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宗教 星云大师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宗教 星云大师 新华正版

文轩特别惠

12.23 4.7折 26 全新

库存12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46789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00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xhwx_11690210

上书时间2023-03-18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星云直讲,修心经的很好版本以生活事说,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目录:

《般若心经》全文
序言 人间大自在
【上卷】了解般若与心
  摩诃:大、多、胜
  般若:知识与智慧
  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心经:心的道路
  关于《般若心经》的译者:玄奘大师
【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
  自在难得
  因缘如花开花谢
  无我的状态
  身心的
  没有烦恼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无”快乐
  心的大自由
附录  《心灵》关键词

内容简介: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很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很本然、很美好的生命。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地区,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学院,培育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精彩内容:

    佛有所谓“四依止”:依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止什么,也是有标准的。我们要依不依人。
    
    古灵禅师登座说,他说了几句话,内容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心经》的般若智。他说:“心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无染”,我们的真心佛、本来面貌是无价之宝,那是真我,不是五蕴的我。五蕴的我是我,而真的我则是无染的。“本自圆成”,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们的人,但是不能生佛。先前说过,摩耶夫人可以生悉达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亲。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不能生养我们的佛,我们的佛是本来有的,不用父母生也会有。
    
    为什么我的真如佛死不了?因为人的佛是不死的,是永远的。“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你离开虚妄的妄缘,真如的佛会显现出来。
    
    等于一面镜子,之所以照不出人的面貌,是因为镜子上的灰尘太多了,如果你把灰尘去除了,镜子的光显现出来了。不过,虽然灰尘把镜子弄模糊了,照不出人的面目,但镜子的光还是存在。
    
    我们用水和波来理解烦恼和菩提。水的本来是静的,等同真如,风吹起,产生波浪,是烦恼。烦恼是虚妄的,当烦恼停下来的时候,如同水,是静的,真如也显现出来了。所以这一首偈子也可以比喻,水的本来是不动的,是寂静的,只因无明的风妄动了,才生起波浪。当风一停下来,寂静的水也出来了。我们也不要等到风浪静,才看到本的寂静。运用般若,观照在生死苦海里面流转的人生,也会知道人的本是寂静的,身不动。
    
    诸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人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宇宙人生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子的呢?《般若心经》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六个“不”来形容。所谓“不生不灭”是说明事物的个体存在不存在。生是存在,灭是不存在,那么我们要问:“这个人生、世界、诸,究竟是存不存在呢?”当然,《般若心经》里已经回答我们“不生不灭”──没有生也没有死。
    
    诸的质,是善、是恶?是清净,还是垢秽呢?从质方面来说,它不垢不净。所以,不可用“净秽”来形容诸,的空相是没有生灭,没有垢净,在数量上也是没有增减的。
    
    说到我们的空相,我们的本来面貌“不生不灭”。例如,小孩子出生了,“恭喜恭喜,你生养了个儿子。”有人死了,“唉哟!死了真可惜!”像这样生了欢喜,死了悲伤,是人的执著和愚痴。为什么会死?因为生,生了才会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人死了之后才悲伤呢?生的时候不说明他会死了。生死等于唇齿相依,相连在一起。
    
    其实,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看到东方的太阳升起,过了一会它又在西山落下了,可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我们以为太阳落下去没有了?明天早上它又再升起了!所谓升起、落下,等于人的生死,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停息。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在这个空相里面,没有生死,没有生灭。在这个世间,虚妄的相才有生死,真实的般若智没有生死。
    
    有一位老先生过八十岁生,请了良宽上人到家里接受供养,并请他诵经、祈祷、祝福。良宽上人一到,说:“老人家,你要我来替你祝寿、祈祷、祝福,我要请问你,你想要活多久呢?这样我才好告诉菩萨。”
    
    “一百岁。”“一百岁够了吗?你今年不是八十了吗?再二十年要死了,太短了。”
    
    老先生心想,这个良宽这么慈悲,我再求二十岁,他却说太少了。于是开问:“师父啊!你看我应该求多少岁?”
    
    “求无量寿嘛!这不死了。”“那怎么样子才能不死呢?”
    
