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 政治理论 (美)亨利· 新华正版
政治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44.89
4.6折
¥
98
全新
库存235件
作者(美)亨利·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40731
出版时间201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860页
字数798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2692236
上书时间2022-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主编:
政治的智慧,权力的均衡,外交的艺术——一部了解近代、现代、当代国际关系的阅读书!袁南生、金灿荣作序!再现国际问题之波云诡谲,以独特视点讲述有名外交家的非凡魅力。风格演绎,犀利评析,谱写“谍影重重”的外交风云!一面是哈佛大学“象牙塔”中面壁苦读20年的“学术隐士”,一面是70年代叱咤国际外交舞台的政界高手,民的老朋友博士,将几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尽收笔底。从十七世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到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浩劫,越南战争,直至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网罗古今,议论纵横。讲述黎塞留、拿破仑、俾斯麦和梅特涅的治国之道,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外交政策失误,揭示塑造现代世界格局的根本力量。观念上的现实主义,方上的传统学派。提出均势战略的现代意义,具有极高史学价值。既是一部国际关系史著作,又是一部政治学理论的上佳之作。59个版本全球,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倾力!豆瓣8.9高分,goodreads评分4.25(5分满分)。
目录:
序一 读读的《大外交》
序二 其人其书
章 世界新秩序001
能左右国际关系,作风也矛盾的003
愈来愈分散又愈来愈全球化009
第二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015
美国不情愿地涉入了世界局势的旋涡017
老罗斯福,首位坚持美国025
有义务让世界感受其影响力的统025
威尔逊开创了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主流学派030
第三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奥兰治的威廉亲王与皮特041
欧洲均势体系043
黎塞留:现代制度之父045
威廉一世:对抗路易十四的先锋056
欧洲均势的出现061
第四章 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065
重建国际秩序刻不容缓067
神圣同盟是维也纳和会值得一提的创举071
东欧的问题不会消失079
保守利益需团结在一起082
第五章 两大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091
欧洲新秩序093
拿破仑三世:摧毁维也纳体系095
“铁血宰相”俾斯麦109
无人可得以不朽而无须付出代价124
第六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127
欧洲外交起了的变化129
现实政治已成主流136
欧洲文明的自戕155
第七章 步向毁灭的政治机制: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159
失去节制的德、俄两国161
英国的外交政策169
导致战争爆发的一连串外交举动171
第八章 卷入战争旋涡:迈向军事毁灭之路193
次世界大战的令人惊讶之处195
意外的星星之火202
次要的巴尔干危机转变成世界大战204
第九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211
和的条件213
欧美理念之间的差异216
巴黎和会223
第十章 胜利者的困境239
集体安全的观念241
不幸的“战胜国”——国244
苏德的交集252
第十一章 施特莱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259
左右20 世纪20 年代外交大势的政治家施特莱斯曼261
德国的逐步复兴266
第十二章 象破灭:希特勒的崛起与《凡尔赛和约》的毁灭281
世界历史记录大的灾难:希特勒的崛起283
逐步推翻凡尔赛协议285
进驻莱茵区:勇敢的豪赌296
慕尼黑会议305
第十三章 斯大林待价而沽311
希特勒与斯大林313
外交317
谁应该为形势如此急转直下负责327
第十四章 《苏德协定》331
战争时期333
希特勒的愿望335
对德宣战345
第十五章 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351
罗斯福:由孤立走向参战353
美国的气氛355
罗斯福的表现360
第十六章 三种和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377
如何创造新均势379
战时三巨头382
第十七章 冷战的开始407
杜鲁门其人及外交政策409
分别会谈413
波茨坦会议与冷战揭幕418
第十八章 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431
结束对立的条件433
击败苏联的策略438
遏制理论四十年443
第十九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459
两重误解下爆发的朝鲜战争461
遏制理论下的朝鲜战争465
第二十章 与人的谈判:阿登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479
解决冷战问题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481
德国阿登纳和斯大林的去世489
西方是否实际上丧失了斯大林死后的大好机会493
第二十一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509
美、苏两个超级已陷入地缘政治竞争511
《巴格达条约》和阿斯旺大坝515
对苏伊士运河采取动作518
第二十二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539
战后国际关系改变541
波兰和匈牙利的棘手问题544
下阶段的冷战基调555
第二十三章 赫鲁晓夫的后通牒:柏林危机,1958~1963557
双方观点歧异渐显559
持续五年的柏林危机——冷战转折点569
第二十四章 西方联盟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585
大西洋共同体面临观点整合587
麦克米伦:英国不再是世界强国588
戴高乐:重振欧洲雄风595
核时代: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599
