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同治古籍善本金陵官书局名刻《梁书》完整全套甚难得品相佳

9500 八品

仅1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 姚察、姚思廉 撰

出版人清同治金陵官书局刻本

年代同治十三年 (甲戌1874)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史部>正史类

尺寸29.8 × 17.6 × 6 cm

册数6册

上书时间2019-12-07

承中堂山东书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作者:(唐) 姚察、姚思廉 撰
版本:清同治金陵官书局刻本
年代: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装祯:线装
刻印:木刻
纸张:白纸
册数:1函6册完整全套
品相:完整保存,品相极佳,严定8品
尺寸:开本宏阔,极为厚重,长29.8宽17.6厚6(厘米)
描述:

    是书为清代著名的官局本之一的金陵书局于同治间所刻印之《梁书》,为金陵官书局之名刻,是书开本宏阔,原装无衬,初刻初印,字大行疏,印工极佳,鸿篇巨制,校勘精審,大部头,极为厚重,完整无缺,保存完好,实为难得。官方刊刻图书,校刊者均为当时的鸿学大儒,所刊各书,校刊质量都很高,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发兑方面,更是纸墨俱佳,不惜工本,开本部头大,包以在民间官刻本流传极少,即有刻本,亦非一般读书人所置办得起,而《梁书》在官书局刻史书中非常稀少,无论版刻、校勘,均称清末刻书精品,能完整全套流传下来相当不易,甚为罕见。           

    《梁书》为纪传体正史,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五十余年的史事。姚氏父子历经几十年,一直到姚思廉八十多岁,才完成此著,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姚思廉的史学事业,除了撰成《梁书》和《陈书》而外,他还是唐初第一个撰述本朝国史的人。当代人称赞姚思廉的人品和史学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清代史学家赵翼称赞《梁书》对历史的表述“行墨最简”,文字“爽劲”。“尚简”,是中国史学在文字表述上的优良传统,姚察文章“精彩流赡”,时人称为“宗匠”;姚思廉则被李世民列于“十八学士”,该书另外的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此《梁书》在二十五史中,世代以为佳品也。

  金陵官书局是清末创办较早而又影响较大的官书局之一,所刻印的书籍,因其校雠皆四方饱学之士,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加之底本多为善本,曾国藩又坚持"但求校雠之精审,不问成本之迟速"的原则,故刊本质量上乘,所刻各书当时人们皆视为善本。官书局的设立,抢救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传播了文化和科学知识,发展了我国印刷事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