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古琴歌古籍四川成都温江王铭新《弦歌选》批校本版本精善
¥
25000
七品
仅1件
作者(民国)四川成都温江 王铭新 著
出版人民国四年王铭新家刻本(墨笔精彩批校本)
年代民国4年 (1915)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琴谱
尺寸26.1 × 16.8 × 2.2 cm
册数2册
上书时间2022-03-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商品描述
-
民国古琴歌古籍四川成都温江王铭新《弦歌选》批校本版本精善
作者:(民国)四川成都温江 王铭新 著
版本:民国四年王铭新家刻本(墨笔精彩批校本)
年代: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
纸张:川白纸
印刷:木刻墨笔批校
函册:2册完整全套
装祯:线装
尺寸:长26.1宽16.8厚2.2(厘米)
品相:品相保存完整,虫蛀情况比较多但基本不影响阅读,严定8品
钤印:臣玉庆(鹿)印
描述:
是书为晚清民国四川名家王铭新先生之家刻本,又是罕见的古琴歌重要文献,即是难得的四川成都温江乡邦文献,又是珍贵的古琴研究专著,极为罕见!而最为珍贵的是,此书是难得的批校本,批校十分精彩,批校者对书中古琴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是“玄歌”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备的、最精彩的古琴歌研究资料!虽然凭鄙处的学识无法认定批校者具体是何人,但从印章可以看出,此人非举人即进士!批校者不仅堪称学富五车,而且墨笔书法更是精妙,非鸿学大儒不能为者!实为难得的善本佳椠,可遇而不可求!
弦歌者,即抚琴而歌,古人抚琴瑟而吟咏诗词之谓也。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琴歌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利用古琴弹奏的指法特点与乐器本身所呈现的音色特质,与诗词韵文等吟唱声腔相互合拟,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韵致,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
在古琴音乐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大批的琴曲和琴歌。琴曲发展了器乐的独奏性能;琴歌则融合歌唱与古琴的韵味,两者各有其艺术特色。《尚书-益稷》记载:“博拊琴瑟以咏。”《琴史-歌声》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这些记载说明古人喜欢和着琴歌唱。所以,这种形式又称为“弦歌”。汉魏南北朝时代,弦歌仍然盛行不衰。文人雅士常常借琴歌抒情言志,修身养性,聊以自娱,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田不仕后,就整日徜徉于琴书之中,他“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嵇康在《琴赋》中列举了许多弦歌曲目。到了唐宋时期,文人的创作,更将琴歌发展推向心的阶段。如唐代王维晚年信奉佛教,退隐山林,与琴为伴。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自弹自吟,乐此不疲。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擅长弹琴,推崇琴歌。他与琴家崔闲合作的《醉翁吟》,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作品,曲谱与诗词一直流传到今天。像这些文人创作或与琴家合作的琴歌作品曾经不断涌现。
王铭新(1862-1935)字又新,又名应铭,四川温江县(今成都市温江区)涌泉乡明光村人。1902年,乡荐中试,次年任四川东文学堂任监督,1904年率该校毕业生赴日本留学。1907年回国,任四川铁道游学预备学堂监督。此后,先后人潼川中学堂监督。1911年参与成都保路同志会。1913年任富顺县知事。1916年任眉山县知事,1920年任大邑县知事,1924年离职,寓居双流。1929年回温江任县立中学校长,1934年任宣绥专署专员兼达县县长,铭新从政多年,公正廉明,提倡实业,兴利除弊,备受民众称赞。杨沧白任四川省长时称其“处则纯儒,出则循吏”。《眉山县志》、《大邑县志》和新编《富顺县志》均载其政绩,温江县于1929年尊其为乡贤,入祀于温泉公园乡贤祠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