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导论 大中专理科化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设计导论 大中专理科化工

大中专理科化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9.8 7.6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5328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80页

字数205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xhwx_1202120371

上书时间2021-12-10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设计概述

1.1 设计、生活、 001

1.2 设计的概念 005

1.3 设计的分类 008

1.4 设计概述 014

1.4.1 设计的形态 014

1.4.2 设计的定义 016

1.5 设计的新发展 018

1.5.1 国际设计联合会(icsid)2001的《设计的定义》 019

1.5.2 《2001汉城设计家宣言》 019

1.6 设计涉及的要素与学科 021

1.6.1 人的要素与相关学科 022

1.6.2 科学技术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6.3 经济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1 设计、生活、 001

1.2 设计的概念 005

1.3 设计的分类 008

1.4 设计概述 014

1.4.1 设计的形态 014

1.4.2 设计的定义 016

1.5 设计的新发展 018

1.5.1 国际设计联合会(icsid)2001的《设计的定义》 019

1.5.2 《2001汉城设计家宣言》 019

1.6 设计涉及的要素与学科 021

1.6.1 人的要素与相关学科 022

1.6.2 科学技术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6.3 经济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6.4 自然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4

1.6.5 社会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4

1.6.6 空间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5

第2章 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2.1 走向更新的概念 027

2.2 走向人的尊严 029

2.3 走向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031

2.4 走向“人、物、环境”的和谐 033

2.5 走向不同民族间的对话 035

第3章 设计的目的和本质

3.1 产品——人与自然的中介 037

3.2 设计的目的 039

3.3 设计的本质 040

3.3.1 设计的本质 040

3.3.2 生存方式的概念与质 042

3.3.3 消费——生存方式的象征 046

3.3.4 设计——生存方式的设计 047

3.3.5 创造——设计的灵魂 049

3.3.6 生存方式创造的尺度 056

第4章 设计的原则

4.1 概述 058

4.1.1 在宏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设计思想、观念、理念——设计哲学的具体化 059

4.1.2 在微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产品设计具体细则的概念化与抽象化 060

4.2 人化原则 060

4.2.1 实用原则 061

4.2.2 易用原则 062

4.2.3 经济原则 063

4.2.4 审美原则 064

4.2.5 认知原则 064

4.3 物化原则 065

4.3.1 设计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 066

4.3.2 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067

4.4 环境原则 070

4.4.1 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产生根源 071

4.4.2 人的价值观是规范科技的主导力量 073

4.4.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074

4.4.4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设计发展的启示 076

4.5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077

4.5.1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设计的起点 077

4.5.2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078

第5章 设计的特征

5.1 设计观念的系统与设计元素的多元 079

5.1.1 系统论及其基本概念 080

5.1.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081

5.1.3 产品与产品设计系统的结构 083

5.1.4 产品设计的系统 084

5.2 设计目的的人文与设计对策的多样 087

5.2.1 设计目的的人文 087

5.2.2 设计对策的多样 090

5.3 设计意识的创造与设计思维的交 090

5.3.1 设计意识的创造 090

5.3.2 设计思维的交 091

5.4 设计本质的与设计评价的社会 093

5.4.1 设计本质的 093

5.4.2 设计评价的社会 095

第6章 设计与技术

6.1 设计·产品·技术 097

6.1.1 设计、产品、技术的关系 097

6.1.2 技术的概念 099

6.1.3 “自然”与“第二自然” 099

6.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 099

6.2.1 目的与手段 099

6.2.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 101

6.2.3 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理论 103

6.3 技术的人价值与非人价值 104

6.3.1 技术反思的意义 104

6.3.2 技术的人价值 105

6.3.3 技术的非人价值 107

6.4 技术双重效应的联结 108

6.4.1 技术人面与非人面的共生共存 108

6.4.2 技术的人面与非人面的互渗互补 108

6.4.3 技术人面与非人面的双向转化 109

6.4.4 人类提高技术的意义 109

6.5 “技术理”批判与设计 110

6.5.1 “技术理”及“技术理”批判 110

6.5.2 技术的世界,设计的世界 112

6.5.3 技术需要人文控制,设计需要人文导向 112

6.5.4 设计的人文价值与“技术理”批判 114

第7章 设计与

7.1 设计的特质 116

7.1.1 设计与的结构联系 118

7.1.2 设计的内涵 126

7.1.3 设计的生成 133

7.1.4 设计与人文精神 144

7.2 设计与社会 148

7.2.1 设计——为社会公众的设计 148

7.2.2 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149

7.2.3 设计的社会功能 152

7.2.4 设计与社会的互动 154

7.2.5 设计的国际对话 156

7.3 设计批评 158

7.3.1 设计批评的概念 158

7.3.2 设计批评的实质与标准 161

7.3.3 设计批评的社会意义 162

7.3.4 设计批评的复杂 163

参文献 167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靠前设计联合会(icsid)2001设计的定义与2001汉城设计家宣言中对设计的质的界定为基础,从的视野系统、全面阐述设计研究的对象、设计的质、设计的特征及设计与技术、设计与的关系,使学生建立起“设计是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系统,是一门在‘人、设计对象、环境’系统中寻求很好结果的学科”的认知,从而对设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概貌的理解。本书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