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
  •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
  •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
  •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

45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超群 著;张瑞璠 编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34-19

上书时间2024-04-24

群山书院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超群 著;张瑞璠 编
  •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32826469
  • 定价 27.7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19页
  • 字数 48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1卷)》应该写成什么样式,随着研究的展开和认识的深入,一致认为:《中国教育哲学史》理应写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切忌用西方教育哲学的概念范畴进行生搬硬套。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从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维持了下来。
【作者简介】
张瑞璠,1919年2月生于湖北巴东,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心理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华东师大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及该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主编及合著有《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卷》、《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史分卷》、《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等。
陈超群,常用笔名路知奇,广东人,教育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发表《简论认识效率》、《中国古典经济学探源》、《简论道家的逆向教育思想体系》等论文十多篇。
【目录】
前言
本卷引言
第一章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与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哲学思想
第一节孔子
一、求安重义的理论价值取向
一、“义”对“仁”和“礼”的贯通作用与“中和”本质
三、利的分类、取利之道和义利关系
四、重公利、社会本位和经世致用之学
五、贵义贱利、重精神轻物利和“为己”之学
六、融科技知识于德育课程之中的教育内容
第二节孟子
一、辨“义”
一、“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道德、教育基础论
三、“唯义所在”的道德价值论
四、道德、知识、利益三位一体的分工学说
五、“穷达”之分和“为己”之学
六、孟子义利观的理论基础--性善论和“存心”、“寡欲的教育方法论
第三节苟子
一、义利观和价值取向
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先义后利”的功利主义道德教育方法
四、以礼分利、尚贤使能和教育目标的层次划分
五、性恶论和“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论
六、导欲论和“心之所可中理”的理性教育原则

第二章墨家重“利”贵“义”的价值取向与文科、实科并重的教育哲学思想
第一节墨子
一、“便宁无忧”的社会理想及其理论价值取向
二、重“利”的功利主义和贵“义”的奉献精神
三、以功利实用为目的的实学教育
四、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
五、尚贤使能和“壹同天下之义”的道德教育过程
六、义利观的神学基础和具有民间特色的宗教教育
第二节论墨家是儒家的支流
一、阶级局限与儒墨互补
二、社会理想的共同追求与相同的社会治理方法
三、伦理学说方面的异同
四、外异内同的义利观及其根源
五、儒墨对教育作用、内容和目的之理解的一致性

第三章道家脱俗求真的价值取向与学以求“复其初”的教育哲学思想
第一节老子
一、老子的厌世心态(去俗)与反向思维(归真)
……
第四章法家重利求强价值取向“壹教”于农战和法治的教育哲学思想
第五章秦汉价值观的综合性发展与教育哲学思想的流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