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美文第一读本--高三 分册主编于扬,蒋念祖机械工业出版社16开206页
  • 中学美文第一读本--高三 分册主编于扬,蒋念祖机械工业出版社16开206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学美文第一读本--高三 分册主编于扬,蒋念祖机械工业出版社16开206页

10 4.5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扬,蒋念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31356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第1版

印刷时间200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06页

字数263千字

定价22元

上书时间2014-08-06

书林书业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印张:13.5
高三-中学美文第一读本 文章节选
bsp; 前  言
    这套丛书是给同学们提供的课外读物,初中三册,高中三册。课外读物本来是给
同学们“随便翻翻”的,趣味性、可读性自然首先必须考虑。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同学
们在“随便翻翻”中尽量有更多的收益。所以这套丛书中我们运用了“九五”、“十
五”期间前后十年来的教育科研的成果。
    丛书设置两条线索组织阅读的单元和选文:一条线索是人文话题。同学们浏览
一下各个单元的人文话题,可以看出,这些话题绝不是随意设置的,它们是同学们在
学习、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话题。另一条线索是阅读方法、策略方面的
系统知识。我们希望同学们在随意的阅读中,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兴趣方面都能有
所长进。高中三册的单元设置如下表所示:
┏━━━━━━┳━━━━━━━━━━━━┳━━━━━━━━━━━━━━━┳━━━━━━━━━━━━┓
┃分册        ┃                        ┃                              ┃                        ┃
┃单元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
┃            ┃人文话题:千里共婵娟    ┃人文话题:域外小说之美        ┃人文话题:中国小说之    ┃
┃第一单元    ┃知识能力:阅读的基本规  ┃知识能力:情节、结构、人物、  ┃    美                  ┃
┃            ┃    律                  ┃    环境、技巧等              ┃知识能力:小说的风格    ┃
┣━━━━━━╋━━━━━━━━━━━━╋━━━━━━━━━━━━━━━╋━━━━━━━━━━━━┫
┃            ┃人文话题:散文之美      ┃人文话题:诗歌之美            ┃人文话题:综合艺术之美  ┃
┃第二单元    ┃                        ┃                              ┃                        ┃
┃            ┃知识能力:散文欣赏      ┃知识能力:诗歌欣赏            ┃知识能力:戏剧欣赏      ┃
┣━━━━━━╋━━━━━━━━━━━━╋━━━━━━━━━━━━━━━╋━━━━━━━━━━━━┫
┃            ┃人文话题:神与物游      ┃人文话题:自然之美            ┃人文话题:地域风情      ┃
┃第三单元    ┃                        ┃知识能力:归纳要点、概括      ┃知识能力:根据内容推    ┃
┃            ┃知识能力:词语          ┃                              ┃                        ┃
┃            ┃                        ┃    中心                      ┃    断与想象            ┃
