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如山回忆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齐如山回忆录

20 2.9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齐如山 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36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齐如山 著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617880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齐如山娓娓道来,细说详解,不讲究文笔,只在剖析世情道理,以他碰上的事情及他行事的原则为主线,给我们一个从清末到民国的社会图景一角;又以他善写具体人事往来和有趣场景,更增我们对过去社会的感性认识。本书是齐如山晚年写就的一部人生自传,书中记述了他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的过往经历。全书文字流畅、趣味盎然、可读性强,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含义隽永的艺术随笔集,更是了解民国艺术家的历史、艺术家之间的交往、艺术家谈艺术见解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年以後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人协助梅兰芳创编新剧。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所,从事戏曲教育,收集、展览、研究戏曲文物。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精彩内容:

    章  家世
    我从前写过一篇自传,经“”文物供应社给印了出来,即列在齐如山随笔一书的头一篇。友人们看了,都夸奖说写得很有趣,都嘱我再往详细里写一写,尤其当时的张秘书长晓峰先生,特别嘱我务必写出来,不得已只好再写一次。要往详细里写,则比原写之文多添几个方面,,得说说我的家世。因为一个人的家世,与他个人的学识、行为、思想等等都有极大的关系,谚语中有两句话说:“盐打哪么咸,醋打哪么酸?”这两句话,虽然鄙俚,而确系实情。吾族乃于明朝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河南两省于该时由山西迁去者也不少,河北一省尤多,大家都说是由大槐树底下迁去的。清朝末年,有许多河北省的军官,重到山西,又寻找到了大槐树之所在,系一破庙,盖当年迁民时,都在此处聚齐,再往各处出发,所以众一辞,大槐树底下。民国后有许多军官,把该庙又重建了一次,足见念旧不忘本的心情之浓厚了。当年山西往河北省的移民,为什么有这样多呢?这也无妨随带着说几句:元朝在河北省杀人很多,后来因为用他们自己的人拱卫京畿,河北省各处来了许多蒙古人居住。明朝初年徐达、常遇春二公,一由山东北上,一由河南北上,把河南、山东的人杀了已经不少,因为河北居民,以蒙古人为较多,故杀得更多,未被杀的也都赶得跑到蒙古,于是河北省便空虚了,这是移民的所由来。吾族在明朝初年,有三家富户,一家有地一千余顷,一家八百余顷,一家六百余顷,三家共两千五百余顷,现在一个稍富之村落,全村共有不过五十顷地(水乡除外)。以此衡之,共有五十村之地,稍小之县,所辖也不过五六十村,是彼时吾族之地,共有现在一全县之多,此更足见彼时地面人烟稀少了。
    吾族在明朝末叶之前,多是务农,讲究读书之家很少。明朝末年,才有研究经史之人,因与本县孙文正公(承宗)为至亲,所以也颇讲经济。到吾八世祖文登公,便专与学者来往,九世祖林玉公(国琳)与河北省新城县王余佑(五公山人)、蠡县李恕谷(塨)、博野县斋(元)诸公都是莫逆交,因想抗拒清朝,成立军事机构,故与窦大东、二东兄弟(二东即戏中连环套之窦尔敦)诸人研究御敌之策,当时还收复了雄县等三县。后因见清朝势力太大,便知难而退,当时主持此事者,即先九世祖,虽未成功,而遗留下了一种反清的情绪,故一直到光绪年间,吾族是有的遗传。
    自先八世祖便讲读书,然未出有功名之人。彼时所谓功名,是指举人进士而言,到先高祖治鲁公(讳秉礼)始请得一位大经学家(甘肃省人,偶忘其姓名),教授先曾祖兄弟。此公尤长于三礼,每讲古礼,如明堂朝贺,冠婚丧祭乡相见等礼,则必实地讲授,凡、下人、书童、工人等等,都得参加,某人去宾,某人去主,都要各位次,如此讲法,则古礼便容易明了多矣。此种讲书的作风,一直传到先严,尚未衰歇,到了我本身的学问,可差多了。先祖后成进士,乃阮文达公(元)之门生,先伯祖亦系举人。先严为武昌张廉卿先生(裕钊)十余年之受业,后中壬辰科贡士,甲午殿试才成进士,为翁文恭公(同稣)及李文正公(鸿藻)之门生。因两辈的老师都有南方人,江浙的风俗及用功的方式又吸收了很多,即用以教导我们这一辈,所以我们的知识,在时,比常较优了。以上种种情形,都是于我受教育有关系的事情,所以不嫌锟缕,大略的述说一些而已。
    时代
    我三岁尚未学认字时,便跟着老太太们学数嘴儿,数嘴者即是学民歌、民谣,我会的很多,约有好几十套。先父见我颇聪明,而所学的歌谣,都没有什么意义,乃特为我编了些套教我念,因系有韵,念着顺,所以学得很快。兹写一两段如下:
    “列列列列场啊(此乃吾乡小儿常说之语,乃转圈之义),打了麦子打高粱啊,高粱满地红,麦子上蒸笼,吃得饱饱的,穿得好好的,梳头洗脸早早的。吃饱了干什么?到书房上功课。”又有“推梨儿,让枣儿,爹娘夸我好宝儿”等等的这些话,不必多写了。
    p13
【目录】




家世

时代

试情形

第二章

学洋文时期

第二章

义和拳进京

洋兵进京

做生意时代

第四章



谈试

往欧洲



看兵变

办俭学会

第五章

看戏的由来

研究国剧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