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详
出版人古椿阁
年代2020年至今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影印
装帧线装
尺寸28 × 16.5 cm
册数3册
上书时间2023-0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蒲东萧寺景荒凉,至此行人暗断肠。
杨柳尚牵当日恨,芙蓉犹带昔年香。
问红夜月人何处,共约东风事已忘。
惟有多情千古月,夜深依旧下西厢。
正是: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西厢又一本,怨女偕旷夫。
各位看官:这“西厢又一本”,指的正是评点本《拯西厢》!
它是明清珍本孤本戏曲抄本之一,和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以及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王西厢)不同,更有别于《南西厢》(南曲西厢记)。它是明清以来《西厢记》诸种改本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部作品。对于《西厢记》文化爱好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周埙,字伯谱,别号冰鹤侍者,亦名周冰鹤,江西遂川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授河南淇县县令。后在河南各地为官多年,皆勤政恤民政绩卓著,不仅是乾隆年间政绩卓著的廉吏,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擅词曲传奇。着有《冰鹤堂全集》、《韵亭词谱》,以及传奇《双飞剑》、《五色云》、《拯西厢》等。
王实甫《西厢记》诞生后,嬗变翻创现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明清两代,涌现出众多校订和翻改王实甫《西厢记》的版本,周埙的《拯西厢》就是其中一种。该剧长达二十四出,相比其它改本,《拯西厢》虽然产生较晚,却是艺术性最强、格调最高的一种。周埙以“发乎情止乎礼”为宗,以维护封建纲常为立意,拯救王实甫之失,拯救世道人心,企图消除《王西厢》的不良影响,故名《拯西厢》。
《拯西厢》相较《王西厢》,内容差别不大,并没有像其它改本一样改变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和结局。剧中兵围普救寺、老夫人赖婚、崔张欢会、拷红、崔张喜结良缘等情节皆与王实甫原作相同,每一出结尾处都有总评。因为要补救王实甫的失当之处让人“迷途知返”,因此周埙在具体情节上有很多创新,至少有三处颇有新意:
一是“拯救”孙飞虎。起兵作乱的孙飞虎被杜确平定后皈依佛门,改恶从善,普度众生。当莺莺不愿从母命嫁郑恒,与红娘投河自尽时,正是改邪归正的孙飞虎将她们救下,并送至张生处。孙飞虎之被“拯救”,反映了作者拯救人性的美好愿望;
二是《拯西厢》塑造人物的功力不输于王实甫。周埙笔下的张生一方面保留了王实甫原剧中对爱情忠贞痴迷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多了几分勇敢和担当。如《赖婚》一折中,老夫人自毁前诺,以莺莺已配郑恒为名,要求崔、张二人以兄妹相称。原剧中张生只能惊悚发懵,无奈接受。但《拯西厢》中张生却对老妇人表现出勇敢和义正辞严的质问。此外,周埙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看似莽撞粗鲁其实神勇机智的慧明和尚的形象,如第七出《愚虎》将他这一性格刻画地活灵活现,相比原剧显然更为出色;
三是发《王西厢》之未发,绘声绘色地增饰出聪俊乖巧的琴童与机智泼辣的红娘之间的爱情,最后与各自的主人张生崔莺莺双双完婚。整部传奇的翻改使剧情更为迷离扑朔,更具传奇色彩,铺垫和连贯性较好,不仅不不显得突兀,而且不时有锦上添花之妙。
正因为周埙在创作《拯西厢》的时候,将儒家伦理道德、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他自己的人生理想注入其中,基本遵循原剧精神和戏曲艺术规律,从而创作出这一颇具思想和才情的名作。或许正是如此,明清以来续改《王西厢》之作大都湮没无闻,唯有《拯西厢》终得沙里淘金,并被国家图书馆等馆藏。这部传奇问世后未见刻本流传,后被列为明清孤本珍本戏曲抄本。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让命中注定事莫错过因缘
此书根据清乾隆稿本抄本,以手工泾县宣纸原大原色精细制作,为《西厢记》的爱好者提供一个难得的珍本。这个本子正文和评点以工楷精抄,蓝丝栏,蓝边框,历经沪上名士潘伯鹰、内蒙古大学等名家递藏,流传有序。其中潘伯鹰是举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桐城派大师吴闿生的弟子。此钞有他的印鉴留存,亦或为一段西厢因缘。
《拯西厢》延续了古椿阁版经籍的一贯风格——做工精细,用料昂贵,以安徽手工泾县宣纸,红、蓝、黑三色印刷,红色真丝封面,耿绢包角,配高档宋锦函套。开本大小适中,高28厘米,宽16.5厘米,140个筒子页280面,一函三册,定价950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