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路线图 经济理论、法规 袁志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路线图 经济理论、法规 袁志刚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41.43 6.4折 65 全新

库存15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志刚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65520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00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xhwx_1202451402

上书时间2021-12-1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将优选实现绿、低碳复苏,优选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本书具有很好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目录:

部分  “双碳”战略篇章  零碳图景: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01  双碳战略:迈向未来低碳社会02  气候治理:拯救“发烧”的地球03  “十四五”描绘双碳新蓝图04  战略路径:从碳达峰走向碳中和05  “双碳经济”下的投资路线图第2章  国际共识:一场全球的绿低碳01  全球主要碳中和路线图02  德国:碳中和的政策路径03  英国:开启“绿”04  美国:清洁能源战略行动计划05  本:2050绿增长战略第3章  中国路径:“双碳”重塑未来经济格局01  能源结构:驱动新旧能源转换02  产业结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03  消费结构:倡导绿低碳生活04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对策建议第二部分  科技赋能篇第4章  科技创新: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核心基石01  科技创新:实现碳中和的关键02  碳中和愿景下的科技需求03  碳中和技术的发展目标与路径04  未来零碳技术的突破方向第5章  石墨烯:颠覆世界能源格局的材料01  石墨烯:一场颠覆的材料02  石墨烯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03  石墨烯在绿能源领域的应用04  推进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对策第6章  ccus技术:实现零碳排放的佳路径01  ccus技术如何助力碳中和?02  ccus的工作与实现路径03  ccus技术的四大创新领域04  推动我国ccus产业的发展建议第三部分  清洁能源篇第7章  未来能源:开启第四次能源产业01  新一轮能源科技的来临02  我国在能源中的机遇与挑战03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04  中国如何参与全球能源?第8章  实现路径:全球主流的清洁能源技术01  风能:为“双碳”保驾护航02  氢能:21世纪的“能源”03  核能: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04  太阳能:碳中和下的光伏05  地热能:来自地球深处的新能源06  海洋能:海洋中的“绿燃料”07  生物质能: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08  分布式储能:迈向智慧储能时代第9章  智慧能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01  推动全球能源的战略构想02  我国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实践路径03  特高压、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04  占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制高点第四部分  低碳篇0章  低碳:推动制造业绿循环发展01  低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02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03  绿制造: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03  绿制造的闭式循环模式1章  战略抉择:我国的“双碳”路径01  煤炭:驱动煤矿智能化转型02  钢铁:氢能冶金的低碳化路径03  石化:“十四五”重构石化04  建材: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举措2章  智能:驱动传统制造数字化转型01  5g互联网的场景应用02  ai赋能数字化转型03  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应用04  区块链在领域的实践路径第五部分  绿交通篇3章  “双碳”交通:重塑城市交通新格局01  交通碳中和:迈向新能源世界02  “双碳”重构城市交通新格局03  交通碳中和的战略路线图04  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的实施路径4章  绿交通:构建可持续的出行新模式01  我国绿交通建设的成与不足02  构建绿交通体系的实践策略03  绿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路径04  绿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5章  智驱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01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军备竞赛”02  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03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创新方向04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第六部分  节能建筑篇6章  绿建筑:“双碳”驱动建筑新概念01  低碳建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02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提升路径03  被动式建筑的理念与发展04  绿建筑:让建筑回归自然05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中和措施7章  智能建筑:绿建筑节能设备与技术01  空调系统的制冷主机设备02  水泵风机高效节能系统03  节能减排电机的选择04  空调高效制冷机房05  区域供冷系统及其优缺点06  建筑新能源技术与管控台第七部分  新型农业篇8章  绿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原动力01  构建绿生态农业发展体系0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五大着力点03  深化农村土地管理改革04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管理模式9章  数字驱动:农产品电商重塑传统农业01  电商驱动农业数字化转型02  加强特农产品品牌建设03  建立绿农产品流通体系04  推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对策第20章  台经济:基于乡村振兴的县域电商01  :渠道下沉、双线发展02  :村淘合伙人运营模式03  淘实惠:打造综合电商生态04  重庆市秀山县的农业电商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优选低碳化转型的环境背景,借鉴世界发达推进碳中和工作的举措与经验,全面阐述我国绿低碳、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战略规划与政策实践,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为着力点,分别从“双碳”战略、科技赋能、清洁能源、低碳、绿交通、节能建筑、新型农业等七个维度,深度剖析我国各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线与行动路径,试图描绘出21世纪中叶的“绿中国”新蓝图。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将优选实现绿、低碳复苏,优选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本书具有很好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党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管理博士,教授级不错工程师。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体材料系教授、导师,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兼职硕士导师,辽宁省不错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辽宁省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烯源石墨高新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重量)”主任,“辽宁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辽宁烯源石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沈通风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