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扬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208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扬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17322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7页
-
字数
27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关注政治对文学的影响的同时,对创作主体的自身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由此推导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问题。作者认为,“与其说是客观环境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徘徊不前,倒不如说是中国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内耗机制和意识的自我缠绕导致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反反复复”。
- 【作者简介】
-
李扬,原名李锡龙,1965年生,河北黄骅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出版有《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等多部作品,科研成果曾多次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目录】
-
引言
上篇 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1949~1976)
第一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章 政治权威话语的确立与创作个性的式微
第一节 《武训传》批判:新中国文学斗争模式的确立
第二节 《红楼梦》研究批判及其后果
第三节 胡风事件:理论个性的消亡与“工具论”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阳谋”:双百方针与反右运动
第一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与“双百方针”的确立、发展
第二节 昙花一现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风云突变:1957年6月8日
第四章 调整与颠覆:艺术规律与工具论的消长
第一节 文学失重状态的艰难调整
第二节 理论探索的短暂复苏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序曲: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
第五章 1966:走向政治化文学的极致
第一节 凋谢时代:作为阶级斗争武器的文学
第二节 姚文元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民间立场的沉浮:“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思潮
第六章 周扬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传播者
第二节 党的文艺政策的阐释者
第三节 走向巅峰的理论探索
中篇 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世纪绝唱(1977~1989)
第七章 主体论的诞生与本体论的重建
第一节 “为文艺正名”
第二节 人道主义思潮的再生与崛起
第三节 方法的诞生:文学批评意识的自觉
第八章 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嬗变
第一节 伤痕与反思:传统的回归与延续
第二节 改革时代:“乌托邦”精神的欢歌
第三节 怀疑的诞生:寻根文学对文学与现实的双重超越
第九章 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与渐进
下篇 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1990~ )
第十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写作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概说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程
第三节 宏大叙事的消亡与私人话语的诞生
第十一章 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
第十二章 “抵抗投降”:也许我们还有梦
结语 结局或开始:世纪之交的文学处境
余论 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