第二十五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美国人的传统价值体系613
战略和道德的鸿沟620
国与美国陷入游击战621
物越南628
复杂无解的越南问题631
第二十六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635
处理越南问题637
旷持久,胜负难决644
约翰逊与圣安东尼方式653
失去斗志的高层660
第二十七章 越南:解脱,尼克松667
尼克松的责任669
越南战争还是政治斗争670
追求光荣和672
673
第二十八章 地缘政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695
尼克松其人及观点697
中、苏、美三角关系715
第二十九章 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725
第三十章 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753
迎接漫长的新时代755
第七任戈尔巴乔夫776
第三十一章 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795
威尔逊主义与各国政策797
第三度建构世界秩序823
致谢827
内容简介: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书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亨利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目前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
作者简介:
亨利•(henrykissinger)美国有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第56任卿。曾获括诺贝尔和奖、美国统自由勋章和很好公共服务奖章。他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为躲避纳粹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全家人在1938年从英国迁往美国并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编入美军第84步兵师,回到欧洲战场。战后,他获得纽约州的奖学金,1947年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1954—1969年在哈佛大学执教。1952—1966年任哈佛国际论坛主任。1969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安全事务助理。至1977年福特统下台为止,在长达8年的两届统任期内,他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和院首脑,负责制定美国的外交政策。1977年退出政界,1982年开办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精彩内容:
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企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17世纪的国在黎塞留(richelieu)枢机主教下,引进了以民族为基础,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近代国际关系的作风。18世纪的大英帝国将“均势观念”(balance of power)发扬光大,使这个观念主宰了后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19世纪梅特涅的奥地利重新建构了“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而俾斯麦主政下的德国又使欧洲协调瓦解,使欧洲外交成为冷酷无情的政治权力斗争。
20世纪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矛盾的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像美国一样,既坚持决不容许外国干预美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在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道德信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没有任何比美国更不愿意介入海外事务,即使美国在海外的结盟与承诺均达到空前的范围与规模,这个立场仍不改变。
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使政治更趋于,为其他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的很好方;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美国的思想这样徘徊于怀念纯朴的过去与渴望的未来之间。虽然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国际现实使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深,而美国却仍在孤立主义与信守承诺之间摇摆。
认为美国只要做楷模及认为美国应主动出击的这两派学说都把以、自由商业活动及国际为基础的全球国际秩序视为当然。但由于这种状态从来不曾真正存在过,此种高调在他国人听来,即使不被视为太天真,也难让人觉得不切实际。然而,外国人的怀疑眼光从未浇熄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或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人的理想主义,其实也包括20世纪所有其他的美国统在内。其结果是促使美国人相信,历史是可以的,如果全世界真心想要和,需要接纳美国的道德处方。
这两派的主张均是美国经验的产物。虽然共和国不止美国一家,但其他共和国均非刻意为实现自由的理想而缔造。没有别的的是打着为全民自由与繁荣的旗帜,远走新大陆开天辟地。因此孤立主义与传教士精神,这两个表面上如此相的主张,正反映出美国人共同的基本信念:美国拥有世上优选的政治制度,其他人类只要放弃传统外交,跟美国一样信奉及国际,即可获得和与繁荣。
美国在国际上的经历一直是信仰胜过经验。自美国于1917年进入世界政治舞台以来,依仗其强大的国力及对理想的自我肯定,以至于本世纪主要的国际协议均是美国价值观的具体呈现,从国际联盟及凯洛格一白里安公约(kellogg briand pact)到联合国宪章及赫尔辛基后文件(helsinki final act),均是如此。苏联的解体似乎证明了美国理想的正确,却也使美国无从逃避她始终不愿面对的世界局势。在逐渐显现的国际新秩序中,民族主义又卷土重来。各国急于追求本身利益远胜于坚持崇高的原则,而且竞争多过合作。我们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此种历史悠久的行为模式已有改变,或是在未来数十年中会有所变化。
p3-4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