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谷子 中国哲学 (战国)鬼谷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鬼谷子 中国哲学 (战国)鬼谷子

中国哲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0.88 3.1折 35 全新

库存5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战国)鬼谷子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3679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10页

字数130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xhwx_1202562384

上书时间2022-01-2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现象级古典书,抖音、火山等台多次。2.“山中宰相”陶弘景批注,他是茅山宗创始人,思想集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又多有创见,个鲜明。3.有题解,每一篇都有陶弘景所写题解,概括了每篇主旨,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启发。4.附录收清代杨景淐所著白话历史小说鬼谷四友志,小说叙写了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合纵连横的故事。5.谋略布局之,说话辩论之术,经营管理之道,鬼谷子精彩阐述纵横捭阖的思想精髓。6.纵横华夏2500多年,屡遭历代统治者封而不止,代有能人凭借纵横捭阖之术搅动时代风云,成一番事业。7.版本有据。以清康熙十四年(1675)兵钤鬼谷子刻本为底本,同时参校明李言恭校刻本。

目录:

鬼谷子
  捭阖
  反应第二
  内揵第三
  抵巇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亡佚)
  胠乱第十四(亡佚)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本篇有残缺)
  中经
附录  鬼谷四友志
  序
  凡例
  卷之一上  辩才学分科教艺 定人质驱鼠传书
  卷之一下  忌刻小人行毒计 忠直良友诈风魔
  卷之二上  庞涓错遁八门阵 孙膑巧书六字诀
  卷之二下  苏秦困厄皆因运 肃侯始任合从计
  卷之三上  激张仪阴主秦柄 纠六王荣显印绶
  卷之三下  死苏秦遗智杀刺客 狡张仪诳楚玩怀王

内容简介:

鬼谷子是一部奇书,由后人根据鬼谷子的言论整理而成。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心理、社会、文学、情报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经典,被人们称为“智慧果,旷世奇书”。书中所载“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与技巧,历来受到海内外政界、军界的广泛研究。本版附录清代杨景淐所著鬼谷四友志,以期给读者带去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作者:鬼谷子,王氏,名诩,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时代拥有传奇彩的人物,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学问,有通天彻地之智。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称鬼谷先生。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果,旷世奇书”,遭历代封建统治者封。注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或华阳先生,谥贞白先生,活跃于南朝齐梁间。据统计,陶弘景一生著述达七八十种之多,可惜多已亡佚。陶弘景注鬼谷子均为己意,未引他说,故个突出,后世大量注本和史料均有收录,可见其影响。

精彩内容:

        捭阖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若,顺;稽,也。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古道而为之。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眹迹,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此二者,象各异,施教不同〉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权谓权谋,能谓材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一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于道之理,然后为得也〉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料而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道行也〉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纳而藏之也〉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故谓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纵横,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覆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故曰:必由此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