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16开精装 全170册 )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16开精装 全170册 )

61600 7.0折 88000 九五品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000元

上书时间2012-12-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前言


这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共收66种中国古籍,都是中国宋代元代刊刻的、后来流传到日本、现今保存在宫内厅书陵部的珍贵典籍。
宫内厅书陵部现藏宋元版汉籍为144种。我们已全部复制回国。这次从中精选出这66种影印出版。精选的标准是:(一)宫内厅藏本为海内外孤本,未见其他藏书机构收藏者;(二)在同书诸多版本中,宫内厅藏本是初刻本或较早版本者;(三)中国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藏本是残本,而宫内厅藏本是足本或较全者;(四)该书学术价值甚高,而海内外至今未有影印本或排印本者。
这次影印,我们一仍宫内厅所藏这批古籍的现状,不做校改、修补和任何加工。包括日本阅读者所加的批校也予保留。
影印前,我们做了一些必须的工作。一是组织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的13位专家将从宫内厅复制回来的144种宋元版古籍与国内所藏同种古籍做了比较研究,从中选择最具出版价值的古籍。二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影印的每一种古籍撰写《影印说明》,介绍或考订作者生平仕履,揭示该书的学术价值;并根据历代书目和存世版本考辨该书的版本源流和价值。
我们这样工作的成果之一是发现宫内厅所藏144种宋元版汉籍中至少有四种不是宋元版。一是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宫内厅著录为南宋淳熙三年刻本,实际是明代据南宋淳熙刻本覆刻印行的。(见顾永新《淳熙小字本<春秋经传集解>版本考》,待发)二是南宋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二十卷,宫内厅著录为元刊本,实际是明正统年间翻刻元泰定二年庆元路儒学刊本。(见卢伟《宫内厅藏<困学纪闻>考》,待发)三是元王幼学的《资治通鉴纲目集览》五十九卷,宫内厅定为元刊本,实为明洪武年间刊本。(见顾歆艺《宫内厅藏<资治通鉴纲目集览>考》,待发)四是南宋刘应李的《翰墨全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前集100卷、后集34卷。宫内厅著录为元刊本,实际是明初刊本。(见吴国武《宫内厅藏<翰墨全书>考证》,待发)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中国宋元版古籍极为珍贵。
目前,国外收藏中国古籍数量最多、珍贵程度最高的,当属东邻日本。日本收藏中国古籍的机构中又以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所藏中国宋元版古籍为多。
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天皇的皇家藏书机构。它创建于公元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当时称作“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884年改称“宫内省图书寮”,1949年更名“宫内厅书陵部”。它所收图书,历经13个世纪的累积,数量多,品质精。其中,中国古籍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从目前已公开的部分书目看,所收中国古籍宋刊本75种、元刊本69种、明刊本336种,另有唐写本6种、元钞本5种、明钞本30种。其中,有的是中国国内未有收藏的版本,有些是中国所藏为残本而书陵部所藏为全本。
现从这次影印出版的66种书中,举数例以见其价值:
1、《尚书正义》,宫内厅所藏为唐孔颖达单疏本,二十卷,十七册。南宋孝宗前期据北宋监本覆刻,为日本称名寺僧人圆种从宋朝带回日本。现为海内外孤本。
2、《初学记》,唐徐坚等撰,宫内厅藏本为南宋绍兴十七年刊本,而国内已无宋刊本,所存最早的是明嘉靖十年安国桂坡馆刊本。
3、《三苏文粹》,宫内厅藏本为南宋初年刊本,100卷,完整不残。而国内不存此本,所存最早的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南宋末期宁宗时刊的70卷本。
4、《全芳备祖》(《天台陈先生类编花果卉木全芳备祖》),宫内厅藏本为宋刊本,残本,存41卷(全本应为58卷)。而国内已不存宋刊本。
5、《东坡集》,宫内厅藏本为南宋初孝宗时刊本,分前后集。前集共40卷,存37卷(缺卷34、35、36卷)。后集共20卷,存8卷(卷1—8)。而国内,国家图书馆有与此相同的宋孝宗时刊本,仅存前集30卷,较宫内厅藏本缺7卷,且无后集。上海图书馆仅存此本8页。
6、《杨氏家藏方》,二十卷,宋杨倓撰。宫内厅所藏为南宋淳熙年间刊本。中国大陆、台湾均不存此刻本,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本钞本。