┣━━━━━━╋━━━━━━━━━━━━╋━━━━━━━━━━━━━━━╋━━━━━━━━━━━━┫
┃            ┃人文话题:空间艺术之美  ┃人文话题:时间艺术之美        ┃人文话题:艺术与人生    ┃
┃第四单元    ┃                        ┃知识能力:分析作者的观点      ┃知识能力:文学作品的形  ┃
┃            ┃知识能力:句子          ┃                              ┃                        ┃
┃            ┃                        ┃    与态度                    ┃    象、语言和技巧      ┃
┣━━━━━━╋━━━━━━━━━━━━╋━━━━━━━━━━━━━━━╋━━━━━━━━━━━━┫
┃            ┃人文话题:人情之美      ┃人文话题:人格之美            ┃人文话题:人生的智慧    ┃
┃第五单元    ┃                        ┃知识能力:评价和鉴赏作品      ┃知识能力:筛选、整合信  ┃
┃            ┃知识能力:把握结构思路  ┃                              ┃                        ┃
┃            ┃                        ┃    的思想内容                ┃    息                  ┃
┣━━━━━━╋━━━━━━━━━━━━╋━━━━━━━━━━━━━━━╋━━━━━━━━━━━━┫
┃            ┃人文话题:探索科学之谜  ┃人文话题:话说人文世界        ┃人文话题:大家谈哲学    ┃
┃第六单元    ┃                        ┃                              ┃知识能力:评价作品内容  ┃
┃            ┃知识能力:科技文阅读    ┃知识能力:社科文阅读          ┃                        ┃
┃            ┃                        ┃                              ┃    和怍者观点          ┃
┃            ┃                        ┃                              ┃                        ┃
┗━━━━━━┻━━━━━━━━━━━━┻━━━━━━━━━━━━━━━┻━━━━━━━━━━━━┛
 有了一个好的结构框架,接下来应该考虑的就是选文。阅读文章必须“取法乎
  上”,切不可急功近利,读那些不入流的作品。浏览一下目录就可以看出,入选的文
  章都是名家名篇,都是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美文与时文。
    每个单元除了选文外,设置了“话题解说”、“知识能力讲解”,还依据不同选文的
  特点有选择地设置了“课文导读”(提供背景知识或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鉴赏
  指要”、“文章旁批”等,以各种形式帮助同学们领略文章的旨趣。选文最后还有选择
  地设有“思考实践”(设置思考练习题,读写结合),引发同学们动手动脑的兴趣。每
  个单元后面还附录了日常生活中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趣味语文”。全书力求突出
  “审美阅读”、“快乐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特色。
    本丛书是一部面向中学生的微型“百科全书”,话题涉及科学艺术、格物致知、处
世为人、交友治学、经邦治国、宇宙大千……
    本丛书是一套微型的“经典文库”,文章大多出自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和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泰山北斗、风云人物之手笔。
    本丛书是众多科学家、思想家、文艺家、教育家集体智慧之结晶,祝愿大家在与他
  们的“对话”中学会写作、学会阅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享受学习,学会享受人
  生!

