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谢立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谢立中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4.1 6.1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立中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10103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字数326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xhwx_11250377

上书时间2021-12-1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一、现代主义社会学
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三、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四、结语
第二章 实证、诠怒与话语:以现象的分析为例
一、现象的实证分析 
二、现象的诠释学分析
三、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
第三章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一、客观主义取向的社会分层模式
二、诠释(或现象学)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模式
三、社会分层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
第四章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
一、引言: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二、现代化研究的实证分析模式
三、现代化研究的诠释学(或现象学)分析模式
四、现代化研究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
五、“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一个不可能有的问题
第五章 “会”:给定实在,还是话语建构?——以和梁漱溟之间的一个分歧为例
一、从一个问题开始: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
二、从给定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寻求
三、从本质主义的立场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四、作为一种话语实在的“会”
第六章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角度看
第七章 结构一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一事件分析?
第八章 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这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
第九章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代结语)
参文献


内容简介:

尽管对“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但本书作者认为:这一思潮很重要的社会学内涵之一是试图否定作为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之基础的那种“给定实在论”传统,用一种多元主义的“话语建构论”立场来取代之。尽管这一立场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诟病,但正如s.塞德曼、r.布朗、c.勒麦特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并非只是为我们修改、完善旧有的那些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提供了若干这样或那样的启发,而是蕴涵着一种与各种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很不相同的社会分析模式,即本书作者所谓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从而有可能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论述来说明这一基本观点。

作者简介:

谢立中,男,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会学会常务理事、会学会理论社会学分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主要著作有:社会发展二重奏(河北出版社,1988)、发达的社会发展战略(主编,云南出版社,1997)、当代会变迁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现代、后现代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6)等。

精彩内容:

    章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三、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一种“精神错乱”,一种“巨大的无意义的虚空”,一种“心智死寂之时”——多伦多大学的j.奥尼尔(j.o’neill)教授在其所著《后现代主义的贫困》一书中使用这样一些词来称呼后现代主义思潮。至于后现代主义者们,奥尼尔说,则“应该被理解为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或者被理解为打破上帝偶像的破坏者,而根本不能被视为现代科学和艺术的智者”。
    
如引言中所述,在社会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加以拒斥是常见的一种反应。j.奥尼尔只不过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典范而已。人们常常批评后现代思潮与现代科学思维准则(如概念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等)背道而驰,其论述常常自相矛盾(如一方面抨击大叙
    
事,另一方面自己又构造出一些新的大叙事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分析都缺乏有效的规范基础等等。因此,像奥尼尔做出的那样,人们常常抱怨说:这样一些人及其思想为什么应该被我们所记住呢?
    
当然,在社会学家们当中,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持拒斥立场的人并不都像奥尼尔那样尖刻,持温和拒斥态度的也不乏其人。z.鲍曼(z.bauman)和g.瑞泽尔(g.ritzer)是其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尽管他们也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从体上看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东西,我们无须也不应该接受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研究程序和方的“后现代主义”;但另一方面他们也都承认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而是包含着许多“对社会学理论很好有用”的观点③,对于这些“有用的”观点我们应该认真地加以思和吸收,用来补充和修正我们现有的社会学研究模式。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