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 少儿中外名著 ()布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虫记 少儿中外名著 ()布尔

少儿中外名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3.74 4.9折 2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布尔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56094189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24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28元

货号xhwx_1201942967

上书时间2021-12-07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蝉

寓言中的蝉与蚁

蝉的地穴

蝉的蜕皮

夏炎炎听蝉鸣

产卵与孵化

第二章红蚂蚁

红蚂蚁

第三章螳螂

修女螳螂的捕食

螳螂的窝

卵的孵化

第四章白面螽斯

白面螽斯的俗

白面螽斯的产卵和孵化

白面螽斯的发声器

第五章绿的蝈蝈儿

绿的蝈蝈儿

第六章蟋蟀l

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的歌唱和交尾

第七章蝗虫

蝗虫的角和发声器

蝗虫的产卵

蝗虫的后蜕皮

第八章栎棘节腹泥蜂

猎物保鲜的奇迹

高明的杀手

第九章黄翅飞蝗泥蜂

筑巢

三击

幼虫和蛹

第十章朗格多克飞蝗泥蜂

捕猎与造房

本能的技能

本能的无知

第十一章砂泥蜂

惊人的记忆力

砂泥蜂幼虫的粮

第十二章圆网蛛

圆网蛛的结网

我的邻居圆网蛛

带黏胶的捕虫网

圆网蛛的电报线

蛛网的几何学

交尾与捕猎

圆网蛛的产业

第十三章萤火虫

萤火虫的捕食手段

萤火虫的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和婚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典。这部著作的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精彩内容:

        红蚂蚁
    鸽子飞到几百里远的地方会返回它的鸽棚,燕子从它在非洲的居住地穿洋过海重新回到旧窝定居,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什么东西指引它们的方向呢?是视觉吗?一位睿智的观察者,《动物的智力》的作者图塞内尔认为是视觉和气象指引着信鸽。
    然而,猫穿过次见到的大街小巷的迷宫,从城市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回到家里来,这不能归之于视觉的作用,不能说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不是视觉指导着我的石蜂,尤其是当它们在密林中被释放出来时,它们飞得并不高,离地面才两三米,无一眼看出这地方的全貌从而画出地图来。它们干吗要了解地形呢?它们只犹豫一会儿,在实验者身边转了几个不大的圈后便朝北飞走了。尽管林遮树挡,尽管丘陵高耸绵延,它们顺着离地面不高的斜坡往上飞,越过了这。视觉虽然使它们避开各种障碍,可并没有告诉它们要朝哪个方向飞。气象也不起作用,几公里的距离,气候并没有变化。对于所有这些现象,我们不得不提出另一个神秘的东西来解释,即它们具有人类所没有的一种特别的感觉,甚至我们无想象的一种特别的官能指引着在异地的鸽子、燕子、猫、石蜂以及其他许多动物。
    这种未知的官能是否存在于膜翅目昆虫身上某个部位,以某个特殊的器官来感知的呢?我们会立即想到触角。每当我们对于昆虫的行为不太明白时,我们是归之于触角,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触角上会有我们争论中所需要的东西。可是我有相当充足的理由怀疑触角具有指向感觉的能力。
    我剪掉几只高墙石蜂的触角,尽可能齐根剪掉,把这些高墙石蜂运到别的地方然后放掉,可它们像其他石蜂一样很容易地回到窝里来了。我还以类似的方试验了我们地区优选的节腹泥蜂(栎棘节腹泥蜂)。这种捕猎象虫的泥蜂也回到它的地穴了。这样我们可以抛弃触角具有指向感觉这种设。那么这种感觉存在于什么地方呢?我不知道。
    我知道得一清二楚的,那是没有了触角的石蜂,回到了蜂房后并不恢复工作。它们固执地在它们建造的建筑物前飞着,在石子上休息,在蜂房的石井栏边歇脚。它们在那儿仿佛悲伤地沉思,久久凝望着那没有完工的建筑物。它们走开又回来,把周围不速之客赶走,可是它们再也不会重新把蜜浆或者泥灰运来了。第二天,它们不再出现了。没有了工具,工人无心工作了。当石蜂砌窝时,触角不断地拍打着,探测着,勘探着,似乎靠触角把工作干得准确。触角是它们的精密仪器,等于建筑工人的圆规、脚尺、水准仪、铅绳。
    迄今为止我试验的只是雌昆虫,它们由于母的义务对窝忠实得多。如果把雄蜂弄到别的地方,它们会怎么样呢?我对这些情郎不大信任。它们有那么几天乱哄哄地在蜂房前面等待雌蜂出来,彼此争风吃醋要占有情人,然后不管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便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心想,回到出生的蜂房来或者在别的地方安居,对于它们来说有什么要紧的呢?只要那个地方能找到老婆行了!然而,我错了,雄蜂也回到窝里来了。
    我又进行了实验,而这些实验和其他实验的结果都接近相符,证实了能够返回窝的有四种昆虫:棚檐石蜂、高墙石蜂、三壁蜂和节腹泥蜂。我能否因此可以推而广之,毫无保留地认为昆虫有这种从陌生地方返回故居的能力呢?我不想这么说,因为我所知,下面有一种相反的结果很好能够说明问题。
    在我的阿尔玛实验室里丰富的实验品中,我把有名的红蚂蚁放在首位;这种红蚂蚁像捕猎捉奴隶的亚马孙人∞,她们不善于哺育儿女,不会寻找食物,即使食物在身边也不知道去拿,必须有用人侍候她们吃饭,为她们照料家务。红蚂蚁会去偷别人的“小孩”来侍候自己的家族。它们劫邻居不同种类的蚂蚁,把别人的蛹运到自己窝里;不久后,蛹蜕皮了,成为家中积极干活的用人。
    当炎热的六七月来到时,我经常看到这些“亚马孙人”下午从它们的兵营里出来进行远征。蚁队有五六米长。如果路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注意,它们会一直保持着队形,但一旦发现有蚂蚁窝的迹象,领头的前排蚂蚁便停下来,散成乱哄哄、团团转的一堆,其他蚂蚁大步赶上,聚得越来越多。一些侦察兵派了出去,在证实是错了的时候,队伍又前进了。这伙强盗穿过园中小径,消失于草地里,在稍远地方又出现了,然后钻进枯叶堆,又大摇大摆地出来,一直在盲目地寻找着。终于找到了一个黑蚂蚁的窝,红蚂蚁急匆匆地钻入黑蚂蚁蛹的宿舍,然后很快带着战利品上来了。这时在地下城市的门,黑蚂蚁保卫它们的财产,红蚂蚁拼死夺,彼此混战,触目惊心。双方力量悬殊,结果毫无疑问胜利属于红蚂蚁。它们全都带着掠夺物,用大颚咬住一只襁褓中的蛹,急忙打道回府。对于不了解奴隶制俗的读者来说,这种“亚马孙人”的故事可能是相当有趣的;我很遗憾,不想再谈下去了,因为这故事跟我们要谈的昆虫回窝的主题偏离太远了。
    劫蚁蛹的这伙强盗要运输的距离远近,取决于附近有没有黑蚂蚁。有时只要走十几步路,有时要走五十步、一百步甚至更远。我只看到过一次红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