这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的工作,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至今(2012年10月)已有15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复制为主。时间是从1997年至2005年的8年间。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国方面是北京大学的郝平教授,日本方面是东京经营文化研究所所长长岛要市教授。由于他们的杰出才干得以使这批宋元版古籍全部复制给我们。如今,郝平教授已任中国的教育部副部长,长岛要市教授已于几年前作古。第二阶段是以研究为主。时间是从2000年至今(2012年)的12年间(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有所交叠)。这一阶段出力最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杨忠教授,他协助我组织了后期工作,并审看了各位学者所写出的影印说明。
这套书能够出版,得益于参加写出影印说明的各位学者,他们是(按音序):安平秋、曹亦冰、陈晓兰、顾歆艺、顾永新、林嵩、刘瑛、刘玉才、卢伟、王岚、吴国武、杨海峥、杨忠。他们对所写的这些宋元版汉籍在世界范围内做了全面调查、目验和比勘,而后才写出该书的影印说明。
这套书从复制到遴选出可供出版的古籍的过程,还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大多已列进编委的名单之中。
我自己,自始至终参加了这套丛书的工作。
这套丛书,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委会)的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后來又得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列入该机构的出版规划重点项目。2010年国家基金办将以我为首席专家的《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列为国家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而这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是其中的第一种,因此,这套书也是国家基金的重大项目。
这套丛书,从启动之初,于1997年12月就得到日本宫内厅的书面同意,允许在中国正式出版。同时,在日本法律界朋友的提示与帮助下,得以在日本国文部科学省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备案。

安平秋
2012年10月5日
于北京大学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叢書分冊目錄

1程朱二先生周易傳義十卷(宋)程颐傳(宋)朱熹本義顧永新元刊本
2周易本义附錄集註十卷(元)張清子編顧永新元刊本
3尚書正義二十卷(一)(唐)孔穎達撰卷1—卷9顧永新宋刊本
4尚書正義二十卷(二)卷10—卷20
5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一)(宋)呂祖謙撰卷1—卷19顧永新宋刊本
6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
(二)卷20—卷32
7詩集傳音釋十卷

詩童子問二十卷(一)(宋)朱熹集傳
(元)許謙音釋
(宋)輔廣撰

卷1—卷3(缺2)顧永新

顧永新元刊本
8詩童子問二十卷(二)卷4—卷20
9詩緝三十六卷(一)(宋)嚴桀撰卷1—卷17顧永新元刊本
10詩緝三十六卷(二)卷18—卷36
11禮記集說十六卷(一)(元)陳澔撰卷1—卷8曹亦冰元刊本
12禮記集說十六卷(二)卷9—卷16
13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一)(晉)杜預集解卷1—卷8顧永新宋刊本
14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二)卷9—卷16
15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三)卷17—卷23
16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四)卷24—卷30
17春秋胡氏傳附錄纂疏三十卷(一)(宋)胡安國傳
(元)汪克寬纂疏卷1—卷7顧永新元刊本
18春秋胡氏傳附錄纂疏三十卷(二)卷8—卷14
19春秋胡氏傳附錄纂疏三十卷(三)卷15—卷21
20春秋胡氏傳附錄纂疏三十卷(四)卷22—卷30
21春秋諸傳會通二十四卷(一)(元)李廉撰卷1—卷13顧永新元刊本
22春秋諸傳會通二十四卷(二)  孝經一卷(元)李廉撰
(唐)李隆基注卷14—卷24
顧永新
宋刊本
23論語註疏十卷

附音傍訓論語句解二卷(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宋)李公凱撰顧永新

顧歆藝宋刊本

元刊本
24四書輯釋十四卷(一)(元)倪士毅輯釋孟子輯釋顧永新元刊本
25四書輯釋十四卷(二)

