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斓志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斑斓志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炜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7.98 6.8折 56 全新

库存4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1744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84页

字数246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xhwx_1202104161

上书时间2021-12-10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讲出眉山

源与流/三苏之别/北上/误入优选人家/优选的虚妄与神秘/诤臣佞臣与人杰/不自觉的强势/此生此刻有话说/书生为真勇/不曾忘记才华/也说少年书/诗体策用/诗与文的差异/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乌台的前与后/细腻耐烦/沉浸于人生的细节/惜别之诗

第二讲不系之舟

旅途上/让匆忙变得缓慢/从娇客到弃石/自我的拗力/诗人的氧气/梦的悟想/居所/自由为至物/阴浊小世界/舟行海市/浩然和快哉/逆境与顺境的衡/只有名花共幽独/此地食无肉/求证生之意义/张望和走神/到此一游/忍受

第三讲一生功业

两个设/植造无休止/建筑者/才与能/热烈冲动之弊/三次大遣散/三州功业之外/他们在苦熬/享受与尽责/才子的定与戒/中庸和顽皮/仁心如才盛/能吏和文豪/浪漫的枝丫下/策论奏议及诏诰/盛名之下/初无志于著述/诗人与诗国/将岁月记录在案

第四讲深爱和沉迷

诗意地栖居/遥望陶渊明/陶诗注我/生活不是艺术/多情应笑我/结伴/充盈强大的爱力/自然与时代之疾/引我飞升/第三种人/品咂生活/小趣味与大志向/鱼之趣/草木饮食/医药与修炼/杂记异事/月夜

第五讲世间恩怨

搬动一张桌子/苏与孔孟管荀/干练与丰腴/水人/王苏之分合知恨/身在儒之间/儒的清晰与晦涩/个人的儒释道/乌台一百三十夜/厉友之辣手/眼中无一坏人/直击沦落客/修竹有投影/阴毒辈出不足畏/及时磨碎绝望/罪孽和果报/向往庸/出世者的迷恋

第六讲斑斓志

佳句如绿丛之花/佳人词与才子赋/词的出身/排遣和游戏/生命的痕迹/随手文章/苏东坡与毕加索/异人三视/杂食者/深邃和繁琐/何谓豪放/文气的长与短/苦难和艺术的高点/实与虚的统一/汉语的深处/曲尽宜重开

第七讲迷宫

可引鉴的标本/私语的世界/煎耗养颓/醉与醒/挚爱和敬重喜赏/双陪之说/再谈应物/孤寂与好奇/星光和泥土/为仕之惯/世间不复清静地/多声部/不可套语解东坡/大读者/知人论世之慎/轮回和转生/简单而深邃的乌嘴/大河入海/悲剧与正剧/走不出的迷宫

整理后记

附记

内容简介:

如果要挑选一位很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苏东坡是北宋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很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深处。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专享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张炜以神思共婵娟,为网络时代的苏学爱好者再摆一道精神盛宴。

作者简介:

张炜,当代有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龙市。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你在高原独药师等。其中古船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百年百种很好中国文学图书”。你在高原荣获茅盾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专为少年朋友们创作的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获“五个一”奖、中国好书奖、书奖等各种奖项。

精彩内容:

