故宫,景山,小树,大明王朝,后一次回眸!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很好图书、网“终身五星级很好图书”、“很好书大奖”等荣誉,多年来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精彩内容:

        章  杀人
    在明朝,杀一个人很难吗?
    是不难,拍黑砖、打闷棍、路上遇到劫道的,手脚利落的,也一根烟的工夫。
    但要合地杀掉一个人,很难。
    因为大明是制社会,彻头彻尾的制社会。
    这绝不是开玩笑,只要熟读以下攻略,算你在明朝犯了死罪,要想不死,也是可能的。
    比如你在明朝犯了(杀了人),要定罪,运气要是不好,定了个死罪,要杀头。
    但暂时别慌,只要你没干之类的特种行当,不会马上被推出去杀掉,一般都是秋后处决。
    有人会问,秋后处决不一样是处决吗?不过是多活两天而已。
    确实是多活了,但只要你方式得当,不只是多活两天,事实上,据记载,优选纪录是二十多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要处决一个人,必须经过复核,而在明朝,复核的人不是地方,也不是优选院大理寺,甚至不是刑部部长。
    专享拥有复核权的人,是皇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你在哪里犯罪,市区、县城乃至边远山区,无论你犯的是什么罪,杀人、放火或是砸人家窗户,且无论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你犯了死罪,除特殊情况外,都得层层报批,县城报省城,省城报刑部,刑部报皇帝,皇帝批准,才能把你干掉。
    自古以来,人命关天。    批准的方式是打勾,每年刑部的,会把判刑定罪的人写成名单,让皇帝去勾,勾一个杀一个。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名字在名单上,无非也让皇帝大人受累勾一笔,秋后拉出去砍了,怎么可能活二十多年不死呢?
    不死攻略一:
    死缓二十多年的,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独特惯,要知道,皇帝大人在勾人的时候,并不是全勾,每张纸上,他只勾一部分,经常会留几个。
    此即所谓君临天下,慈悲为怀,皇帝大人是神龙转世,犯不着跟你们头百姓计较,少杀几个没关系。
    但要把你的命寄托在皇帝大人打钩上,实在太悬,万一哪天他心情欠佳,全勾了,你也没辙。
    所以要保证活下来,我们必须另想办。
    不死攻略二:
    相对而言,攻略二的生存几率要高得多,当然,成本也高得多。
    攻略二同样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惯——理万机。
    要打通攻略二,靠运气是没戏的,你必须买通一个人,但这个人不是地方(能买通早买了),也不是刑部(人太多,你买不起),更加不是皇帝(你试试看)。
    而是太监。
    皇帝大人从来不清理办公桌,也不整理公文的,每次死刑名单送上来,都是往桌上一放,打完勾再换一张,毕竟我国幅员辽阔,犯罪分子一点儿不缺,动不动几十张勾决名单,勾不完,放在桌上等着明天批。
    但是皇帝们绝不会想到,明天勾的那张名单,并不是眼前的这张。
    玄机在这里,既然皇帝只管打勾,名字太多,又记不住,索把下面名单挪到上面去,让没出钱的难兄难弟们先死,等过段时间,看着关系户的那张名单又上来了,再往下放,周而复始,皇帝不批,不能杀,在牢里住着,反正管吃管住,每年全家人进牢过个年,吃顿团圆饭,不亦乐乎。
    而能干这件事的,只有皇帝身边的太监,而且这事没啥风险,也是把公文换个位置,又没拿走,皇帝发现也没话说。
    但这件事也不容易,因为能翻皇帝公文的,大都是司礼监,能混到司礼监的,都不是凡人,很难攀上关系,且收费也很贵,算买通了,万一哪天他忘了,或是下去了,该杀还是得杀。
    无论费多大工夫,能保住命,还是值得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攻略不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物,比如崇祯,工作干劲儿极大,喜欢打钩,一勾全勾完,且记极好,又比较讨厌太监,遇到这种皇帝,别再指望了。
    综上所述,在明代,要干掉一个人,是很难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得出这个结论,只是要告诉你,袁崇焕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杀个老百姓,都要皇帝复核,而握有重兵、关系安危的一品武官毛文龙,这么被袁崇焕杀了,却连个报告都没有。
    仅此一条,即可处死袁崇焕。
    更重要的是,此时已有传言,说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是与皇太极配合投敌,因为他做了皇太极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这种说是比较扯的,整个辽东都在袁崇焕的手中,他要投敌,打开关宁防线行,毛文龙只能在岛上看着。
    事情闹到这步,只能说他实在太有个了。
    在朝廷里,太有个的人注定是混不长的。
    但袁崇焕做梦也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份嘉奖。
    崇祯二年(1629)六月十八,崇祯下令,痛斥毛文龙专横跋扈,目无军,称赞袁崇焕处理及时,没有防卫过当,加以奖励。
    这份旨意说明了崇祯对袁崇焕的接近推崇和信任,以及对毛文龙的接近唾弃。
    他是这样说的,不是这样想的。
    按照史料的说,听说此事后,崇祯“惊惶不已”。
    惊惶是肯定的,好不容易找了个人收拾残局,结果这人一上来,啥都没整,先干掉了帮自己撑了八年的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