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正之供 清代田赋与(1730-1911) 财政金融 周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维正之供 清代田赋与(1730-1911) 财政金融 周健

财政金融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51.34 5.8折 88 全新

库存2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健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32017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38页

字数488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xhwx_1201986645

上书时间2021-12-07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清代的田赋
二、田赋制度与结构
三、本研究的侧重
四、基本思路与史料利用
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
一、陋规
二、摊捐
三、陋规背后:结构与吏治
四、清查陋规所见之理念
五、小结
第二章“漕耗归公”之后:尹继善改革与18世纪江苏漕务
一、雍正七年尹继善的漕务改革
二、改革之后:18世纪后半期的江南漕务
三、嘉庆初年清厘漕弊之尝试
四、小结
第三章清代漕粮河运的解体:嘉道年间江南漕弊之探析
一、帮费问题
二、大小户问题
三、漕粮盈余与亏空
四、小结
第四章仓储与漕务:道成之际漕粮海运的展开
一、道光末年的河海并运
二、咸丰年间漕粮海运的再启与中止
三、漕粮海运下的督抚、州县与民众
四、小结
第五章清代的地丁银制度――以19世纪中期湖北各州县收支结构为中心
一、收入:地丁征价及相关问题
二、支出:地丁盈余的分配
三、小结
第六章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一、咸丰七年胡林翼的漕务新章
二、清厘粮亩:革除征收积弊
三、同光年间的漕粮折征与采买海运
四、小结
第七章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
一、同治年间钱漕新章之确立
二、同治、光绪年间钱漕征价制度之实态
三、小结
第八章江南重赋的终结: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
一、同治二年减赋之酝酿与初奏
二、同治四年减赋定案
三、减赋之后:同光年间的漕粮征解
四、小结
第九章与地方间的失衡:光宣之际的余提解与钱漕加捐
一、甲午至庚子间的钱漕减征与提解余
二、庚子至清末的钱漕规复、加捐与提解余
三、从银贱钱贵到银贵钱贱:州县的困境
四、小结
第十章自封投柜与书差包征:清代中后期的田赋征收
一、自封投柜与包揽
二、书差与田赋征收
三、书差包征成立之结构
四、太阿倒持:书差包征与管理
结语
一、额外与“包征包解”
二、漕务变革:从贡赋逻辑到市场逻辑
三、清季改正田赋之困局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钜:它占到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很重要的赋税负担。康熙末年的“永不加赋”与雍正年间的“耗羡归公”,使得田赋收入的规模相对固定。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下,地方如何从田赋等收入筹措经费,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益增加的开支,这对当之吏治民生又有何种影响。咸同年间以来,清朝的收支结构发生剧变,各省督抚如何在田赋收入中做出相应的调适,始终维持实物形式的漕粮又如何走向货币化、市场化。本研究将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方志史料,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描述与定量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