        源与流
    文学大家苏东坡因为一生创作了巨量的作品,所以被人们喻为一条大河;后来又有人把他比作一片茫茫的海洋,即所谓的“苏海韩潮”。这里的“韩’’指为文充沛激越的韩愈。我们且把苏东坡看作一条生命的长河,从源头做一回溯,把目光投向那个叫作眉山的地方。
    它是蜀地的一个富饶之乡,自古以来物产丰厚,发达,植被茂密,是一片有着强大生长力的肥沃土地。人文在这里是同样丰饶的,这说到了苏氏家族。从记载上看,这个家族素以学问深厚著称,远祖苏味道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是历目前颇负盛名的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此人极为早慧,九岁能文,武则天时曾跻身相位,唐中宗时被贬为眉州刺史。到了苏东坡这一代,苏氏家族已经在此繁衍了三百多年,为当地有名的士绅人家。
    苏东坡的祖父苏序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少时格顽皮,读书不求甚解;成年后喜欢写诗且思维敏捷,诗作多达数千篇,是一位民间诗人:上自朝廷郡邑,下至乡间渔耕,皆能入诗。苏轼的两位伯父都高中进士,大伯父苏澹早亡,二伯父苏涣是位由眉山出仕的人。
    可见眉山苏氏诗书传家,渊源深远。苏东坡的母亲程氏也出自眉山名门望族,外公程文应是眉山首富,舅舅程溶与二伯父苏涣为同年进士。当年苏东坡父母的结合并非偶然,虽然当时苏家已经败落,与程家财富地位颇不般配,但苏氏家族从学问积累到精神气质,仍别于一般乡绅。苏、程两家可谓世家联姻。    眉山的文人士大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或修身于家,或为政于乡,都不肯走科举之路。唯有苏东坡的二伯父苏涣勤奋问学,及第人仕,开一时一地之风气。继他之后,眉山出仕者多达数百人,苏氏家族也从此崛起,并由“三苏”发扬光大。史书上记录的苏洵是一个老来发奋、终成大器的典范,还被编人家喻户晓的《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可见苏洵虽然在科举上不像他的两位兄长那样成功,但一直怀有著作心和为仕志。
    作为苏轼的父亲,苏老泉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杰出人物。他在衰落的家道中一直暗暗积蓄力量,未曾懈怠。他博学多闻,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川,结交一些重要的和官场人物,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而且势在必得。
    苏洵与夫人程氏对苏轼和苏辙从小进行严格规范的培养教育,夫妇俩一个严肃刻板,一个慈祥温厚,但都是饱读诗书、深怀报国之心的人。他们深深地影响了苏轼兄弟的成长,对其世界观的形成、人生价值的取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兄弟立志远行,以入仕进身为很终目标,这其中当然有着儒学的强大规定力,是“学而优则仕”的必然取向。后来苏东坡在诗中回忆自己的家庭时,写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答任师中家汉公》)
    苏东坡在青少年时代,居然将一百二十卷、八十余万字的《汉书》手抄两遍,用功之深令人惊叹。他一生手抄《汉书》三遍,很后一遍是谪居黄州寂寞之期所为。关于努力治学,这只是许多记录中的一点而已,还有数不胜数的例子。比如晚年谪居海南,他在《夜梦》一诗中写到自己儿时读书不专,耽于嬉戏,突然被父师发现,梦醒之后竞惊慌如吞钩之鱼。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幼年师从眉山道士张易简,在天庆观读书三年。张易简收有学童百人,东坡和后来载入《仙鉴》的道士陈太初,是深受道长喜爱的两个学生。东坡被贬黄州时,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此事被其记在《陈太初尸解》一文中。天庆观的启蒙教育,使诗人自小蓄有玄志,为后来的世外思想打下基础。
    世人一再强调的“童子功”,实际上来自天地人三者。苏轼的童年非同一般,家庭环境一派向上气象,既有强劲的人世进取之力,又能够放任自然,见识玄人。苏东坡曾经在《洞仙歌》一词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这个老尼姑引起苏东坡的极大好奇,因为她自言随师父进入蜀主孟昶的宫中,叙说当年见闻。这在少年眼中,玄人与宫廷合二为一,散发出神秘的光晕,让他心旷神怡。
    后人面对苏东坡这样一位奇人,会一次次设问由来,像感叹黄河长江之浩而必要追寻其源一样。但有一部分奥秘或许是无挖掘的,因为所有天才人物都是个案,后天的一些缘由好像都是一些表象。仿佛都有更深的渊源和设定,是一种自然宿命。
    如果以童年为源头,少年为初流,青年为冲荡而去的激浪,那么到了壮年则变为宽阔的大水滔滔;到了老年,成为无声的阔漫之水,直到人海,展现出湖一般的澄明,渐渐与无边的冥渺汇为一体。
    当世人看到一条巨流的时候,感叹很多的是其波涛汹涌的气势,一泻千里的豪迈,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追根溯源,临近源头做一番实际而周备的察。这种察需要经历辛苦的跋涉,因为它的源路遥远而复杂,不可能匆促览过。它是一种客观的呈现,可以量化,可以分析,或直观地罗列眼前,或隐去了重要的部分。我们知道真正的源头是更为繁复、琐屑和神秘的。它如何产生在这样的时空中,实际上是无解的。我们将依据能够把握的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