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 法律实务 李东屹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 法律实务 李东屹 著

法律实务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7.7 7.1折 3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东屹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57048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89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xhwx_1201023559

上书时间2021-11-2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冷战后,东亚区域化独特的东盟印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激起了广泛争议。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以东盟为案例的分析针对相关争议进行的探索是从区域治理的视角、引入区域对比的方,致力于重述东盟治理的线索、解析东盟的内在逻辑和扩展方向,进而将其与东亚靠前关系的实际相结合,以尝试论证东盟因素对东亚区域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及中国的应有对策。

目录:

章导论
1.1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研究状况综述
1.2.1区域主义理论研究状况
1.2.2东亚区域化进程相关研究状况
1.2.3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研究构想及研究方
1.3.1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本项研究的分析设想
1.3.3本项研究的主要方
1.3.4本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1.4本书的篇章结构设计
第2章区域化与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欧盟案例
2.1区域治理:涵义及其应用
2.1.1治理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2.1.2治理的应用:从全球治理到区域治理
2.2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
2.2.1区域治理与区域化
2.2.2区域化、区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
2.3区域化与区域治理:欧洲一体化的验证
2.3.1欧洲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历程及其特征
2.3.2欧洲区域化中的制度建设
2.3.3欧洲经验的验证:治理框架的确立
第3章区域化与区域治理:东盟案例与理解途径
3.1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结构
3.1.1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
3.1.2东亚区域化的现实结构
3.2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以东盟为案例的理由
3.3东盟案例的相关背景和说明
第4章东盟区域化的初始阶段(冷战时期的区域化进程)
4.1区域合作的背景和过程
4.1.1东盟诞生的国际环境
4.1.2冷战初期东南亚区域合作的萌芽
4.1.3东盟诞生前夕的东南亚区域合作
4.1.4东盟的诞生和初步活动
4.2区域化制度建设及治理特征:以安全为主的区域合作
4.2.1东盟制度中的机构建设
4.2.2政治安全领域的东盟治理
4.2.3其他领域的区域治理
4.3启动进程:治理框架和原则的初步建构
第5章东盟区域化的转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7年)
5.1区域合作的背景转变
5.1.1国际环境的变化
5.1.2东盟合作的调整和进展
5.1.3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开展
5.2东盟区域治理的转向:以经济整合为重心
5.2.1区域经济治理的调整
5.2.2区域治理在政治安全方面的进展
5.3承上启下:从主题转变到更高合作
第6章东盟区域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6.1区域合作的背景和结构:国际态势与区域多层结构
6.1.1金融危机和区域经济困难
6.1.2东盟政治安全环境
6.1.3东盟合作的内外调整:新合作机制
6.2区域治理和区域制度建构的努力:朝向全面和综合性的区域化
6.2.1东盟治理的经济架构
6.2.2东盟治理在安全方面的表现
6.2.3发展方向:从东盟共同体到东亚共同体
6.3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区域化
第7章分析与讨论:以治理为核心的理解与阐发
7.1比较视角的分析:东盟治理与欧洲经验的对照
7.2功能视角的分析:东盟方式的来源与效应
7.2.1东盟治理的来源和意义
7.2.2东盟方式的问题和调整
7.3理论视角的分析:评估东盟治理
7.3.1东盟治理:欧洲模式的复制品?
7.3.2评价东盟治理:不同理论解释的启示
7.3.3治理的背景条件:东盟内外环境
7.3.4东盟治理:共同体的确立和维护
7.3.5理解东盟规范:特征和价值
7.3.6东盟外部治理:规范扩散的双重意义
7.3.7东盟治理的前景:是否可持续?
第8章结语:东亚区域化展望
8.1区域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
8.1.1东盟治理对东亚区域化的意义
8.1.2治理视角下东亚区域化发展分析
8.1.3东盟进程对东亚共同体的启示
8.2东亚区域化:障碍、契机和对策
8.2.1东亚区域化中的现实主义困境
8.2.2化与参与式区域治理
8.2.3区域治理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为了推进对东亚区域化的全面认识,李东屹所著的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以东盟为案例的分析利用区域对比的方,将分析集中于区域化进程中的机制特征,力求更深入地理解东亚区域化本身。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分歧和不足,本书从区域治理的视角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主要希望理解东亚区域化进程中制度特征的来源、意义,并据此对区域化的趋向和前景作出判断。因此,本书选取了东亚区域化机制的牌者东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东盟本身是区域治理的典型,其丰富的制度经验对东亚区域化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对东盟治理历程的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东盟机制的缘由和效应,并对东亚区域化的特征作出更好的理解,对东亚区域化的未来作出有意义的评估和预测。

作者简介:

李东屹,1983年生,现任职于图书馆立决策服务部外交与国防组。2001年进入民大学靠前关系学院学,2010年获得民大学靠前政治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区域化、东盟及交,发表东亚区域化如何处理与美国关系、从区域治理视角看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等。参与编写书籍若干。

精彩内容:

    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化进程仍然是刚刚开始而已,还需要大量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经验教训,而本身经验丰富且处于东亚区域化内的东盟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很明显的例证是,东盟的非正式性、对和共处的支持、对话驱动的(dialogue—driven)区域化进程都使得区域内多边安排更能为域内各国所接受。对于域内的强国和弱国来说,东盟的非威胁性制度和地缘政治重量都有助于消除将各国团结在一起的障碍。东盟在区域化建设、制度创设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成赋予它在东亚区域内无可替代的地位,东亚区域化应当如何前进、制度设计应当如何虑,都需要东盟来作出很初的安排——这也决定了东盟的牌者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很直接有利的。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而言,可以认为区域化是指“建构某一区域空间内合作、一体化、内聚(cohesion)以及认同的过程,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与经济联合的过程”;因此,区域化本身要求的是一种联系、学和模仿的互动过程,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牌者地位迫使它必须对东亚区域化作出推动,在这里意味着,在东亚区域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