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够的中国史+古人这样过子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看不够的中国史+古人这样过子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69.24 4.7折 147.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4846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672页

字数367千字

定价147.8元

货号xhwx_1202740790

上书时间2023-04-08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看不够的中国史1.300万粉丝、新榜有具收藏价值公众号“人文历史”细读历史精华结集!2.李开元、余世存、郭建龙、周斌、纪彭力!3.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4.历史,比戏剧更有戏剧。那些或荒诞、或悲壮、或无厘头的一幕幕,也是与现实。5.有梗、有料、有视野,政、史、地知识点想忘都难!制度、经济、朝堂、战略、军事5大主题,据严谨、深挖、客观公正、妙趣横生,让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让久远的时代鲜活起来。

目录:

《看不够的中国史》
《古人这样过子》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简介:

看不够的中国史秦国星耀智囊团为何多是商鞅、张仪等外籍人士?汉武帝如何赚钱又烧钱?隋炀帝南巡开凿了大运河,西巡时又干了什么?李渊何以凭借3万兵马7年定天下?战术天才李存勖吃了哪些战略短板的亏?王安石如何成为靖康之变的背锅侠?胡惟庸为何必须死?崇祯是如何远程“帮倒忙”的?袁世凯为何策划了清末“门”事件?历史是一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戏剧,这些熟悉的名字背后,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浓缩了每个时代承袭、变革和发展的偶然与必然。本书是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以时间为脉络,以“变化”为核心,精选制度、经济、军事、战略、朝堂5大主题、53个有戏又有料的话题,由点着面地纵向梳理了古代中国多个领域的承袭与变革,以动态的思维挖掘其背后的逻辑与本质,不仅还原了一个个鲜活多元的大时代,道出成败兴衰之理,更以诙谐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证,勾勒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思想、经济格局、风俗人情和度制度等多个领域的历史脉络。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决定结局。翻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能读懂中国几千年的风云流转,更能读懂中国何以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看不够的中国史人文历史人文历史是一本以“、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重量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报刊”。荣获“中国好看期刊”、记忆“年度历史品牌”、第三届“百强报刊”等荣誉。“人文历史”公众号由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办,致力于传播“、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家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的新台,稳中国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具收藏价值公众号”。

精彩内容:

《看不够的中国史》
        商鞅缔造一个强大到极点的
    公叔痤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相,对魏国忠心耿耿,病重之际,他向前来探望的魏惠王说:“我手下有一人叫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那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去。”魏惠王前脚刚走,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卫鞅,并向他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卫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卫鞅没有出逃。果如其所料,魏惠王离开后,便不屑地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人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交给卫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在魏国未受重用的卫鞅有听到一个消息,西边的秦国新登基,下了“求贤令”招揽人才,正为怀才不遇而郁闷的卫鞅于是打点行囊,西进秦国,开始其“西漂”之路。
    若干年后,已经“择木而栖”的卫鞅举兵攻魏。魏使公子印率军抵御。卫鞅俘虏了公子印并乘势攻魏。魏军无备,遭受重大损失。魏惠王被迫割让大片河西之地向秦求和。这为秦国东出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遭此大败,魏惠王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取公叔痤的建议,可惜悔之晚矣。
    卫鞅本姓公孙,曾是卫国贵族,打败魏军回来以后,因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商君,所以又被人称为商鞅。他在秦国主政19年,正是借助于他的变,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从而奠定了其统一的根基。
    西出秦地“霸道”治国
    自以为怀揣利器、壮志未酬的商鞅看到秦国发布的“求贤令”,立即收拾行囊,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他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的引荐,得以见到国君。两人一共交谈了四次。次,商鞅向秦孝公大谈“帝道”,也是如何用三代圣君的办统治,秦孝公对此毫无兴致,不时低头打瞌睡;第二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解“王道”,也是儒家提出的仁义治天下的主张,这个还是没能提起秦孝公的兴趣;第三次,商鞅开始给秦孝公讲“霸道”,终于提起了秦孝公的兴趣。如果前两次谈话还只是互相试探的话,这一次则是君臣之间的深入交流,当然,到了第四次召见,会面所谈的内容属于机密,没有人知道。二人一连谈了好几天,“语数不厌”。想必是通过这次长时间的秘密会谈,秦孝公终于下定决心,进行变,并由此敲定了改革路线图。
    之所以说商鞅之前向孝公说的“帝道”“王道”只是一种试探,那是因为商鞅其实对此也不感兴趣,他擅长的是刑名之学,来到秦国时,他随身携带着李悝的《经》。《经》是我国历部比较系统的成文典。传说商鞅和吴起都曾师从李悝,商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那个“落后要挨打”的年代,刚刚上台,年仅21岁的秦孝公正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他当务之急要虑的是迅速地富国强兵,为此,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正如商鞅对景监所言,若用帝王之道,耗时太长,况且贤能的,在位期间要扬名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帝王之业呢?秦国东有三晋扼其咽喉,南面强楚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被倾覆的危险。而秦偏处西陲,发展相对落后,又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在历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轻伦理等观念。儒家的礼乐制度、“王道”思想并没有传播的土壤,在商鞅之前秦国基本没有产生过有影响的思想家,儒家、道家等思想都少有市场,这样使商鞅推行家思想与政策时遇到的阻力相对要小。虽然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在朝堂之上,爆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变革祖宗之的大辩论,商鞅面对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旧贵族的责难,慷慨陈词。商鞅在辩论中的表现诚然非常精彩,但比起其他六国,商鞅变所要突破的思想藩篱要少得多。
    p2-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