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齐史踪 中国历史 刘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齐史踪 中国历史 刘燕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3.24 3.4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燕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71753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28页

字数194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441572

上书时间2021-12-1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腹有史书气自华

自序

一、齐太公

二、齐丁公

三、齐乙公

四、齐癸公

五、齐哀公

六、齐胡公

七、齐献公

八、齐武公

九、齐厉公

十、齐文公

十一、齐成公

十二、齐庄公

十三、齐僖公

十四、齐襄公

十五、齐桓公

十六、齐孝公

十七、齐昭公

十八、齐懿公

十九、齐惠公

二十、齐顷公

二十一、齐灵公

二十二、齐庄公(后庄公)

二十三、齐景公

二十四、齐悼公

二十五、齐简公

二十六、齐公

二十七、齐宣公

二十八、齐康公

二十九、田齐太公

三十、田齐侯剡

三十一、田齐桓公

三十二、田齐威王

三十三、田齐宣王

三十四、田齐闵(湣)王

三十五、田齐襄王

三十六、田齐王建

后记

内容简介:

古齐史踪是一本有关齐国历史的书。从齐太公建国至齐王建降秦,历经姜齐和田齐两大氏族,贯穿春秋、战国两大历史时代。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经八百年的兴衰。该书以编年大事记的体例,对每年发生的大事进行了系统的结,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历史典籍进行准确的表述。资料翔实准确,语言通俗流畅,观点新颖,对于了解齐国历史,查询齐国历史故事,具有系统准确的参价值,特别适合年轻朋友们阅读,是一部较好的齐国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刘燕,笔名柳烟、墨耘,于北京大学靠前经济与贸易专业,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山东省演讲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精彩内容:

        齐太公,姜姓,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齐国开国之君。
    姜太公在中国百姓心目中是一位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降妖除魔、力无边的传奇式人物,是正义的化身。一部《封神演义》更是为他抹上了一层神秘的彩,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神化人物。其实,他是我国历目前实实在在的一位人物。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是这样介绍他的:“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吕尚。”意思是说,齐太公本姓姜,他的先祖曾是虞舜时的部落首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吕。但是到了商朝时已经没落,沦为普通老百姓了,姜太公便是他们的后代。在远古时代,人们的姓氏多从其封地,所以他又姓吕,姜尚也称为吕尚。
    姜尚家境贫寒,但聪颖过人、博学多识。只是命运多舛,郁郁不得志。年轻时曾贩牛马于朝歌,煮酒饮于孟津,均未发迹,甚至被老婆赶出了家门。由于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很底层,深知民众之疾苦,洞悉人间世态炎凉。他尤其精于古今政治演变和军事斗争成败的研究,从而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国安邦的谋略密计。他也曾在殷纣王朝谋得小官。但是他看到殷纣王阻塞言路,拒谏饰非,不重人才,荒暴虐,他深感失望。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这样写道:“(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如此荒之君,大失民心,国将不国。太公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便毅然离开纣王,四处“游说诸王”以期得到重用,但均“无所遇”,只好四处流浪,在失意中度过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后来,他听说西伯贤“又善养老”,于是便前往西岐,隐于秦岭,垂钓于渭水之滨,等待时机,以期明主。在他七十余岁时才遇到了周西伯姬昌,也是周文王。
    周商有世仇。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曾在商王朝文丁时期任管理畜牧业的“牧师”。周朝的渐强大,引起文丁的疑惧,他便找了一个借将季历杀掉。周文王姬昌继承父亲季历之位后,不得不改变策略,表面上臣服商王朝,暗中积蓄力量准备灭商。姬昌励精图治,广招贤才,使周国力大增。商纣王又以他同情九侯和鄂侯为借将其囚于菱里。在狱中,姬昌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继续迷惑纣王,甚至连纣王将他的大儿子伯邑杀死做成肉汤送到狱中让他喝,他也装作无事一样喝得津津有味。纣王十分高兴,便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姬昌出狱后,对纣王仍然做出忠心耿耿的样子,但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其杀父烹子之仇。他暗中四处寻访,决心要找一个能帮他复仇的人物。在此时,他遇到了姜尚。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西伯将出猎,卜之,‘所获非龙非形(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悦),:‘自吾先君太公’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文王姬昌得到姜尚辅佐真是如虎添翼,而姜尚在文王手下得以施展才能,也是如鱼得水。君臣携手,共谋天下大计。他们一方面密谋如何动摇商王朝的统治基础,一方面抓紧加强本国实力,整顿军事力量,使周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周文王的声誉由此大增。故而,各部落之间发生了纠纷,都愿到文王这里来请求仲裁。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虞、芮两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双方便说:“西伯是仁人,让他给评判一下吧。”于是二君来到周朝。入境一看,西周人“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十分文明,二人尚未见到西伯,已是十分惭愧。互相说:“吾所争,周人所耻,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一些小国纷纷归顺周,使国力和威信大大提高。
    除了治理之外,周还加速扩大疆土。六年的时间里,对西部的犬戎、密须大加征伐,去了后顾之忧;接着,又向东伐耆,伐邗,很后伐崇。使“三分天下,其二归周”。与此同时“大作丰邑”,将国都由岐下迁往丰邑。
    这引起了商臣祖伊的担心,他屡谏纣王,而纣王却不以为然。遗憾的是在迁都的次年,文王姬昌带着未能实现灭商的宏愿离开了人世。《史记·周本纪》正义中说:“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受命九年而崩。时年九十七岁。”
    武王姬发即位后,并没有改元,而是继续用文王的年号,称作九年。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父王绪业”。为了完成父王灭商以代的遗愿,周武王重用姜尚,拜其为“师尚父”。
    武王姬发在继位后的第二年,为了灭纣,在“师尚父”姜尚的策划下,搞了一次试探的演“东伐以观诸侯集否”,观察一下各国诸侯对伐纣的态度。出师前,武王捧着先父文王的牌位祭拜了主兵的晕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