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
15
3.1折
¥
4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清]郑板桥、秦金根 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16
上书时间2024-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清]郑板桥、秦金根 著
-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345017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全部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显现。
当代书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改变了书法赖以存在的书写条件,另一方面,书法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繁荣,倔强地生存。我们的立场无疑要做书法繁荣的促进派。当代书尖在面向时代与开拓未来的困境中从理论与历史研究寻求启发。这就必然赋予书法史以当代的性质。它不是任意改造历史,而是由既往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 【作者简介】
-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原属扬州)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 【目录】
-
第一章生平传略
与雪婆婆同日生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七品官耳
二十年前旧板桥
交谊维扬
第二章书法艺术
师法古人变化在我
真隶相参杂以行草
第三章绘画和文学艺术
一枝一叶总关情
直摅血性为文章
第四章论艺摘选
论书选录
各家评论摘录
附录
常用印章
年表
主要传世作品目录
主要参考书目
释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