四書章圖纂釋五卷

(元)程復心撰大學、中庸朱子或問

顧永新

元刊本
26爾雅注疏十一卷(晉)郭樸注
(宋)邢昺疏顧歆藝宋刊本
27集韻十卷(卷一原缺)(宋)丁度撰顧歆藝宋刊本
28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一)(宋)黃公紹編
(元)熊忠舉要卷1—卷7吳國武元刊本
29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二)卷8—卷
30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三)卷
31史記一百三十卷(一)(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卷1—卷9安平秋元刊本
32史記一百三十卷(二)卷10—卷19
33史記一百三十卷(三)卷20—卷35
34史記一百三十卷(四)卷36—卷55
35史記一百三十卷(五)卷56—卷84
36史記一百三十卷(六)卷85—卷110
37史記一百三十卷(七)卷111—卷130
38東都事略卷一百三十(一)(宋)王偁撰曹亦冰宋刊本
39東都事略卷一百三十(二)
40東都事略卷一百三十(三)
故唐律疏議。名例篇
(唐)長孫無忌等撰
林嵩
元刊本
41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一)(宋)呂祖謙纂林嵩元刊本
42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二)
43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三)
44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四)
45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五)
46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六)
47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七)

48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八)

49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九)
50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十)
51通典二百卷(一)(唐)杜佑纂卷1—卷25楊忠宋刊本
52通典二百卷(二)卷26—卷57
53通典二百卷(三)卷58—卷93
54通典二百卷(四)卷94—卷121
55通典二百卷(五)卷122—卷154
56通典二百卷(六)卷155—卷178
57通典二百卷(七)卷179—卷200
58太平寰宇記二百卷(一)(宋)樂史編撰卷1—卷108劉玉才宋刊本
59太平寰宇記二百卷(二)卷109—卷200
60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七十卷(一)(宋)祝穆編撰劉玉才宋刊本
61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七十卷(二)
62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七十卷(三)
63本草衍義二十卷
新編類要圖註本草四十二卷(一)(宋)寇宗奭撰
(題宋)劉信甫校正
卷1—卷5陳曉蘭
陳曉蘭宋刊本
宋刊本
64新編類要圖註本草四十二卷(二)卷6—卷21
65新編類要圖註本草四十二卷(三)卷22—卷42
66楊氏家藏方二十卷(宋)楊倓撰曹亦冰宋刊本
67魏氏家藏方十卷(宋)魏峴撰曹亦冰宋刊本
68諸病源候論五十卷(一)(隋)巢元方撰劉瑛元刊本
69諸病源候論五十卷(二)
增廣太平惠民和濟局方五卷
(宋)陳師文等校正
劉瑛
元刊本
70文中子中說十卷

論衡二十五卷(一)(題隋)王通撰
(宋)阮逸注
(東漢)王充撰

卷1—卷13顧歆藝

顧歆藝宋刊本

宋刊本
71論衡二十五卷(二)
游宦紀聞十卷
(宋)張世南撰卷14—卷25
顧永新
宋刊本
72初學記三十卷(一)(唐)徐堅等編撰卷1—卷14劉玉才宋刊本
73初學記三十卷(二)卷15—卷30
74太平御覽一千卷(一)(宋)李昉等撰吳國武宋刊本
75太平御覽一千卷(二)
76太平御覽一千卷(三)
77太平御覽一千卷(四)
78太平御覽一千卷(五)
79太平御覽一千卷(六)
80太平御覽一千卷(七)
81太平御覽一千卷(八)
82太平御覽一千卷(九)
83太平御覽一千卷(一0)
84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一)
85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二)
86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三)
87太平御覽一千卷(一四)
88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五)
89太平御覽一千卷(一六)
90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七)
91太平御覽一千卷(一八)
92太平御覽一千卷(一九)
93太平御覽一千卷(二0)
94太平御覽一千卷(二一)
95太平御覽一千卷(二二)
96太平御覽一千卷(二三)
97太平御覽一千卷(二四)
98太平御覽一千卷(二五.)
99太平御覽一千卷(二六)
100太平御覽一千卷(二七)
101花果卉木全芳備祖五十八卷(宋)陳景沂編輯楊忠宋刊本
102四六發遣膏馥集四十一卷(前集十卷續集十一卷後集十卷別集十卷)(宋)楊萬里、李劉撰  周公恕、陳範 編類楊忠宋刊本
103纂圖增新群書類要事林廣記二十卷(一)(宋)陳元靚編曹亦冰元刊本
104纂圖增新群書類要事林廣記二十卷(二)
105新編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十卷撰者不詳曹亦冰元刊本
106世說新語三卷(南朝宋)劉義慶撰 (梁)劉孝標注曹亦冰宋刊本
107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一)(唐)實叉難陀譯卷1—卷40劉玉才宋刊本
108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二)卷41—卷80
109禪林類聚二十卷(一)(元)釋道泰、智境編纂卷1—卷5劉玉才元刊本
110禪林類聚二十卷(二)卷6—卷10
111禪林類聚二十卷(三)卷11—卷15
112 禪林類聚二十卷(四)卷16—卷20
113正法眼藏三卷(宋)釋宗杲撰曹亦冰宋刊本
114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十卷(一)(宋)釋法應輯集
(元)釋普會續輯卷1—卷6楊忠元刊本
115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十卷(二)卷7—卷10
116聯燈會要三十卷(一)(宋)釋悟明撰卷1—卷10曹亦冰元刊本
117聯燈會要三十卷(二)卷11—卷20
118聯燈會要三十卷(三)卷21—卷30
119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一)(唐)杜甫撰
(宋)徐居仁編 黃鶴補注卷1—卷7王嵐元刊本
120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二)卷8—卷18
121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三)
寒山詩集不分卷