    于是,良宽禅师说了两句话:“结草成茅庵,离散归原野。”
    
    这两句话很耐人寻味。“结草成茅庵”:把很多的茅草结合在一起,能成一间庵堂,好比把钢筋、水泥合成,能建造一间房子。“离散归原野”:庵堂、房子坏去之后,这许多的茅草、泥土又归到原野里去了。
    
    人是因缘和合而有,是众多的因缘而成我的存在。有人有相,那么四大离散了以后,也还本归元,有相归无相。所以,在相上求是不能无量寿的,要经由修行、证道、开悟、证涅槃,才能得无量寿。证悟了涅槃,则死也不是死了。世间是有生死的,而悟到了出世间,没有生死了,离散能归原。
    
    人要求无量寿吗?若要,那么要学佛。因为无论是在八十岁的时候,求能活到一百岁,或是在一百岁的时候,求活到二百岁,很后都要死。要求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阿弥陀佛为什么是无量寿呢?时间无限,他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同流。什么是无量光?光明无量,他的生命流入光明遍照的空间里。生命了时间、了空间,那是阿弥陀佛,那是我们的本来面貌,是空相,是不生不死的。
    
    传说中,彭祖活了八百岁,算是八百岁也要死。无论是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二千年或是二十世纪、三十世纪,在无限的时间里,这都是石火电光、一弹指间,实在太有限了。所以现在我们研读《般若心经》,很要注意的是如何把有限的生命,流入无限的时空里。在虚妄的相上去增加、计较,都是没有结果的;要在实相、空相上去体会、体悟,那里面才有不生不灭的生命,才有永恒的生命。
    
    《般若心经》里所说的空相,是真空里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声香味触。
    
    在里,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也有叫“六识”,同样的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又要叫“根”,又要叫“识”呢?
    
    “根”等于现在医学界所说的神经系统,眼根是视神经,耳根是听觉神经。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神经,叫做“六根”。识和根不一样,识是心理作用,是意识作用,它有分辨的作用,是属于心理的,不光是生理的。
    
    我们知道,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而五蕴又叫“五蕴山”,五蕴如山,这座山里面有很多的宝贝。“山”也有盖覆、积聚的意思,因此,五蕴又称作“五阴”,“阴”是盖覆的意思。五阴、五蕴的内容都是受想行识。
    
    根,有增长的意思。比方花怎么会开?因为花有根;树怎么会成长?因为树有根。识,是认识、了别。眼根生起了,马上经过眼识去分别。
    
    声香味触叫“六尘”,“尘”有染污、动摇的意思。好比空中好多的微尘,让家里布满了尘埃,让空气遭受到污染。其实,在世间上,所谓声香味触,那一样不是像灰尘一样染污着我们的心呢?所以叫“六尘”。
    
    根,是生理的作用;识,是心理的作用;尘,是物理的作用。所以,六根,讲的是身体;六识,讲的是心理;六尘,讲的是物理。
    
    六根是生理的,六识是心理的,六尘是物理的。
    
    举个例子说明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眼根同外面的尘境接触了,例如,眼睛看到了花,那么这当中还要有一个认识作用,才能辨别这是红的花还是白的花。
    
    有时候我们正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有人从旁边经过,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人;有时候我们正在专注看书的时候,什么人经过了,也没有去注意。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光是有根和尘的接触,没有起心识的分别,物我不能产生一种认识和了知的作用。
    
    六根和六尘摆在一起,叫“十二处”。处,是的分类,东西的分类,例如:这是眼根、耳根、舌根,那是尘、香尘、味尘;这个是男众,那个是女众;这是横梁,那是柱子;这是椅子,那是桌子。
    
    有时候也把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为什么从六到十二,又再从十二到十八呢?界,是种类的界限之意。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界限,这是木头不是砖头,这是桌子不是椅子,它都有个界限。六根、六尘、六识彼此是有界限的,不可混为一谈。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我们要知道,讲空,不是把它破坏了以后才讲空,在“有”的当下,知道它的本体是“空”。有,是差别、分别的意思,分别心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真实的。
    
    怎么叫“无眼界”?夜晚时分,小孩子朝天空一看,欢喜地告诉爸爸、妈妈:“你看,月亮走得好快喔!”大家用一般的常识来想一想,真是月亮走的很快吗?不是,是云彩在那里飞行,可是小孩并没有想到那是云彩在飞行,只看月亮走很快。有时候,边走边看,“奇怪!月亮怎么走得这么快?”“月亮怎么还在这个地方呢?”这表示,即使是亲眼看到,也是靠不住的。
    
    看一条路,路的这一头好宽,再往远处看去,路变得狭小。同样一条路,会有宽度不一的情况吗?不会,那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喝茶的时候,如将筷子放在水里面不断搅拌,会发现,当水还没有接近静止时,看上去,筷子是弯曲的。难道筷子真的是弯曲的吗?不是。可见眼睛所见是会错误的。
    
    亲眼看的靠不住,亲耳听的也靠不住。有人在隔壁唱歌,如果是他很讨厌的人唱的,“讨厌!哪一个人唱歌唱得这么大声?”如果是他很喜欢的人唱的,“喔!不错、不错,好听、好听。”刚才说讨厌,现在却说好听,可见他心意识的感受并没有标准,而是随着自己的情感在变化。这里面哪有一个真理呢?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