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我一生 散文 余秋雨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借我一生 散文 余秋雨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3.18 4.4折 76 全新

库存2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2976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784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76元

货号xhwx_1202741973

上书时间2023-04-08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暂无

目录:

自序



一  烽火秘史

二  史迹渐近

三  还债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乡下

七  湿润的秋天

八  叔叔二十岁

第二章

一  无产地主

二  妈妈下楼了

三  夜晚

四  姨妈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饥荒

第三章

一  八月的傍晚

二  同一个省

三  那个冬天

四  

五  稍稍打开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章

一  紫玉楼梯

二  齐华

三  祖母无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绣花婴儿鞋

六  雨天长谈

七  逃向海边

八  爸爸的秘密

九  悬崖守护

十  天人对话

附录:图片记忆

附:余秋雨档案

内容简介:

秋雨文学十卷汇集了余秋雨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十部作品,由杰作之秘(原艺术创造学)、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冰河、空岛。信客组成,将由作家出版社重装出版。十部作品横跨三十年,由余秋雨先生重新修订,尤其是苦旅、借我一生等书,修改篇幅较大,相信会给熟识余先生作品的读者,带来全新的感悟。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先生以“记忆文学”独特的创作手,将自己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传递给读者。祖辈的跌宕命运,父辈的艰难岁月,自己两夫妻在事业成功背景下却屡受恶意中伤而无处躲避的悲哀经历以及这过程中余秋雨先生面对二十多年一拨拨不间断的进攻,不忍糟践,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从中对时代、社会和人的认识、剖析和情怀升华。本书这一版以比较显目的方式,把几十帧相关的照片刊于后,并且余秋雨先生又以特殊结构的方式增补。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探险家。他的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历史散文凭借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深刻的思、诗意的文辞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不但揭示了中国深厚的内涵,更以“大散文”文体为中国当代散文开辟了新路,以卓尔不群的品质在中国当代文学目前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精彩内容:

        一  烽火秘史
    我首先要向读者道歉,这本书一上来让人皱眉。
    任何文学作品,开头都必须吸引人。因为广大读者在阅读的雾海中想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小岛,所以你必须明快地提供让他们落脚的理由。如果开头是沉闷的,读者自然会扭头而去,继续在雾海中流浪。
    但是,我这本书的开头是沉闷的,而且是一种历史学的沉闷,因为我要简述余氏在千百年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明明是写我和我的家庭,为什么要扯得那么远?因为我从中看出了一种宏观的象征意义。
    余姓,早期的线索比较模糊,好像是从秦代的“由余”氏派生出来的。历来不是大姓,也没有出过太大的名人。但是,到了十三世纪,却出现了。
    简单说来,在当时激烈角逐的蒙古军队、西夏王朝和宋朝这三个方面,都十分醒目地冒出了余姓。其中两个方面,显然是由原来少数民族的姓氏改为余姓的。
    先看看西夏王朝这边。《元史》这样记载着一个叫余阙的的来历:
    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喇臧卜,官庐州,遂为庐州人。
    请看,这个余姓的是唐兀人。唐兀人其实是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来自古羌民族。
    西夏王朝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毁灭的,灭得很,没有多少人活下来。据《西夏书事》记载:“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也是说,一百个唐兀人只能活下来一个,其余九十九个都死了。这活下来的一个,改姓了余。
    奇怪的是,打败唐兀人的蒙古人中,也冒出了一批姓余的人,而且明确表示是从蒙古姓改过来的。一九八二年在四川西昌发现的《余氏族谱》上有这样两句诗:“铁木改作余姓家,一家生出万万家。”还说:
    吾余氏祖奇渥温,胡人也,入华夏而起于朔漠,初号蒙古,铁木真出矣。
    唐兀人改姓余,和蒙古人改姓余,两者有什么关系?有人认为唐兀人中极少数的幸存者是先被战胜者改为铁木,后来再改为余姓的。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猜测。对此,西夏史专家李范文教授说,余氏的形成和流脉,是西域历史的一个重大难题,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只不过,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我们余姓中有一脉,本来不姓余,也不是汉人,而是由古代羌人繁衍而来的。他们从惊天血火中侥幸爬出,改名换姓,顽强生存。他们说不出清晰的家族谱系,却能“一家生出万万家”,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精神气质而言,的余姓朋友,凡是身心特别坚毅、无惧长途跋涉的,可能都与古代羌人脱不了干系。
    十三世纪那些年月,大家还没有搞清余姓和蒙古人的血缘关系,却有一个名字把蒙古人吓了一跳,那是抗击蒙古军队有力的将军,叫余玠。
    余玠是在一二四二年出任抗蒙指挥的,具体职位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当时,半个世界都在蒙古马队的踩踏下颤抖,但是由于余玠的高明策划,合川钓鱼城居然像一座铁铸的孤岛,保持了整整三十六年的不屈态势。结果,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下,改变了蒙古军队的战略方向,由此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只是余玠本人未得善终,才指挥了几年死于他人的诬陷。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