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 封建考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封建考论

166 九品

库存2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天瑜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4

开心国民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天瑜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4910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8页
  • 字数 392千字
【内容简介】
“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等。
【目录】
题记
第一章“封建”本义
一、释“封”
二、释“建”
三、释“封建”
四、西周封建
五、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秦廷议“封建”
二、汉、晋“封建论”]
三、唐代“封建论”
四、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日本的“封建论”
一、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feudalism释义
三、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