   戏外看戏
    戏剧是谁发明的?谁出了这么个点子,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牛
    鬼蛇神一齐驱遣到红氍毹上,在明灯照耀中载歌载舞,搬演许多奇情轶事?
又是谁耍了这么个花招,把现实生活里的男女老少、大人先生、富贵贫贱、智愚俊丑一
一送上舞台,撤掉“第四堵墙”,让他们的言行啼笑、家长里短、全部隐私赤裸裸地当
众公开?借此招蜂引蝶,平白无故,把成千上百的看客吸引到戏院里,在黑洞洞的池
座中屏息凝神,一时喜,一时悲,一时忧,一时怒,活像一群白日做梦的痴人。这是怎
么回事?
    理论家说戏剧是生活的艺术概括,反映生活,又反馈生活。道德家相信优孟衣
冠,可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还可以怡情悦性。贤如苏东坡,也以为里巷簿劣小儿
“听说古话”,在小心灵中揽动一番爱憎的波澜,足证“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似
乎很少人直言不讳。戏剧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说谎,说谎的艺术。许多世事,本来是真
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戏剧就是这种世态的提
炼加工,装潢修饰,使看客不知不觉的误入迷宫。《红楼梦》描写秦可卿铺陈华丽的
闺房,曹雪芹给挂上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人心
明眼亮,随时随地都有好戏可看,其实用不着买票上戏院,花那冤枉钱。
    戏剧的祖师爷在古希腊,公元前四五百年,就出了埃斯库罗斯等三大悲剧家,号
称“悲剧之父”,还有“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西方至今视若拱璧。我这样说,很有吹
嘘“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嫌疑,但历史记述如此,没有办法。而且我们也自有既丰
富又出色的戏剧传统,在世界剧坛独领风骚,丝毫用不着心虚胆怯。大名鼎鼎的关汉
卿、王实甫等人,就留下了不朽的杰作,至今还不时上演。遗憾的是我们数典忘祖,人
家生活在公元前的希腊剧作家,平生事略,生年卒年,史册斑斑可考。而我们对关、王
这样的大师,也只能笼而统之,推断他们生于元季,比西欧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
莫里哀早出道三百年以上。唐代有一出乐舞《樊哙排君难》,又名《樊哙排闼》,顾名
思义,演的当是樊哙执盾仗剑,直闯鸿门宴,保护刘邦借尿遁脱险的故事。这出戏的
内容与作者早已失传,只在《金瓶梅》里留下不时出现的一句话:“门关得连樊哙也打
不开。”观微知著,可见我们的守门神一向尽职,决不肯轻易开放。中国知世有易卜
生、萧伯纳其人,还是靠了五四新文学运动那一阵西风。而大约在此一百五十年以
前,法国却已经有了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的译本,据王国维为《琵琶记》日译本所写
的序言,欧洲人翻译的元剧,几乎达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似乎很相信自己的抵抗
力,不怕受中国封建思想的污染。
    戏剧的精髓是利用化妆术,在台上巧妙地用人扮人,大变活人,实行公开合法的
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能转出这种念头来的,无疑是大天才。能在台上扮龙像龙、扮
虎像虎的演员,当然也非天才莫办。演戏不但要受严格的专门训练,还有成套的专门
学问,自成派系,聚讼纷纭,各是其是。有的说要“进入角色”,演什么角色,就得和那
角色全身心打成一片,水乳交融,连针也插不进;有的说演员和角色要“保持适当距
离”,头脑清醒,才能控制自己,把戏演好;有的说要做到“当众的孤独”,尽管台下爆
满,演员却要目中无人,像独自关在房里,自说自话,自我感觉良好;有的说要在台上
过“双重生活”,把整个的心掰成两半,一面哭哭笑笑,一面冷眼旁观,看着自己哭笑,
这就是“戏剧和人生的平衡”。狄德罗很重视感情对人生和艺术的影响,认为只有伟
大的感情,才能使灵魂伟大,感情衰退,道德文章就都无足观,诗歌、绘画、音乐就都要
减色,“有意摧残感情,是绝顶的蠢事”(《哲学思想录》)。但说到演戏,却偏偏主张
不能动感情,认为演员在台上感情用事,是庸碌之辈。中国的演剧家和理论家,似乎
多数倾向于“感情投入”,李开先《词谑》一书中就说到有个名叫颜容的票友,唱做都
臻上乘,有一次演《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自己十分“卯上”,观众反应却很冷淡;
他回到家里,对着穿衣镜猛打自己的耳光,打得两颊通红,然后抱着道具婴儿,一面
说,一面唱,哭得死去活来。再次登台,居然“千百人哭皆失声”,效果奇好。这是真
的动了感情,但毕竟还是演戏。要而言之,不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大致
可以归结为四个大字的反复,那就是“假戏真做,真戏假做”。粉墨春秋,足以影响世
