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传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冯至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甫传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冯至 著

★ 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经典传记★ 六十多年,影响广泛深远★ 语文课外阅读图书★ 多省市高名著阅读查图书★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

13.53 5.2折 26 全新

库存71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至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42613

出版时间1980-03

版次2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208页

字数144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xhwx_1201723994

上书时间2021-12-03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读
重版说明
前记
家世与出身
童年
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与李白的会合
长安十年
流亡
侍奉皇帝与走向
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
成都草堂
再度流亡
幕府生活
夔府孤城
悲剧的结局
〔附录一〕人间要好诗
〔附录二〕纪念的诗人杜甫
〔附录三〕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附录四〕白发生黑丝
〔附录五〕读《爱国诗人杜甫传》(夏承焘)
知识链接

内容简介:

冯至是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有名诗人。杜甫传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夏承焘读lt;爱国诗人杜甫传gt;书评一篇。此次收入“语文阅读丛书”,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知识链接”,以给读者以必要指引和知识的积累。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著有诗集昨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鲁迅称赞为中国很很好的抒情诗人。他又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其长期执教,培育出大量很好人才。被聘为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

精彩内容:

        家世与出身
    杜甫是我国历目前有数的几个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获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光辉的美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的光芒的放射了。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的生活;他怎样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这部传记要试验着述说他在他的生活里经历的那些过程和矛盾。在写他的生活之前,研究一下他的家世和出身是必要的。
    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预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甘肃武威)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年南迁到了襄阳,任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逊子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西北)刺史。叔毗子鱼石在隋时为获嘉(在河南省)县令。鱼石生依艺,为巩县令,迁居河南巩县。依艺生审言,为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为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是杜甫的父亲 这世系是参《元和姓纂》和岑仲勉的《校记》排列的,有几处纠正并补充了一般杜集中杜氏世系表的错误和缺陷。。杜甫的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的支派,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襄州襄阳人;他降生的地点则在河南巩县。
    杜甫在他给他第二个姑母写的墓志铭里提到他的家世:“远自周室,迄于圣代(唐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他在《进雕赋表》里也说,他的祖先自从杜预以来,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我们读了这两句话,再看一看前边的那串世系,他的祖先多半充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我们便不难看出,杜甫是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享有许多封建。它和名门士族通婚姻,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助帝王,统治。到了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煊耀,渐渐衰落下来,但是元旦聚会,仍然被乡党赞羡,每逢婚丧,远近的亲友都走来观礼。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方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此外他从他的祖先那里还承袭了些什么呢?下边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杜甫在他的诗里常常推崇杜预和杜审言,前者由于他的事业,后者由于他的诗。杜预多才善战,被人称作“杜武库”,对东吴作战时,因为精通战略,在民间引起“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歌谣,随后中原的传布江汉,他也起了的作用。他懂得律、经济、天算、工程,又是《左传》的研究者。他的后代,人人都为了是他的子孙感到光荣。他是杜甫的一个理想的人物。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曾经在杜预坟墓的所在地首阳山下居住,写过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他晚年飘流荆楚,也时常想到杜预:他在荆南颂扬卫伯玉,说伯玉镇守荆州,是继承杜预的事业;后来他在衡州想北去襄阳,也立即想到“吾家碑不昧”。这指的是:杜预当时被名誉心所驱使,立了记载自己功勋的两块石碑,“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
    至于杜审言(648?—708),则在杜氏家中除去“奉儒守官”外又添上一个新的传统:诗。杜审言少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人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的地位,与较晚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因为他们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定者。齐梁以来,诗人脱离现实,崇尚形式,钻研格律,到初唐时律诗已经形成,此外宫廷应制,向统治者歌功颂德,更给这种诗体以发展的机会。可是沈宋的律诗长不过六韵八韵,很少到十韵以上的,而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长到四十韵,当时称为名作。排律到了杜甫手里,得到更大的发展,元稹曾经这样称赞杜甫的排律:“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我们现在看来,杜甫的意义绝不在于排律的成功,排律在杜诗里反而属于创造比较贫乏的部分;但是这种诗对于杜甫却是家学渊源,关于这一点,从北宋起不断有人提及。杜甫本人也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并且在他的儿子宗武生时他也谆谆告诫:“诗是吾家事。”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