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理论、法规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理论、法规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与哈耶克双峰并峙的20世纪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代表作;与《国富论》比肩的巨著; (2)宏观调控思想的源头,看懂经济政策的殿堂级作品;入选世界所有高校的阅读书目; (3)凯恩斯的中国学生、

18.44 3.8折 48 全新

库存4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7024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92页

字数231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1779522

上书时间2021-12-0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有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凯恩斯的著作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封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这在西方经济学目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2、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开山作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本书着重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代替了新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在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偏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3、宏观调控思想的源头,投资、炒股、创业、看懂经济政策的阅读收藏书。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无论承认与否,很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各级和绝大部分官方经济学家,事实上都是凯恩斯主义者。,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4、凯恩斯的中国学生、有名经济学家很好不错译本。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译者徐毓枬是位真正从剑桥拿到经济学博士的,也是亲自聆听过凯恩斯讲课的。他回国后,执鞭于西南联大,后入清华。徐先生的学生很多,其中有当今有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和胡代光等。

目录:

原序

编引论

章正名_003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_004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则_022

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单位之选择_035

第五章预期与业_044

第六章所得、储蓄及投资之定义_050

附录论使用者成本_062

第七章再论储蓄与投资之意义_073

第三编消费倾向

第八章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_087

第九章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_103

第十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_108

第四编投资引诱

第十一章资本之边际效率_129

第十二章长期预期状态_141

第十三章利率通论_158

第十四章经典学派之利率论_168

附录马歇尔《经济学》,李嘉图《经济

学》以及其他书中之利率论_178

第十五章灵活偏好之动机_188

第十六章关于资本质之几点观察_203

第十七章利息与货币之特_215

第十八章业通论提要_237

第五编货币工资与物价

第十九章货币工资之改变_249

附录论皮古教授之《失业论》_263

第二十章业函数_273

第二十一章物价论_285

第六编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

第二十二章略论商业循环_305

第二十三章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

加印货币、以及诸消费不足说_323

第二十四章结语: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_361

内容简介: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经典代表作,1936年出版,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一著作中,凯恩斯摒弃了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的学说,提出了调节经济的主张,认为没有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会灭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充分暴露出来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失业严重、资本产品大量过剩等,并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对策,为当时束手无策的资本主义世界指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

精彩内容:

    章正名

    本书命名为“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和结论,与经典学派经典学派是马克思造出来的名词,用来包括李嘉图、杰姆斯·穆勒和他们以前的经济学家。经典学派经济学是由李嘉图集大成的经济学。但我向来用经典学派一词,亦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马歇尔、艾其伟斯,以及皮古教授;我如此用,也许犯了文错误。对于同类问题之想与结论,对照起来。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经有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很好糟糕。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

    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如何把定量(given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二)设雇用之资源适为此量,则各资源之相对报酬以及产品之相对价值如何决定。这是李嘉图留下的传统。李嘉图明白表示,他对于国民所得之数量——以别于国民所得之分配——问题,毫无兴趣。他这样做,实在颇有自知之明。其后起者不察,却用经典学派理论来讨论财富之本源问题。李嘉图于1820年10月9致马尔萨斯信件中,有如下一段话:“足下以为经济学是研究财富之质与本源之学。鄙意以为:经济学只研究社会各阶级通力合作所产生的产物,依何种则,分配于各阶级。关于数量,实在并无则可言,但关于分配比例,倒可以找出一个相当正确的则。我愈来愈觉得,追求前者是劳而无功的,后者才是经济科学之真正对象。”

    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业人之多寡,天然财富(naturalwealth)之丰瘠,资本设备之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加以说明。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业者究有多少,由何种力量决定,则极少有详明理论。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因为讨论业量之变动者甚多,而一讨论到业变动,便不牵涉到这种理论。我并不是说这个问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之基本理论,一向被认为太简单、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够了。例如皮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第4版127页)中说(重点是我加的):

    “在整个讨论中,除非明白声明其不如此,我们将忽略下列事实:即有些资源愿意,但事实上并未,业。这并不影响论证之实质,而可简化其说。”两相对照,李嘉图明白放弃任何企图,讨论整个国民所得之数量问题,而皮古教授在讨论国民所得之专著中,反以为不论有无不自愿失业之存在,同一理论都能适用。

    ⅰ

    经典学派之业理论,表面上简单明白,实基于两大基本前提,而对此两前提本身,则几乎毫无讨论。该二前提为:

    ⅰ.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

    换言之,一业人员之工资,乃等于因把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值之净损失。所谓净者,即将因产量减少而可避的其他成本开支已经减除之谓也。设市场与竞争不接近,则工资不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

    ⅱ.当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换言之,每一业人员之真实工资,在业人员自身估计中,适足使该实际业人数继续工作。恰如前提因竞争之不接近而产生例外,同样,设可业人员组织起来,则第二等式亦未必适用于每一劳工。此处所谓负效用,是指理由,使个人或团体宁愿不工作,而不愿接受比某种大力度优惠效用更低的工资。

    第二前提与所谓“摩擦的”失业并不。因为把这个前提应用到实际生活上,要顾虑到适应之未能尽臻,因之不能有连续的充分业。例如:或由于估计错误,或由于需求之时断时续,以致各种专业化的资源之相对数量,暂时失调;或由于若干变化之未曾逆睹,以致产生时间间隔,或由于从一业改他业,中间须隔若干时,故在非静态的社会中,有一部分资源,在改业过程中暂时无业;凡此种种都可引起失业。除“摩擦的”失业以外,尚有“自愿的”失业,亦与第二前提不。所谓“自愿的”失业,乃因立、社会俗、集体议价、适应迟缓、冥顽固执等种种关系,工人拒绝或不能接受相当于其边际生产力的产物价值为其工资,以致产生失业。但“摩擦的”与“自愿的”二范畴,概括失业。在经典学派前提之下,不可能再有第三范畴——即我下文所谓“不自愿的”失业。

    经典学派用这两个前提,来决定业资源之数量,其例外与修正处则已如上述。前提产生业之需求表格,第二前提产生业之供给表格;业数量则决定于一点,在该点上,边际生产物之效用恰等于边际业之负效用。

    由此推论,则只有四种方可以增加业人数:

    (一)改良机构,增加远见,以减少“摩擦的”失业。

    (二)减低劳力之边际负效用,以减少“自愿的”失业,前者可以用增雇一人所须提供的真实工资表示之。

    (三)增加工资品(wage-goods)中劳力之边际生产力(用实物计算)。工资品乃皮古教授所创名词,应用起来很方便;货币工资之效用,即视工资品之价格而定。

    (四)使非工资品价格之上涨程度超过工资品价格之上涨程度;再加上使非工资劳动者之开支由工资品转移到非工资品。

    据我了解,以上是皮古教授所著《失业论》一书之大旨,——该书是经典学派业理论之专享现存的详细说明。对于皮古教授之《失业论》,下文第十九章附录中,再有较详细批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