(唐)寒山撰卷19—卷25

劉玉才

宋刊本
122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存六十九卷)(一)(宋)歐陽修撰卷24—卷80王嵐宋刊本
123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存六十九卷)(二)卷81—卷97
124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存六十九卷)(三)卷98—卷117
125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存六十九卷)(四)卷118—卷153
126王文公文集七十卷(一)(宋)王安石撰卷1—卷19楊忠宋刊本
127王文公文集七十卷(二)卷20—卷39
128王文公文集七十卷(三)卷40—卷70
129王荆文公詩五十卷(一)(宋)王安石撰
李璧箋註  劉辰翁評點卷1—卷33楊忠元刊本
130王荆文公詩五十卷(二)
景文宋公集存十八卷
(宋)宋祁撰卷34—卷50
卷26—卷125
顧歆藝
宋刊本
131東坡集四十卷(一)(宋)蘇軾撰卷1—卷14楊忠宋刊本
132東坡集四十卷(二)卷15—卷29
133東坡集四十卷(三)
東坡後集八卷
(宋)蘇軾撰卷30—卷40
134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一)(宋)蘇軾撰
題 王十朋纂集卷1—卷7楊忠宋刊本
135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二)卷8—卷19
136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三)卷20—卷25
137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一百卷(一)(宋)蘇洵、蘇軾、蘇轍 撰卷1—卷35楊忠宋刊本
138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一百卷(二)卷36—卷69
139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一百卷(三)卷70—卷100
140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一)(宋)楊萬里撰卷1—卷5楊忠宋刊本
141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二)卷6—卷22
142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三)卷23—卷38
143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四)卷39—卷63
144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五)卷64—卷80
145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六)卷81—卷94
146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七)卷95—卷111
147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八)卷112—卷123
148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九)
誠齋先生南海集八卷卷124—卷133
楊忠
宋刊本
149崔舍人玉堂類稿二十卷(附 西垣類稿)(宋)崔敦詩撰顧歆藝宋刊本
150北澗集十卷(北澗外集、北澗語錄不分卷)(宋)釋居簡撰劉玉才宋刊本
151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編撰曹亦冰元刊本
152村西集十六卷
西翁近稿十一卷(元)譚景星撰
(元)譚景星撰顧歆藝
顧歆藝元刊本
元刊本
153文選(贛州本)六十卷(一)(南朝梁)昭明太子編撰 (唐)五臣並李善等注卷1—卷6楊海崢宋刊本
154文選(贛州本)六十卷(二)卷7—卷15
155文選(贛州本)六十卷(三)卷16—卷23
156文選(贛州本)六十卷(四)卷24—卷30
157文選(贛州本)六十卷(五)卷31—卷38
158文選(贛州本)六十卷(六)卷39—卷45
159文選(贛州本)六十卷(七)卷46—卷53
160文選(贛州本)六十卷(八)卷54—卷60
161文選(明州本)六十卷(一)(南朝梁)昭明太子編撰 
(唐)李善等注卷1—卷9楊海崢宋刊本
162文選(明州本)六十卷(二)卷10—卷20
163文選(明州本)六十卷(三)卷21—卷30
164文選(明州本)六十卷(四)卷31—卷41
165文選(明州本)六十卷(五)卷42—卷52
166文選(明州本)六十卷(六)卷53—卷60
167國朝文類七十卷(一)(元)蘇天爵編卷1—卷17盧偉元刊本
168國朝文類七十卷(二)卷18—卷34
169國朝文類七十卷(三)卷35—卷49
170國朝文類七十卷(四)卷50—卷7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