道人心,是不可否认的事,从前乡下人不识字,一鳞半爪的历史知识,就大半是从草台
班里得到的。但世人看戏多了,耳濡目染,难免学会了做戏的诀窍,因此真正的好演
员常在舞台以外;有的职业演员,在台上做工不过如此,在台下却出色当行,扮忠臣,
扮义士,还有扮慈母的,莫不惟妙惟肖,煞有介事。有一副戏台上的楹联说:“舞台小
天地,天地大舞台”,真是绝妙的好对!
    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确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是男非男,
是女非女,亦男亦女,亦女亦男,阴阳错乱。戏班子的组织,也是男归男,女归女,楚河
汉界,壁垒分明。京剧曾盛行一色女角的“髦儿戏”,后来被男女合演的潮流淘汰了;
时髦的女子越剧,至今还保存这种流风遗韵。新剧萌芽时期,春柳社在日本演出《茶
花女》,女主角就是由李叔同——后来的弘一法师扮演的。早期的新剧即文明戏,一
律男扮女装,无一例外。直到20年代中叶,连电影里的老太太,也由男角混充。幸而
这项“国粹”,终于进了历史博物馆。新文学先驱对旧文化坚壁清野,是激烈的旧戏
反对派,鲁迅也不例外。他曾经皮里阳秋,讽示男角扮旦的微妙所在,是从观众眼里
看去,男的看来是女人,女的看来是男人。虽然未免有点酷似弗洛伊德的学说,确是
别具咸酸的独到之见。这当然全部是封建宗法制度的遗产,像辫子和小脚一样,不能
由任何个人负责,更不应肆以任何轻薄。而且旧剧艺术久经琢磨,确有其卓然不群的
风采,梨园行中,更是名家辈出,梅兰芳就是世界公认的一代典型。1935年,梅兰芳
访苏演出,新文学界左右两翼,基于不同的立场,两面夹攻,很给了一些奚落,却受到
苏联观众和戏剧界的热烈欢迎,并不因为他不带红色,或“为艺术而艺术”稍加冷淡
或贬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他倾心折节,正在莫斯科的布莱希特,更是倾倒备至。
梅兰芳的成就,不仅仅是一身绝艺,还以戏德和品德为人传颂。据说就在苏联献艺
时,临场发现缺少一件他专用的道具,他惶急无措,却只是对管事责问了一句:“你是
管干吗的?!”他对同行温良谦恭,同是著名的旦行,程砚秋的拿手戏他屏而不演,也
避免和程在同一时期同一城市公演,免得形成唱对台戏的局面。我为了查证梅兰芳
访苏的故事,重读了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再翻翻《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二两集,发
现梅对自己遍游苏、美、欧洲、日本的经历只字不提,却用很多笔墨来表述他的前辈和
同辈艺人。拿梅兰芳当镜子,照照尔虞我诈、轧轹争竞、自吹自擂、花样百出的假面舞
会,真是好看煞人!
    旧戏演的多是历史题材,满台都是陈死人,因此舞台上现在叫做“上场门”、“下
场门”的,古时称为“鬼门道”,苏东坡诗:“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可为明证。旧
戏不但专一在台上搬弄古人,出鬼也是常事。中西习俗迥异,在出鬼这一点上却不约
而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就有一半闹鬼。《哈姆莱特》中王子复仇的枢纽,就在于
父王阴魂出现;《麦克佩斯》(或译《马克白》)中宴会出鬼的场面,简直和京剧《伐子
都》中金殿发疯的情节异曲同工。“文化大革命”前夕,老资格的左翼作家孟超编了
一出《李慧娘》,写的是贾似道残杀侍妾李慧娘,迫害裴生,慧娘厉鬼出现,救裴儆贾
的故事,却因此闹得沸反盈天,连篇累牍的大批判,斥为反动之极,害得孟超在“文化
大革命”中送掉老命,自己变鬼完事。其实明代早有《红梅记》传奇剧本,京剧《红梅
阁》更是旧时的常演剧目,很受观众喜爱,孟超不过是旧曲翻新,原意大概是“借古鉴
今”吧,说不定坏事也就坏在这上头。科学昌明,早已确证神鬼之无稽,白日见鬼,提
倡迷信,批判自然是千该万该。但人鬼之别,有时也很难言,钟嗣成作《录鬼簿》,序
言里就说:“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他举例论证,有
的虽人犹鬼,有的虽鬼犹人,与日月山川同存,人鬼相隔,只是一间。鬼有没有人气我
们无从证实,人有鬼气却屡见不鲜。这位元朝人,比比我们某些言必称马列的同志,
似乎还多点辩证观点,这大概也可以算是“冰寒于水,青出于蓝”的一例吧。

高三-中学美文第一读本 作者介绍
p>  蒋念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
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
作学会副会长,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
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语文学科
基地负责人。
    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评为&ldq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