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6.53 6.4折 26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15142

出版时间201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88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xhwx_1200860613

上书时间2021-11-2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徐潜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学名著是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本书介绍了二十四史、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等内容。等四部分内容。

目录:

一、二十四史
二、司马迁与《史记》
三、班固与《汉书》
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中史记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历史体裁——一列传体。也是司马迁以前史学上的各种体裁包括会通,此真所谓“体大思精”。读太史公书,常会“有意乎其人”,有意乎他之所写,如信陵君、原君、荆轲,往往使人在百代之下想见其人。汉书中国断代史的部,开辟了一条写史的新路。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有一个主张和标准,他书的原来重心是要写“历代君臣事迹”,都与有关系的。写史、史、评史这三部分都完备。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分别记载中国各朝历史的史书合在一起的称。二十四史全书共三千二百多卷,字数约在四千万以上,是经过两千多年逐渐由单行本发展集结而成的。

精彩内容:

    唐人刘知几说,写史要具备“三才”:史才,史学,史识。其中,很重要的是史识。史识是史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史书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开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的博闻广识,但是,所有这都不足以铸司马迁修史的灵魂。真正让司马迁区别于其他所有史家,让《史记》有别于其他所有史书的关键,是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正是这种不幸遭遇,造了司马迁的史识,铸了司马迁的。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47岁。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发动了对汉朝的进攻,汉武帝任命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主帅去抗击匈奴,而任命李陵,是有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担任骑都尉,给他五千精兵。这五千精兵都是荆楚壮士,英勇善战。李陵跟匈奴打仗,出兵之初,很好顺利,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一路势如破竹,连打了几仗,屡战屡胜,消灭了几倍于己的匈奴敌人。当李陵打胜仗的消息不断传到朝廷的时候,汉武帝很好高兴。汉武帝高兴,周围大臣都纷纷祝贺汉武帝,说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但是,后来的形势急转直下,李陵的五千步兵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面对三万强敌,李陵毫不胆怯,沉着应战,杀敌甚众。匈奴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区区数干步兵竟这么能打!大单于立即召左右贤王的八万精兵围攻李陵。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强敌,李陵毕竟只有五千人,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住。尽管李陵的箭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毕竟寡不敌众,于是,李陵且战且退,向汉朝边境靠拢。这时,匈奴经过与李陵的反复较量,已经难以支撑,也准备撤兵。关键时刻,意外发生。李陵的一个部下因为被上司羞辱,只身逃往匈奴,向单于透露了军情:李陵之军并没有后援,算匈奴一时攻他不下,拼体力、熬时间,李陵也撑不了多久了,而且李陵步兵的箭也快用完了。李陵所部之所以以一当十,靠一种可以连发的弓箭――弩机,它只是比普通弓箭优选一些,弩机的箭将用尽,如同猛虎失去利爪,大势已去。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很后汉军只剩四百多人突围出来,李陵战败被俘了。李陵被俘虏之后,汉武帝很好生气,认为挫败了大汉王朝的军威,有损国威,很恼火。而朝廷大臣们察言观,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看汉武帝生气,又附和汉武帝,纷纷咒骂李陵,说李陵本来不是个好东西,群起指责李陵的罪过。在朝廷议事的时候,汉武帝问司马迁对这个问题的看。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但他杀伤匈奴甚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将司马迁下了狱,交给廷尉审问,定了一个“诬罔主上”的罪,是攻击诬蔑皇上,把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这样因言获罪。开始他并没有被定为死罪,大概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直没有李陵的消息,汉武帝想派人打听李陵被俘虏以后,是投降了还是怎么样呢?派公孙敖到匈奴去打听李陵的消息。公孙敖在匈奴那个地方转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得到李陵的准确消息。后来听信一个传言,说李陵正在某处帮助匈奴训练军队,他得不到别的准确消息,于是带着这个消息回来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大怒,于是诛灭李陵九族,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被定为死罪。
        司马迁被定为死罪,那么按照汉朝的刑,死罪犯人有两种方可以死:一是缴纳五十万钱,二是接受宫刑。什么是宫刑,是割除男子的生殖器。司马迁作为史官,家境清贫,再加上下到死牢里面去,亲友唯恐避之不及,也没有人敢借钱给他,自己又拿不出来,所以无筹措那五十万。因此,司马迁要想活命,只能接受宫刑。接受这种刑的人,畏冷怕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施刑的牢房当中必须保暖,好像民间养蚕的屋子一样,所以,受宫刑也叫下蚕室。司马迁并不怕死,但是他不能选择死,他不能让《史记》的写作半途而废,因为这是实现父亲遗愿的大事。而作为一位史官,没有留下半点文字,也无向后人交代。再说,如果他选择,只会被认为智尽无能,或者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那么专享的选择是接受宫刑。
        于是司马迁决定自请宫刑,死。司马迁终于被处以宫刑,他前后在狱中呆了三年,隐忍苟活,在狱中还坚持写《史记》。大概是在汉武帝太始元年,也是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50岁的司马迁出狱了。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书。
        出狱之后,司马迁在精神上是十分痛苦的,但是有―个的理想在支持着他,那是著书的事业,可以说司马迁为《史记》而活,为《史记》而奋斗。p57-5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