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 儿童文学 林海音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南旧事 儿童文学 林海音 新华正版

儿童文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6.27 4.8折 34 全新

库存18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海音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14829051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32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34元

货号xhwx_1202145636

上书时间2023-01-17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寻找“疯”女人秀贞,她是英子结交的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后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了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智慧地想了一个办,把兰姨娘介绍给了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了,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却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给了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却来伺候自己。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随着爸爸的离开,英子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带着各种人生疑惑,告别了童年,真的长大了。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台湾苗栗人,生于本大阪。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读于北女子师范和北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报记者。1948年到台湾,曾任国语报编辑、联合报副刊主编等职。1967年创办纯文学月刊,经营纯文学出版社。著有长篇小说晓云孟珠的旅程春风,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散文集窗剪影话文坛等。

精彩内容: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骆鸵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会走到的,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的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更美些。”
    冬天陕过完了,春天要来,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是问,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惠安七官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咯咯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裤褂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知道那棉花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妈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