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经济理论、法规 厉以宁 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经济理论、法规 厉以宁 著 新华正版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2.94 4.8折 48 全新

库存4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厉以宁 著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ISBN9787500094609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56页

字数198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1030158

上书时间2023-03-1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荣获第四届“图书奖”,“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能反映厉以宁学术观点的心血之作,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南。

目录:

前言
章 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
节 从非均衡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问题
一、非均衡的含义
二、资源配置的含义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的特点
四、经济的非均衡与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资源配置失调与社会主义经济中“滞胀”的可能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滞”与“胀”的根源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三、“滞胀”与资源配置失调
四、“滞胀”的可能与“滞胀”的防止
五、重新认识资源配置问题的必要
第二章 市场调节与资源配置
节 市场选择与市场引导
一、市场选择
二、资源组合
三、市场决策的分散
四、市场引导
第二节 投资主体、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
一、投资主体
二、投资行为的一般原则
三、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
四、非均衡条件下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第三节 消费主体、消费行为与资源配置
一、消费主体
二、消费行为的一般原则
三、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行为
四、非均衡条件下消费行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第四节 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自我制约
一、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自我制约的含义
二、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与资源配置
三、两类不同的微观经济单位和两类不同的非均衡
四、类非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
五、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
第三章 调节与资源配置
节 调节的含义
一、调节与计划
二、作为市场的管理者
三、科学的调节
第二节 行为的非理想化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行为非理想化的含义
二、政策效应的滞后
三、政策效应的不衡
四、政策效力的递减
五、行为非理想化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
第四章 经济运行的机制
第五章 商品市场配额均衡
第六章 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供求矛盾的缓解
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
第八章 对农业生产的调节
第九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建立
第十章 制度创新的规范化

内容简介:

厉以宁所著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特征,从,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宏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井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l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图书奖”。

作者简介: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生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管理科学中心主任、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等。出版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并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他的经济理论对我国30年来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精彩内容:

    这些行为将影响市场商品的可供量和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息率预期或对于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调整自己的消费品存量、现金持有额和资产形式的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市场商品的供求和资金的供求。从企业和个人行为的调整可以了解到,市场存货数量的波动必将导致经济中出现不正常的市场存货或流通中过多的货币量,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协调,以及由于这种不协调而导致的量失衡、结构失衡(这些失衡以“滞”、“胀”或“滞胀”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会因新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不再存在。只是在新经济体制之下,一旦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出现不协调的时候,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使这种不协调趋于缓和的力量要比在传统经济体制和双轨经济体制之下易于发挥作用,通过调节来消除或缓解这种不协调现象的效果也比在传统经济体制和双轨经济体制之下大得多。如果说在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下都会出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协调,都会发生量失衡、结构失衡及其表现形式“滞”、“胀”或“滞胀”的话,那么在传统经济体制和双轨经济体制之下,这种不协调和失衡不仅要比新经济体制之下远为严重,而且在使这种不协调转变为比较协调的过程中,经济本身为之付出的代价也远为巨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