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剧作学史

49 9.8折 50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竹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6-30

开心国民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竹 著
  •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43019775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96页
  • 字数 58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诞生,填补了我中华量作为世界古代三大戏剧发祥地之一的泱泱戏剧大国而至今却无独立的剧作学的空白。全书由总论,秦至隋——剧作……清前期——剧作么三大高峰期的编剧理论——十八个细节组成,向读者描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大观念不断向“当代”转换中如何走向现代。
【目录】
自序
总论中国古代剧作学生成的戏剧文化背景及其理论构架
第一节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的演进
一、观察中国戏剧形态的思维方法
二、中国古代戏剧形态演进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剧作形态的演进
一、关于戏剧文学的剧场性和文学性关系的一般认识
二、中国古代剧作形态的演进概述
第三节中国古代戏剧观念形态及编剧理论之构架
一、对戏曲特性的基本把握
二、戏剧观念的进化与写意性的深化
三、以写意性为基石的三大编剧理论之构架
第一章秦至隋——剧作史前期的编剧理论
一、“戏”的形象性及形象的构成
二、优戏的基本艺术特征
三、优戏的语言特点
四、戏剧冲突的原始表述——“角抵”说及其外延的扩展
第二章唐宋——剧作发生期的编剧理论
一、戏剧的积极社会功能和“美刺”原则
二、戏剧形象的典型性及其表现形态的虚拟性
三、曲词之自然、通俗、本色的特性
四、剧作结构法则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元代——剧作第一高峰期的编剧理论
第一节元代剧论之独立已成已然定势
第二节元代编剧理论精要综述
一、戏曲之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
二、写意戏剧的典型性及其艺术思维形式的初步探索
三、以“意”为上的戏曲美学原则
四、以“自然”为本体的两种戏曲语言风格论
第三节《制曲十六观》的曲词创作论
一、“曲以意为主”
二、曲词布局须“曲意不断”
三、语须“本色”,韵在“融贯”
第四章明前期——剧作沉寂期的编剧理论
楔语明代剧论特点及发展史分期
第一节洪武-宣德年问的编剧理论
一、承前启后的贾仲明
二、明初皇室的功利主义剧作观
三、朱权《太和正音谱》中的剧作思想
……
第五章明中期——剧作复萌期的编剧理论
第六章明万历时期——剧作第二高峰期的编剧理论(上)
第七章明万历时期——剧作第二高峰期的编剧理论(下)
第八章王骥德《曲律》——剧学理论体系的奠基
第九章明晚期剧学观念之深化
第十章清前期——剧作第三大高峰期的编剧理论
第十一章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词学体系之集大成
第十二章《李笠翁曲话》——剧学体系之集大成
第十三章清中期——地方戏曲繁盛期的编剧理论
第十四章清晚期——古代剧作学之余音
第十五章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中的编剧理论
第十六章王国维对古代剧作学观念的科学化总结和近代化改造
结束语剧作史规律为剧作现实发展提供的启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